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屬汽車電動轉向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電動轉向系統中的蝸桿裝配是靠上、下兩個軸承來支承,上、下軸承分別與蝸桿裝配的兩端,加上減振墊來消除軸承軸向游隙。其過程是先在蝸桿兩端裝上弾性墊,然后分別在彈性墊兩端裝上軸承,再通過將彈性墊壓縮到一定的壓縮量后,然后用軸向孔用擋圈將軸承蝸桿軸向固定。軸承的軸向游隙全部是靠兩個彈性墊的預壓カ來消除并固定。此結構存在的問題ー是多裝配了兩個彈性墊片,相對成本較高。ニ是彈性墊片由上下兩片鋼片與橡膠硫化而成,對彈性剛度和耐久性要求高,生產、控制比較困難,導致汽車電動轉向系統耐久性存在一定風險。同時,選用墊片過程復雜,導致裝配效率不高,易出錯。并且彈性墊片老化后易使蝸輪蝸桿嚙合產生異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配要求低,性能可靠,并可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少產品失效概率的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包括殼體、軸用擋圈、軸承A、軸承B和蝸桿,其特征在于蝸桿通過聯軸器和軸承B安裝在殼體內,蝸桿上通過軸用擋圈鉚裝有軸承A,蝸桿的蝸桿孔中設置有彈簧,彈簧一端設置有頂桿,軸承A —側的蝸桿上裝有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所述的彈簧與頂桿接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的彈性張力與殼體的楔形槽結構來消除軸承外圈與殼體的裝配的軸向間隙并軸向固定,避免了現有技術對彈性剛度和耐久性要求高,導致生產、控制比較困難,以及汽車電動轉向系統耐久性存在一定風險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裝配要求不高,性能可靠的優點,并可相對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少廣品的失效概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蝸桿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彈簧,2、孔用外倒角彈性擋圈,3、軸承A,4、軸用擋圈,5、蝸桿,6、殼體,7、軸承B,8、頂桿,9、聯軸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包括殼體6、軸用擋圈4、軸承A3、軸承B7和蝸桿5,蝸桿5通過聯軸器9和軸承B7安裝在殼體6內,蝸桿5上通過軸用擋圈4鉚裝有軸承A3,蝸桿5的蝸桿孔中設置有彈簧1,彈簧I 一端設置有頂桿8,彈簧I與頂桿8接觸連接。軸承A3 —側的蝸桿5上裝有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本實用新型是通過軸用擋圈4把軸承A3與蝸桿5鉚接在一起,成為ー個小總成,然后通過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的彈性張力與殼體6的楔形槽結構來消除軸承A3外圈與殼體6裝配的軸向間隙并軸向固定,然后在蝸桿5的蝸桿孔中裝上彈簧1,裝上帶頂桿8的電機后,由頂桿8壓縮彈簧I來消除軸承A3自生的軸向游隙。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設計倒角后,與之配合的殼體6也相應的設計有相同倒角的槽,這樣配合時在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的徑向張力下,使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利用沿軸向下移的軸向力,來消除蝸桿5在殼體6中的軸向配合間隙并軸向固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単,裝配要求低,性能可靠,與現有首先在蝸桿5兩端分別裝上0型密封圏,將彈性墊分別裝配到蝸桿5兩端,在蝸桿5兩端分別裝上軸承A3和軸承B7,壓裝上聯軸器9,完成蝸桿總成裝配。然后通過選用不同類型的墊片將相應的蝸桿總成裝配到殼體6中,其蝸桿5軸向間隙,全靠上下兩端的彈性墊與壓縮量來消除相比,相對降低了產品的制造成本,提聞廣品的生廣效率,減少廣品的失效概率。
權利要求1.ー種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包括殼體(6)、軸用擋圈(4)、軸承A(3)、軸承B (7)和蝸桿(5),其特征在于蝸桿(5)通過聯軸器(9)和軸承B (7)安裝在殼體(6)內,蝸桿(5)上通過軸用擋圈(4)鉚裝有軸承A (3),蝸桿(5)的蝸桿孔中設置有彈簧(1),彈簧(1)一端設置有頂桿(8),軸承A (3)—側的蝸桿(5)上裝有孔用外倒角弾性擋圈(2),所述的彈簧(1)與頂桿(8 )接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蝸桿軸向間隙的消除及固定結構,屬汽車電動轉向系統領域。它包括殼體、軸用擋圈、軸承A、軸承B和蝸桿,蝸桿通過聯軸器和軸承B安裝在殼體內,蝸桿上通過軸用擋圈鉚裝有軸承A,蝸桿的蝸桿孔中設置有彈簧,軸承A一側的蝸桿上裝有孔用外倒角彈性擋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孔用外倒角彈性擋圈的彈性張力與殼體的楔形槽結構來消除軸承外圈與殼體的裝配的軸向間隙并軸向固定,解決了現有技術對彈性剛度和耐久性要求高,導致生產、控制比較困難,以及汽車電動轉向系統耐久性存在一定風險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裝配要求不高,性能可靠的優點,并可相對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少產品的失效概率。
文檔編號B62D5/04GK202593606SQ20122023941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陳力, 艾濤, 姜殿鑫 申請人:武漢捷隆汽車電動轉向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