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力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雙力自行車。
背景技術:
現有普通自行車大都是依靠腳蹬來實現運動,這樣受動力來源的限制, 騎車速度就慢,騎快了或者騎久了身體會感覺很累,如果遇到上坡或者逆 風的時候,人們一般就只能推著自行車前行,在平時行駛中加速也比較費 力,且提速也很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以解決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雙力自行車,在 其原有技術上增加一車把助力系統。
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雙力自行車,它包括前輪、后輪、前叉、 車把、鞍座、座管、后叉、橫梁、剎車系統、曲柄鏈輪系統、曲柄鏈輪、
連桿、車把定位結構、萬向軸、雙向軸和折疊裝置,Y型車把安裝在把立
頂部,萬向軸設在車把下的把立上,靠在萬向軸下部和上部的把立上分別 設有伸縮套筒,下部伸縮套筒的下方把立上焊設一雙向軸,在雙向軸與前 叉管之間的把立上設有折疊裝置,折疊裝置下端通過前叉管與前叉連接, 且萬向軸通過連桿與曲柄鏈輪連接,曲柄鏈輪設在橫梁一側上,支撐曲柄 鏈輪的兩軸套分別固定在橫梁的兩側,曲柄鏈輪通過鏈條與曲柄鏈輪系統 連接,曲柄鏈輪系統安裝在座管與橫梁的交接處。
進一步地,曲柄鏈輪系統的鏈輪由兩棘輪組成"主動棘輪和從動棘輪", 主動棘輪和從動棘輪并列安裝在中軸一側,主動棘輪反向結構安裝在中軸 上,從動棘輪正向結構裝套在中軸上,其與中軸間空隙處設有一軸承,且 從動棘輪的內套體與主動棘輪外套體固定連接,從動棘輪與曲柄鏈輪通過 鏈條連接,主動棘輪與飛輪也通過鏈條連接。
進一步地,車把定位結構包括兩扇形齒盤、控位爪,兩扇形齒盤分別 固定在可折疊裝置上,且在雙向軸左右兩側,控位爪通過定位柱安設在雙 向軸的上部活動位置。
進一步地,連桿為可伸縮結構。
進一步地,在曲柄鏈輪和連桿驅動的下死點處裝有一可調彈性助力裝置。
進一步地,在座管前面設有一U型卡鎖。 進一步地,鞍座上設有一可折疊靠背。
本實用新型雙力自行車,通過腳蹬和手動雙力驅動,大大的提高了驅 動效率,在加速或上坡時達到了省時、省力的效果,騎車時上肢也得到了活動,這樣就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增加了騎行樂趣。
如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如圖2為本實用新型傳動結構示意圖。
如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后視圖。
如圖4為本實用新型從動棘輪安裝結構主視圖。
如圖5為本實用新型主動棘輪安裝結構主視圖。
其中i前輪,2后輪,3前叉,4車把,5鞍座,6座管,7后叉, 8橫梁,9剎車系統,IO曲柄鏈輪系統,ll曲柄鏈輪,12連桿, 13車把定位結構,14萬向軸,15雙向軸,16折疊裝置,17軸套, 18把立,19套筒,20前叉管,21主動棘輪,22從動棘輪, 23中軸,24軸承,25鏈條,26飛輪,27扇形齒盤,28控位爪, 29彈性助力裝置,30U型卡鎖,31折疊靠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雙力自行車,它包括前輪l、后輪2、前叉3、車把4、 鞍座5、座管6、后叉7、橫梁8、剎車系統9、曲柄鏈輪系統10、曲柄鏈 輪ll、連桿12、車把定位結構13、萬向軸14、雙向軸15、折疊裝置16, Y型車把4安裝在把立18頂部,萬向軸14設在車把4下的把立18上,由 于萬向軸14的多向性在左右一定角度扭動把立,并不影響連桿12的驅動 功能,靠在萬向軸14下部和上部的把立18上分別設有伸縮套筒19,可示 長短調節把向活動行程,下部伸縮套筒19的下方把立18上焊設一雙向軸 15,在雙向軸15與前叉管20之間的把立18上設有折疊裝置16,以方便前 叉管20內預緊裝置的調整,并使車把可折疊,折疊裝置16下端通過前叉 管20與前叉3連接,且萬向軸14通過連桿12與曲柄鏈輪11連接,曲柄 鏈輪11設在橫梁8 —側上,支撐曲柄鏈輪11的兩軸套17分別固定在橫梁 8的兩側,以保持連桿12在橫梁8中心線上運動,曲柄鏈輪11通過鏈條 25與曲柄鏈輪系統10連接,曲柄鏈輪系統10安裝在座管6與橫梁8的交 接處,這樣扳動把手時,把立18就能通過雙向軸15就能做縱向往復運動, 也就能通過萬向軸14帶動連桿12做往復運動,連桿12再通過曲柄帶動曲 柄鏈輪ll做圓周運動。
車把定位結構13包括扇形齒盤27、控位爪28,扇形齒盤27固定在折 疊裝置16上,且在雙向軸15左右兩側,控位爪28通過定位柱安設在雙向 軸15的上部活動位,這樣人們不想使用車把驅動時,就可以通過車把定位 結構13控制雙向軸15轉動來實現,并且在剎車時也能隨時控制車把定位 活動,以防止慣性使人跌倒。連桿12為可伸縮結構,這樣可根據使用者臂 長的不同,調節連桿12和把立18上的套筒19以達到更有效的驅動效果。在座管6前側設有一 U型卡鎖30,在前把折疊后可存放在此裝置中并
