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04719閱讀:5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的結構領域,尤其涉及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
背景技術
在日新月異的現今社會,自行車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著外形、材質、功能,唯獨不變的,是自行車基本結構,即把手通過前叉連接前輪,后輪通過后叉固定,再結合鏈輪裝置連接曲柄,通過人力踩動曲柄上的腳蹬而使后輪驅動前輪向前,前叉、后叉及曲柄等,均安裝干支架上固定,當然也離不開在支架上的鞍座,供人可以輕松坐下,因此,自行車也自然成為人們的休閑及環保出行的代步工具。對于傳統的自行車來說,人們坐在鞍座上,雙腳向下放在腳登上踩踏,通過曲柄使 前驅動輪轉動,這種延續多年的前驅動方式,容易給人體腿部、腰部位置的疲勞。如何實現讓人輕松愉快的騎駛自行車,最理想的方法是把前驅動輪改變為后驅動輪,而且把曲柄連同驅動輪設置為由高往低的方式,改變腳踏與曲柄之間施力點的方向,更有效的讓人們享受踩單車的樂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供人們在踩踏曲柄時由高往低的動作而實現后驅動自行車的目的。因此,本實用新型包括帶中軸的后輪,所述中軸安裝于車架上,所述中軸上安裝飛輪和與所述車架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所述后叉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所述飛輪與后驅動輪之間由鏈條連接,所述后驅動輪聯動連接曲柄,所述曲柄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其中,所述曲柄設有橫軸,利用橫軸的連接端安裝于踏板的軸孔內。所述軸孔內設有供所述橫軸安裝的軸承,。所述后叉連接于所述中軸的位置處是為ー叉臂,該叉臂套固在車架上固定,使后叉與車架形成傾斜效果。所述后叉與車架的傾斜角度為30度——60度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中軸上安裝飛輪和與所述車架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所述后叉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所述飛輪與后驅動輪之間由鏈條連接,所述后驅動輪聯動連接曲柄,所述曲柄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利用后叉與車架之間形成的傾斜角度,使后驅動輪通過鏈條而自上往下的往飛輪施壓,也即是驅動所述后輪轉動,使人們在踏板上即可輕松讓后輪轉動。

圖I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圖2為踏板與曲柄的結構分解圖。圖3為顯示后叉與車架之間角度的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帶中軸11的后輪I,所述中軸11安裝于車架2上,而中軸11上同時安裝飛輪3和與所述車架2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4,其中所述車架2設置為丫叉形狀,所述飛輪3先安裝中軸11后,并同安裝于車架2內,此時的中軸11凸出于車架2外,再由后叉4安裝到該中軸11的兩端,由螺母固定,所述后叉4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5,所述飛輪3與后驅動輪5之間由鏈條6連接,后驅動輪5的轉動,通過鏈條6帶動飛輪3,從而帶動整個后輪轉動,所述后驅動輪5聯動連接曲柄7,所述曲柄7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8。換言之說,所述帶中軸11的后輪I,中軸11安裝于車架2上,中軸11上安裝飛輪3和與所述車架2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4,所述后叉4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5,所述飛輪3與后驅動輪5之間由鏈條6連接,所述后驅動輪5聯動連接曲柄7,所述曲柄7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8,所述后叉4連接于所述中軸11的位置處是為ー叉臂41,該叉臂41套固在車架2上固定,使后叉4與車架2形成傾斜效果,如圖2所示,所述曲柄7設有橫軸71,利用橫軸 71的連接端安裝于踏板8的軸孔81內,進ー步,所述軸孔81內可設有供所述橫軸71安裝的軸承,更加有效的順利轉動。如圖3所示,所述后叉4與車架2的傾斜角度為30度——60度之間,而最理想的傾斜角度為30度。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包括帶中軸(11)的后輪(1),所述中軸(11)安裝于車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軸(11)上安裝飛輪(3)和與所述車架(2)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4),所述后叉(4)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5),所述飛輪(3)與后驅動輪(5)之間由鏈條(6)連接,所述后驅動輪(5)聯動連接曲柄(7),所述曲柄(7)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7)設有橫軸(71),利用橫軸(71)的連接端安裝于踏板(8)的軸孔(81)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孔(81)內設有供所述橫軸(71)安裝的軸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4)連接于所述中軸(11)的位置處是為一叉臂(41),該叉臂(41)套固在車架(2)上固定,使后叉(4)與車架(2)形成傾斜效果。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4)與車架(2)的傾斜角度為30度——60度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4)與車架(2)的傾斜角度為30度——60度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自行車的后驅動腳踏機構,包括帶中軸的后輪,所述中軸安裝于車架上,所述中軸上安裝飛輪和與所述車架之間形成斜角度的后叉,所述后叉的末端安裝后驅動輪,所述飛輪與后驅動輪之間由鏈條連接,所述后驅動輪聯動連接曲柄,所述曲柄可轉動性地連接踏板,利用后叉與車架之間形成的傾斜角度,使后驅動輪通過鏈條而自上往下的往飛輪施壓,也即是驅動所述后輪轉動,使人們在踏板上即可輕松讓后輪轉動。
文檔編號B62M3/00GK202624550SQ20122029175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馮仁海 申請人:馮仁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调兵山市| 越西县| 万盛区| 襄城县| 泗阳县| 德阳市| 安平县| 林周县| 和顺县| 五华县| 大理市| 读书| 云梦县| 临湘市| 五河县| 延安市| 梨树县| 那坡县| 呼和浩特市| 嘉禾县| 开远市| 夏河县| 奉新县| 三河市| 太康县| 宜阳县| 定日县| 镇江市| 巨野县| 凤山县| 阜阳市| 咸宁市| 将乐县| 林州市| 疏勒县| 延边| 泸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丰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