本發明屬于地鐵車頭外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具有優良曲面造型、優化空氣動力學性能、抗沖擊性好的地鐵非金屬車頭外罩。
背景技術:
目前,軌道交通車輛車頭罩外罩采用大量的不銹鋼加強的結構,而金屬結構采用手工拼接焊接成型,焊接量較大,在批量生產過程中很難保證精度和一致性,從而給后續總成組裝及擋風玻璃等部件的安裝帶來困難,也不利于維護維修。同時不銹鋼加強的結構使得車頭的整體重量增加,不利于提速,與目前軌道交通車輛高速、節能理念所不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一種空氣動力學性能好、抗沖擊性好的地鐵非金屬車頭外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地鐵非金屬車頭外罩,包括車頂、車頭外罩、前臉、側圍、底部導流罩和司機室骨架,所述車頂與車頭外罩圓滑過渡連接,車頭外罩與側圍圓滑過渡連接,側圍與車頂圓滑過渡連接,所述前臉與車頭外罩連接;所述底部導流罩的上方分別與車頭外罩的底部和側圍的底部對齊;所述底部導流罩與司機室骨架通過連接支架固定連接;
所述司機室骨架包括車頂彎梁、邊梁、弧形加強梁、上橫梁、中橫梁、左縱梁、右縱梁、中縱梁和底板;車頂彎梁的兩端與邊梁連接,車頂彎梁的中部分別與左縱梁和右縱梁連接;左縱梁和右縱梁通過弧形加強梁與邊梁連接;上橫梁和中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左縱梁和右縱梁連接;中縱梁的頂部與中橫梁連接;邊梁、左縱梁、右縱梁和中縱梁的底部均與底板連接;
車頂彎梁與車頂固定連接,邊梁和弧形加強梁與側圍固定連接,上橫梁、中橫梁、左縱梁、右縱梁和底板與車頭外罩固定連接,中縱梁與前臉固定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車頂、車頭外罩、前臉和側圍一體成型。
優選的是,所述車頭外罩上集成設置有車燈、前窗、雨刷器安裝位。
優選的是,所述司機室骨架上設有與車體連接的連接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非金屬車頭外罩通過高強度鋼骨架與不銹鋼車體連接,周邊有擋膠泡棉,裝車時用密封膠密封,便于安裝調整,能夠適應惡劣環境,具有良好的抗沖擊和吸能特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司機室骨架結構示意圖;
如圖1-2所示:車頂1、車頭外罩2、司機室骨架3、側圍4、前臉5、底部導流罩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地鐵非金屬車頭外罩,包括車頂1、車頭外罩2、前臉5、側圍4、底部導流罩6和司機室骨架3,車頂1與車頭外罩2圓滑過渡連接,車頭外罩2與側圍4圓滑過渡連接,側圍4與車頂1圓滑過渡連接,前臉5與車頭外罩2連接;底部導流罩6的上方分別與車頭外罩2的底部和側圍4的底部對齊;底部導流罩6與司機室骨架3通過連接支架固定連接;
司機室骨架3包括車頂彎梁31、邊梁32、弧形加強梁33、上橫梁34、中橫梁35、左縱梁36、右縱梁37、中縱梁38和底板39;車頂彎梁31的兩端與邊梁32連接,車頂彎梁31的中部分別與左縱梁36和右縱梁37連接;左縱梁36和右縱梁37通過弧形加強梁33與邊梁32連接;上橫梁34和中橫梁35的兩端分別與左縱梁36和右縱梁37連接;中縱梁38的頂部與中橫梁35連接;邊梁32、左縱梁36、右縱梁37和中縱梁38的底部均與底板39連接;
車頂彎梁31與車頂1固定連接,邊梁32和弧形加強梁33與側圍4固定連接,上橫梁34、中橫梁35、左縱梁36、右縱梁37和底板39與車頭外罩2固定連接,中縱梁38與前臉5固定連接。
車頂1、車頭外罩2、前臉5和側圍4一體成型,車頭外罩2上集成設置有車燈、前窗、雨刷器安裝位,司機室骨架3上設有與車體連接的連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