可鎖住車把。鞍座5可設有一折疊靠背31。
如圖2所示,曲柄鏈輪系統10的鏈輪由兩棘輪組成"主動棘輪21和 從動棘輪22",主動棘輪21和從動棘輪22并列安設在中軸23—側,主動 棘輪22反向結構安裝在中軸23上,從動棘輪22正向結構安套在中軸23 上,其與中軸23間有空隙處設有一軸承24,且從動棘輪22的內套體與主 動棘輪21外套體固定連接,從動棘輪22與曲柄鏈輪11通過鏈條25連接, 主動棘輪21與飛輪26也通過鏈條25連接,這樣在通過腳蹬驅動主動棘輪 21時就不會帶動從動棘輪22的外套體,而在通過把手驅動時,從動棘輪只 帶動主動棘輪21外套體而對主動棘輪21內套體不起作用,這樣把手驅動 和腳蹬驅動就可以互不干涉,且都能同時驅動飛輪26來達到行駛的目的。
如圖3所示在曲柄鏈輪11和連桿12驅動的下死點處裝有一可調彈性 助力裝置29,當拉動把立到將到下死點位置時,曲柄頭部位滑壓在彈性過 死點助力裝置29上時受其向上反彈作用力即可使連桿12輕松的運動過死 點,使連桿12曲柄順利做周期循環運動。
此車把驅動系統同樣也可以安裝在三輪車上。
權利要求1、一種雙力自行車,它包括前輪(1)、后輪(2)、前叉(3)、車把(4)、鞍座(5)、座管(6)、后叉(7)、橫梁(8)、剎車系統(9)、曲柄鏈輪系統(10)、曲柄鏈輪(11)、連桿(12)、車把定位結構(13)、萬向軸(14)、雙向軸(15)、折疊裝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車把(4)安裝在把立頂部,所述萬向軸(14)設在車把下的把立(18)上,靠在萬向軸(14)下部和上部的把立(18)上分別設有伸縮套筒(19),下部伸縮套筒(19)的下方把立(18)上焊設一雙向軸(15),在雙向軸(15)與前叉管(20)之間的把立(18)上設有折疊裝置(16),折疊裝置(16)下端通過前叉管(20)與前叉(3)連接,且萬向軸(14)通過連桿(12)與曲柄鏈輪(11)連接,所述曲柄鏈輪(11)設在橫梁(8)一側上,支撐曲柄鏈輪(11)的兩軸套(17)分別固定在橫梁(8)的兩側,曲柄鏈輪通過鏈條與曲柄鏈輪系統連接,所述曲柄鏈輪系統(10)安裝在座管(6)與橫梁(8)的交接處。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鏈輪系統(IO) 的鏈輪由兩棘輪組成"主動棘輪(21)和從動棘輪(22)",所述主動棘輪(21)和從動 棘輪(22)并列安裝在中軸(23)—側,所述主動棘輪(21)反向結構安裝在中軸(23)上, 所述從動棘輪(22)正向結構安套在中軸(23)上,其與中軸(23)間有空隙處設有一軸 承(24),且從動棘輪(22)的內套體與主動棘輪(21)外套體固定連接,從動棘 輪(22)與曲柄鏈輪(11)通過鏈條(25)連接,主動棘輪(21)與飛輪(26)也通過鏈條 (25)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是,所述車把定位結構 (13)包括扇形齒盤(27)、控位爪(28),扇形齒盤(27)固定在可折疊裝置(16)上,且 雙向軸(15)左右兩側,控位爪(28)通過定位柱安設在雙向軸(15)的上部活動位置。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是,所述連桿(12)為可伸縮結構。
5、 根據權利要求l、 2和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是,在曲柄 鏈輪(11)和連桿(12)驅動的下死點處裝有一可調彈性助力裝置(29)。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是,所述座管(6)前側設有一 U型卡鎖(30)。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力自行車,其特征是,所述鞍座(5)可設有一 折疊靠背(3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力自行車,它包括前輪、后輪、前叉、車把、鞍座、座管、后叉、橫梁、剎車系統、曲柄鏈輪系統、曲柄鏈輪、連桿、車把定位結構、萬向軸、雙向軸和折疊裝置,Y型車把安裝在把立頂部,萬向軸設在車把下的把立上,靠在萬向軸下部和上部的把立上分別設有伸縮套筒,下部伸縮套筒的下方把立上焊設一雙向軸,在雙向軸與前叉管之間的把立上設有折疊裝置,折疊裝置下端通過前叉管與前叉連接,且萬向軸通過連桿與曲柄鏈輪連接,曲柄鏈輪設在橫梁一側上,支撐曲柄鏈輪的兩軸套分別固定在橫梁的兩側,曲柄鏈輪系統安裝在座管與橫梁的交接處,本實用新型雙力自行車,通過腳蹬和手動雙力驅動,大大的提高了驅動效率。
文檔編號B62K3/00GK201309541SQ200820178048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8日
發明者彥 李 申請人:彥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