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浮移墊專用外罩。
背景技術:
在醫療資源緊缺的今天,病人在術后或病中需要換洗或轉換床鋪時,需要大量醫護人員參與病人的抬舉轉移,這項工作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一旦各組人員配合不佳,還容易給病人帶來痛苦乃至傷害。由于病人的轉移工作是醫院經常發生的醫務勞動,因此,申請人經過長期研發,設計出了一款浮移墊,專門用來轉移病患。所述浮移墊是指在給氣墊充氣令其脹起,充氣墊體下方設置出氣孔,出氣孔能夠噴射氣流,令病人躺在充氣墊體上進行轉移的過程中,充氣墊體和下方支撐物之間形成空氣對流層,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數,在轉運普通體格病人時,只需一到兩名醫護人員即可獨立完成操作,便捷省力。但浮移墊轉運病人過程中難免沾染血污,清洗困難,衛生起見只能一次性使用。鑒于此,申請人設計了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醫用浮移墊專用外罩,能夠在不影響浮移墊正常使用的同時,套裝保護浮移墊;本實用新型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通過本裝置,方便套裝、換洗、移動或拖拽浮移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醫用浮移墊專用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體,所述外罩體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與下表面只有一側縫合或粘合為一體,其余側邊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所述上表面為防滲透膜,下表面為PE、PP、PET或PU塑料膜,在下表面上開設透氣孔;在外罩體上開設充氣孔。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未連接側邊上設置的綁帶、拉鏈或摁扣,上、下表面的側邊通過綁帶、拉鏈或摁扣固定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設置在上表面上的固定塊,以及設置在下表面上的包含兩個支臂的“V”形固定夾,所述固定夾的一側支臂上設置錨固裝置,固定夾能夠包裹住固定塊,而后兩側支臂通過錨固裝置固定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設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鉚接孔,以及兩端開孔的銷柱和“U”形插接裝置;銷柱能夠插入兩個鉚接孔中,插接裝置能夠同時插入銷柱的兩端開孔中。
優選的,在外罩體上粘合或縫合縱向和/或橫向的加強布帶,所述加強布帶連接拉繩;所述加強布帶與拉繩為一體式連接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外罩體的上表面與下表面只有一側縫合或粘合為一體,其余側邊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只需將浮移墊放置在下表面上,然后覆蓋上表面,再通過連接件將上、下表面連接成袋體,將浮移墊保護在袋體中。浮移墊在使用時,血污不會污染浮移墊本體,重復使用只需更換新的外罩體即可,省時省力且便捷衛生。
2.上表面為防滲透膜,能防止血污滲透污染浮移墊。下表面為PE、PP、PET或PU塑料膜,耐磨且移動摩擦阻力小,防水耐用且只需簡單擦拭即可清潔如新。在下表面上開設透氣孔,透氣孔對應浮移墊下方的出氣孔,能夠令氣流順利噴射,并在外罩體和地面之間形成空氣對流層,減小摩擦阻力;在外罩體上開設充氣孔,所述充氣孔正對應浮移墊的充氣口,方便連接氣泵及其充氣管路。
3.加強布帶能夠提高外罩體的自身強度,拉繩的設置能夠方便醫護人員拖拽施力。將加強布帶和拉繩設計了一體式連接,令外罩體的抗拉耐用強度進一步提升。
4.連接件的設置令上下表面連接更加方便,醫護人員更換外罩體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外罩體的上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外罩體的下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外罩體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二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三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浮移墊;2、上表面;3、加強布帶;4、拉繩;5、充氣口;6.氣泵;7、下表面;8、錨固裝置;9、固定夾;10、固定塊;11、鉚接孔;12、銷柱;13、插接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2、3和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外罩體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與下表面只有一側縫合或粘合為一體,其余側邊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所述上表面為防滲透膜,下表面為PE、PP、PET或PU塑料膜,在下表面上開設透氣孔;在外罩體上開設充氣孔。
所述連接件包括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未連接側邊上設置的綁帶、拉鏈或摁扣,上、下表面的側邊通過綁帶、拉鏈或摁扣固定在一起。
在外罩體上粘合或縫合縱向和/或橫向的加強布帶,所述加強布帶連接拉繩;所述加強布帶與拉繩為一體式連接設計。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浮移墊放置在下表面上,然后覆蓋上表面,再通過連接件將上下表面連接成袋體,將浮移墊保護在袋體中。然后氣泵通過氣管連接浮移墊的充氣口。由于在浮移墊的墊體下方設置出氣孔,令病人躺在充氣墊體上進行轉移的過程中,浮移墊與外罩體和下方支撐物之間形成空氣對流層,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數,在轉運普通體格病人時,只需一到兩名醫護人員即可獨立完成操作,便捷省力。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所述連接件包括設置在上表面上的固定塊,以及設置在下表面上的包含兩個支臂的“V”形固定夾,所述固定夾的一側支臂上設置錨固裝置,如錨鉤。使用時,固定夾能夠包裹住固定塊,而后兩側支臂通過錨固裝置固定在一起,由此完成上、下表面側邊的連接。
其余結構和使用方法同實施例一,不再贅述。
實施例三
如圖6所示,所述連接件包括設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鉚接孔,以及兩端開孔的銷柱和“U”形插接裝置。使用時,銷柱能夠插入兩個鉚接孔中,插接裝置能夠同時插入銷柱的兩端開孔中,由此完成上、下表面的側邊連接。
其余結構和使用方法同實施例一,不再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符合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任何等同或相似的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