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摩托車后制動踏板的安裝方式為在車架底部的旋轉孔中設置一個剎車軸套,后制動踏板后端的銷柱從該剎車軸套中穿過,并與制動搖臂一端的夾孔套接,由鎖緊螺栓緊固,制動搖臂的另一端通過回位彈簧與右擱腳組件下端的定位銷掛接。由于銷柱的圓周面與夾孔的內表面是圓周面接觸,摩托車使用過程中,制動搖臂的轉動帶動銷柱轉動,夾孔內的面接觸磨損后,會造成間隙增大,使后制動的效果減弱,影響摩托車駕駛的行駛安全。另外,旋轉孔內的銷柱部分與剎車軸套之間由于沒有潤滑,長期使用后因接觸面的氧化銹蝕,會導致后制動踏板發生松動,造成后制動踏板運動時產生噪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減小磨損的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包括后制動踏板(I)、制動搖臂(2)和右擱腳組件(4),在右擱腳組件(4)的下端開有旋轉孔,后制動踏板(I)的后端位于該旋轉孔的右側,在所述后制動踏板(I)后端的左側固定有花鍵桿(5),該花鍵桿(5)為兩段式柱狀結構,由左部的花鍵段(5a)和右部的光桿段(5b)組成,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與右擱腳組件(4)的旋轉孔可轉動連接,花鍵桿(5)的花鍵段(5a)穿過所述旋轉孔,并伸入制動搖臂(2)端部的花鍵孔內,花鍵桿(5)的花鍵段(5a)與制動搖臂(2)之間通過花鍵配合。本發明將后制動踏板后端的銷柱換成一個兩段式的柱狀花鍵桿,花鍵桿的光桿段與右擱腳組件上的旋轉孔內壁是面接觸,其內壁光滑,摩擦較小,傳動性能好,能減小運動部件之間的強制摩擦,并有效降低了噪音。花鍵桿的花鍵段與制動搖臂花鍵配合,可防止傳動打滑的現象,在轉動傳力時效率更高,并且花鍵配合不易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能長期有效保證后制動的性能,確保了行車的安全性。作為優選,在所述制動搖臂(2)花鍵孔的旁邊設有開口,該開口與制動搖臂⑵的花鍵孔相連通,在所述開口的兩側對稱形成有兩個支耳(2a),這兩個支耳之間通過鎖緊螺栓(6)連接,所述鎖緊螺栓(6)與花鍵桿(5)相垂直,鎖緊螺栓(6)的栓體卡入花鍵段(5a)上開設的環槽中。以上結構能箍緊花鍵桿與花鍵孔,減小了兩者之間的配合間隙,在有磨損的情況下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小間隙配合的噪音。作為優選,在所述右擱腳組件(4)下端的旋轉孔內設置有防磨襯套(10),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與該防磨襯套(10)間隙配合。以上結構能夠緩和花鍵桿與旋轉孔內壁之間的磨損程度,延長傳動各部件的使用壽命,進一步保證了行車安全。
作為優選,在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上沿圓周面設置有潤滑脂儲存槽(8),該潤滑脂儲存槽(8)位于防磨襯套(10)孔內的中部。以上結構可在潤滑脂儲存槽中放置潤滑油脂,對相關的各傳動部件之間進行潤滑,以達到減少摩擦,減小磨損的作用。作為優選,在所述花鍵桿(5)的左端面以及制動搖臂(2)同側板面的中部相對應地設置有對齊標示(9),該對齊標記(9)為箭頭形。以上結構的標記符號簡單,容易辨認,箭頭指示也能明確安裝方向,對于裝配是否到位能起到明示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裝配效率。有益效果本發明能有效減小摩擦,降低噪音,可防止傳動打滑的現象,在確保后制動性能的同時,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可在多種類型的摩托車上適用。
圖I為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的后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由后制動踏板I、制動搖臂2、回位彈簧3、右擱腳組件4、花鍵桿5、鎖緊螺栓6和防磨襯套10等構成。其中,右擱腳組件4為現有技術,其結構在此不作贅述。在右擱腳組件4的下端開有旋轉孔,該旋轉孔內固定嵌裝有防磨襯套10。所述后制動踏板I的后端位于該旋轉孔的右側,在后制動踏板I后端的左側設直有花鍵桿5,該花鍵桿5為兩段式柱狀結構,由左部的花鍵段5a和右部的光桿段5b組成,花鍵段5a的直徑小于光桿段5b的直徑,且花鍵段5a的軸心線與光桿段5b的軸心線在一條直線上。