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工程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
背景技術:
目前,礦山工程機械的駕駛室為骨架結構,主要由駕駛室骨架、側門和底板等部件組成,側門與骨架之間無密封,隔音效果差,骨架與底板之間焊接質量低,安全性能無保障,因此,還不能完全滿足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礦山工程 機械駕駛室,以使其具有隔音、隔熱、阻燃,質量穩定、性能可靠等優點。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包括駕駛室骨架、頂層、底板和側門,在所述的頂層上覆有隔熱隔音棉層,在駕駛室骨架與側門之間設有雙密封件,所述的底板為雙層底板。所述的雙密封件分別設在門內止口密封膠條和門邊密封膠條。在所述的駕駛室左、右和后側設有隔熱隔音棉層。在所述的側門設有用于自動升降窗戶的升降器。有益效果與現有的工程機械駕駛室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門為雙密封,包括駕駛室門止口一道密封,司機門蒙皮一道密封,并選用汽車門升降器自動升降窗戶,質量穩定、性能可靠,舒適性好,駕駛室骨架立柱和頂層上均粘貼海棉層,實現隔音、隔熱、阻燃,使駕駛室安全性能有保障,工程機械駕駛室焊接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要求操作,所有焊接縫探傷嚴格執行GB/T4730標準,有部份焊接縫增加了磁粉探傷檢驗,經專業人員檢驗及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委托第三方探傷檢驗合格,經吉林大學做了側翻試驗、落物沖擊試驗、靜壓試驗等符合澳大利亞標準認證。整車外觀布局的美觀性,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強。
圖I是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座進一步解釋說明如圖I所示,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包括駕駛室骨架I、頂層2、底板3和側門4,在頂層2上覆有隔熱隔音棉層5,在駕駛室骨架I與側門2之間設有雙密封件,底板3為雙層底板。雙密封件分別設在門內止口密封膠條和門邊密封膠條。在駕駛室左、右和后側設有隔熱隔音棉層。本實用新型的工程機械駕駛室門為雙密封,包括駕駛室門止口一道密封,司機門蒙皮一道密封,并選用汽車門升降器自動升降窗戶,質量穩定、性能可靠,舒適性好,駕駛室骨架立柱和頂層上均粘貼海棉層,實現隔音、隔熱、阻燃,使駕駛室安全性能有保障,工程機械駕駛室焊接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要求操作,所有焊接縫探傷嚴格執行GB/T4730標準,有部份焊接縫增加了磁粉探傷檢驗,經專業人員檢驗及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委托第三方探傷檢驗合格,經吉林大學做了側翻試驗、落物沖擊試驗、靜壓試驗等符合澳大利亞標準認證。整車 外觀布局的美觀性,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強。
權利要求1.一種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包括駕駛室骨架(I)、頂層(2)、底板(3)和側門(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頂層(2)上覆有隔熱隔音棉層(5),在駕駛室骨架(I)與側門(2)之間設有雙密封件,所述的底板(3)為雙層底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密封件分別設在門內止口密封膠條(7 )和門邊密封膠條(6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駕駛室左、右和后側設有隔熱隔音棉層。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側門(4)設有用于自動升降窗戶的升降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包括駕駛室骨架、頂層、底板和側門,在所述的頂層上覆有隔熱隔音棉層,在駕駛室骨架與側門之間設有雙密封件,所述的底板為雙層底板。本實用新型的礦山工程機械駕駛室門為雙密封,并選用汽車門升降器自動升降窗戶,質量穩定、性能可靠,舒適性好,駕駛室骨架立柱和頂層上均粘貼海棉層,實現隔音、隔熱、阻燃,使駕駛室安全性能有保障,工程機械駕駛室焊接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要求操作,所有焊接縫探傷嚴格執行GB/T4730標準,有部份焊接縫增加了磁粉探傷檢驗,經專業人員檢驗及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委托第三方探傷檢驗合格,經吉林大學做了側翻試驗、落物沖擊試驗、靜壓試驗等符合澳大利亞標準認證。
文檔編號B62D33/06GK202728377SQ20122014716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明者王太軍, 周照生, 李衛清 申請人:揚州凱勒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