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煞車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的煞車制動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依車架形式采取正反不同方向裝配的自行車煞車夾器。
背景技術:
請參閱中國臺灣證書號數第M314159號「自行車制動器」專利案所示,現有運用于自行車的雙支點軸動式制動器,一般設有一對掣動臂,兩掣動襞 分別利用一結合組件相對樞設結合在位于自行車輪兩側的車架銷柱,并于兩掣動臂的下端內側各組設有一煞車塊,兩掣動臂的上方設有吊線架,該吊線架以煞車吊線連結帶動控制兩掣動臂;操作實施時,利用煞車線拉引吊線架而帶動兩掣動臂以車架銷柱為軸偏擺,讓位于兩掣動臂下端的煞車塊能夠相對夾制自行車輪,借以產生煞車制動的動作效果,并且在煞車動作完成后,利用設于掣動臂與車架銷柱之間的扭力彈簧,能夠讓兩掣動臂回復到初始位置。現有煞車夾器的安裝結合構造,一般是設計為正向裝配的安裝形態,即安裝結合在車架前叉的前側位置或車架后叉的后側位置,并且結合組件的螺栓頭是呈突出形態,無法因應使用人的需求而采取反向裝配的安裝方式,導致自行車廠商必須因應裝配方向的要求而生產不同裝配方向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又,現有煞車夾器在結合組件的封蓋僅設有單一規格的驅動構造,只能以單一種規格的自行車手工具來調整扭力彈簧的回復彈性扭力,調整操作較為麻煩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自行車煞車夾器有關于裝配方向受到限制,以及只能以單一規格的自行車手工具來調整回復彈性扭力的不足和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以依車架形式采取正向裝配或反向裝配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借以提高自行車煞車夾器裝配使用的便利性和實用性。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以兩種不同規格工具來調整預設回復彈性扭力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借以提高自行車煞車夾器調整操作的方便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包括二掣動臂,其相對設置且各貫設有一軸孔;二結合組件,其分別結合于兩掣動臂的軸孔且各包括有一軸套、一彈性元件、一封蓋和一螺栓;其中,該軸套穿設于該軸孔且前端突出相對應掣動臂的前側,該軸套于軸心位形成一套孔且于后端形成一圈外徑大于該軸孔的抵環和一連通該套孔的埋頭槽;該彈性元件套設于該軸套前端且后側卡掣結合于相對應掣動臂;該封蓋套設抵靠于該軸套的前端且與該彈性元件的前側卡掣結合,該封蓋貫設有一穿孔和一連通該穿孔且位于前端的埋頭槽;該螺栓設有一與各埋頭槽相匹配的螺栓頭。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中的封蓋于外周面區分形成位于前后位置且具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一第一驅動部和一第二驅動部;該第一驅動部為一對于相對側凹設形成的卡合平面;該第二驅動部為六角螺帽形態。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中于軸孔套設結合一軸管,該軸套穿設于該軸管。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可以獲得的有益效果包括I、本實用新型在結合組件具有相對設置的軸套和封蓋,并于軸套和封蓋均設有可供螺栓頭埋藏設置的埋頭槽,讓煞車夾器能夠依據自行車架的形式而采取正向裝配或反向裝配等不同方向的安裝設置方式,有效解決目前自行車廠商必須因應裝配方向而生產不同煞車夾器的問題,提高自行車煞車夾器裝配使用的便利性和實用性。2.本實用新型在結合組件的封蓋同時設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第一驅動部和第二驅動部,能夠提供兩種不同規格的自行車手工具來調整煞車夾器預設的回復彈性扭力,提高自行車煞車夾器調整操作的方便性。3、本實用新型在軸套和封蓋均設有可供螺栓頭埋藏設置的埋頭槽,能夠讓煞車夾 器的外型變得平整流暢且靈巧,有效提升自行車煞車夾器的精簡度和產質量感。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部分組成構件以分解表示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平面外觀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采正向裝配的組合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采反向裝配的組合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可提供兩種規格的手工具進行調整的實施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實施例的平面外觀圖。圖中標號說明10、10’、10A、10A’ 掣動臂11 軸孔111、112 環槽12銷孔13軸管131咬掣肋紋20結合組件 21軸套211套孔212抵環213埋頭槽 22彈性元件221卡掣銷 23封蓋231穿孔232銷孔233埋頭槽 234第一驅動部235第二驅動部24螺栓241螺栓頭30煞車塊40吊線架 41煞車吊線50車架51、52車架銷柱511、521 螺孔60煞車線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自行車煞車夾器的優選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該煞車夾器是包括有二相對設置的掣動臂10、10’、二分別設置于兩掣動臂10、10’的結合組件20、二相對裝設于兩掣動臂10、10’底端相向側的煞車塊30,以及一連結驅動兩掣動臂10、10’的吊線架40等組成構件;其中如圖I和圖3所示,各掣動臂10、10’于中段位置貫設有一用以供相對應結合組件20設置的軸孔11,并在該掣動臂10、10’的下段位置形成供相對應剎車塊30鎖裝結合的剎車塊結合部;各掣動臂10、10’在鄰接該軸孔11的前、后側各環凹設有一呈淺槽狀的環槽111、112,并于前側環槽111的范圍設有一銷孔12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在該軸孔12套設結合一軸管13,該軸管13于外周面設有多數道平行間隔設置的咬掣肋紋131,利用這些咬掣肋紋131讓該軸管13卡固襯套結合于該軸孔11 ; 