所述花鍵桿5與后制動踏板I后端的左側面相垂直,花鍵桿5的光桿段5b右端伸入后制動踏板I后端的裝配孔內,并通過焊接固定。花鍵段5a從右向左從防磨襯套10中穿過,使光桿段5b與防磨襯套10間隙配合,整根花鍵桿5能夠相對防磨襯套10轉動。在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上沿圓周面設置有潤滑脂儲存槽8,該潤滑脂儲存槽8位于防磨襯套10孔內的中部,潤滑脂儲存槽8用于儲存潤滑脂,以潤滑光桿段5b與防磨襯套10所形成的摩擦副,從而減少摩擦及磨損。如圖3所示,花鍵桿5的花鍵段5a伸入制動搖臂2上端部的花鍵孔內,花鍵桿5的花鍵段5a與制動搖臂2之間通過花鍵配合,以防止傳動打滑的現象。在所述制動搖臂2花鍵孔的旁邊設有開口,該開口與制動搖臂2的花鍵孔相連通,在所述開口的兩側對稱形成有兩個支耳2a,這兩個支耳2a與制動搖臂2為一體結構,且這兩個支耳之間通過鎖緊螺栓6連接。所述鎖緊螺栓6與花鍵桿5相垂直,鎖緊螺栓6的栓體卡入花鍵段5a上開設的環槽中。如圖2、圖3所示,在制動搖臂2的中下部設置有掛孔,回位彈簧3的上端與該掛孔相掛接,回位彈簧3的下端掛接在“T”形銷柱7上,所述“T”形銷柱7安裝于右擱腳組件4的底部。在所述花鍵桿5的左端面以及制動搖臂2同側板面的中部相對應地設置有對齊標·示9,該對齊標記9為箭頭形,通過兩個對齊標記9的配合能起到裝配明示的作用,可以提高裝配效率。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相同 ,在此不作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包括后制動踏板(I)、制動搖臂(2)和右擱腳組件(4),在右擱腳組件(4)的下端開有旋轉孔,后制動踏板(I)的后端位于該旋轉孔的右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制動踏板(I)后端的左側固定有花鍵桿(5),該花鍵桿(5)為兩段式柱狀結構,由左部的花鍵段(5a)和右部的光桿段(5b)組成,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與右擱腳組件(4)的旋轉孔可轉動連接,花鍵桿(5)的花鍵段(5a)穿過所述旋轉孔,并伸入制動搖臂(2)端部的花鍵孔內,花鍵桿(5)的花鍵段(5a)與制動搖臂(2)之間通過花鍵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動搖臂(2)花鍵孔的旁邊設有開口,該開口與制動搖臂(2)的花鍵孔相連通,在所述開口的兩側對稱形成有兩個支耳(2a),這兩個支耳之間通過鎖緊螺栓(6)連接,所述鎖緊螺栓(6)與花鍵桿(5)相垂直,鎖緊螺栓¢)的栓體卡入花鍵段(5a)上開設的環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擱腳組件(4)下端的旋轉孔內設置有防磨襯套(10),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與該防磨襯套(10)間隙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上沿圓周面設置有潤滑脂儲存槽(8),該潤滑脂儲存槽(8)位于防磨襯套(10)孔內的中部。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花鍵桿(5)的左端面以及制動搖臂(2)同側板面的中部相對應地設置有對齊標示(9),該對齊標記(9)為箭頭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與右擱腳組件的安裝結構,包括后制動踏板(1)、制動搖臂(2)和右擱腳組件(4),在右擱腳組件(4)的下端開有旋轉孔,后制動踏板(1)的后端位于該旋轉孔的右側,在所述后制動踏板(1)后端的左側固定有兩段式柱狀花鍵桿(5),由花鍵段(5a)和光桿段(5b)組成,所述花鍵桿(5)的光桿段(5b)與右擱腳組件(4)的旋轉孔可轉動連接,花鍵桿(5)的花鍵段(5a)穿過所述旋轉孔,并伸入制動搖臂(2)端部的花鍵孔內。本發明能有效減小摩擦,降低噪音,可防止傳動打滑的現象,在確保后制動性能的同時,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可在多種類型的摩托車上適用。
文檔編號B62L3/04GK102923222SQ2012104767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陳良錢, 吳志暢, 趙普亮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