各結合組件20包括有一軸套21、一彈性元件22、一封蓋23和一螺栓24 ;其中,該軸套21是匹配穿設于相對應軸管13的圓形管體,其長度大于該軸管13的長度且于軸心位形成一套孔211,該軸套21后端的外周緣形成一圈以徑向朝外凸出且外徑大于該軸孔11的抵環212,讓該軸套21穿置于相對應軸管13時,該軸套21的抵環212可嵌合抵靠于掣動臂10后側的環槽112范圍,該軸套21后端的內周緣凹設形成一連通該套孔211的埋頭槽213 ;該彈性元件22具有呈環圈形的彈性部且兩端分別折出形成一卡掣銷221,該彈性元件22由煞車夾器前側方向套設于相對應軸套21和該軸套的外部,并以后側的卡掣銷221對正穿置于相對應的銷孔12,優選的,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元件22為扭力彈簧;所述的封蓋23由煞車夾器前側方向套設抵靠于該軸套21的前端且遮蓋該彈性元件22,該封蓋23于軸心位設有一對應該軸套21所設套孔211的穿孔231,并于相對應位置設有一供該彈性元件22前側卡掣銷221穿置的銷孔232,該封蓋23于前端鄰接該穿孔231的內周緣凹設形成一連通該穿孔231的埋頭槽233,并且將該封蓋23的外周面區分形成位于前后位置且具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一第一驅動部234和一第二驅動部235,請參閱圖I和圖5所示,該第一驅動部234是于相對側凹設形成一對相互平行的卡合平面,讓較小口徑的自行車手工具能夠嵌夾咬合,該第二驅動部235是直接將外周面設為六角螺帽形態,讓較大口徑的自行車手工具能夠嵌夾咬合;所述的螺栓24是能夠以螺紋結合于該車架銷柱51所設螺孔511的螺栓構件,并且設有一與所述埋頭槽213、233相匹配的螺栓頭241,讓螺栓頭241可埋藏收容于相對應的埋頭槽213、233內;如圖I和圖2所示,該吊線架40是與自行車的煞車線60相連結且位于兩掣動臂10、10’的上方,于該吊線架40設有一煞車吊線41,該煞車吊線41的兩端分別連結于兩掣動臂10、10,的頂端。請參閱圖I、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安裝使用時,兩掣動臂10、10’分別利用相對應的結合組件20安裝結合于車架50相對應位置的車架銷柱51,各結合組件20的軸套21以套孔211套設于車架銷柱51的外部,并讓該螺栓24以螺紋結合于車架銷柱51的螺孔511且頂推該封蓋23迫緊抵壓于該軸套21的前端,達到將該軸套21套設固定于車架銷柱51的效果;如此,當自行車的煞車把手透過該煞車線60拉引該吊線架40時,該吊線架40能夠以該煞車吊線41帶動兩掣動臂10、10’以該結合組件20的軸套21為軸而偏擺,讓兩煞車塊30能夠相向夾制于自行車輪圈,達到煞車制動的效能。請參閱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于該結合組件20的該軸套21和該封蓋23均設有可供該螺栓頭241埋藏設置的埋頭槽213、233,讓螺栓24無論是由煞車夾器的前側或后側穿設于該結合組件20,該螺栓24的螺栓頭241均能有效地埋藏收容于相對應的埋頭槽213、233,不僅能夠讓煞車夾器的外型變得平整流暢,并且煞車夾器無論是采取正向裝配或反向裝配,該結合組件20均可以確實地將煞車夾器安裝結合定位,并且螺栓頭241不會突出而影響裝配操作。如圖I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在該結合組件20’的該封蓋23同時設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第一驅動部234和第二驅動部235,能夠提供兩種不同口徑或形式的手工具來夾制旋轉該封蓋23而帶動該彈性元件變形,達到調整改變煞車夾器預設回復彈性扭力的效果。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運用應用于另外一種雙支點軸動式煞車夾器的實施態樣,在該實施例中,兩結合組件20是設置在兩掣動臂10A、10A’的下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而進行的修改或等效改變,都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掣動臂,其相對設置且各貫設有一軸孔; 二結合組件,其分別結合于兩掣動臂的軸孔且各包括有一軸套、一彈性元件、一封蓋和一螺栓;其中,該軸套穿設于該軸孔且前端突出相對應掣動臂的前側,該軸套于軸心位形成一套孔且于后端形成一圈外徑大于該軸孔的抵環和一連通該套孔的埋頭槽;該彈性元件套設于該軸套前端且后側卡掣結合于相對應掣動臂;該封蓋套設抵靠于該軸套的前端且與該彈性元件的前側卡掣結合,該封蓋貫設有一穿孔和一連通該穿孔且位于前端的埋頭槽;該螺栓設有一與各埋頭槽相匹配的螺栓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蓋于外周面區分形成位于前后位置且具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一第一驅動部和一第二驅動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驅動部為一對于相對側凹設形成的卡合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驅動部為六角螺帽形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動臂于鄰接所述軸孔的前、后側各環凹設有一呈淺槽狀的環槽。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軸孔套設結合一軸管,所述的軸套穿設于該軸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煞車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管于外周面設有多數道平行間隔設置的咬掣肋紋。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煞車夾器,其包括二相對設置的掣動臂和二分別結合于兩掣動臂的結合組件,各結合組件包括有一軸套、一套設抵靠于軸套前端的封蓋、一套設于軸套且兩端分別卡掣于掣動臂與封蓋的彈性元件,以及一螺栓;本實用新型于軸套后端和封蓋均設有可供螺栓頭埋藏收容的埋頭槽,讓本實用新型可依車架形式采取正向裝配或反向裝配,本實用新型于封蓋設有不同相對寬度距離的第一驅動部和第二驅動部,能夠以兩種不同規格工具來調整預設的回復彈性扭力,提高調整操作的方便性。
文檔編號B62L1/14GK202541757SQ20122003156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日
發明者張志元 申請人:利奇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