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6×4甩掛牽引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ー種6X4甩掛牽引車。
背景技術:
隨著專業化作業模式的細分,越來越多的場區(如鋼廠、物流園區等)車輛需要對軌道交通進行改造,實現機動性的提高,同時又對作業效率有較高的要求,現有的車輛多為道路車輛,首先承載能力多有不足,第二不是完全適應場區運輸需要,車速較高,燃油經濟性不好,視野不好,作業模式落后,第三可靠性不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ー種的6X4甩掛牽引車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方案首先從作業模式上進行改進,増加ー套鞍座舉升機構,實現牽引車與掛車的對接、鞍座舉升(使掛車支腿離地)、一起行走的步驟,省略了人工升降支腿的工作,簡稱為甩掛模式。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實現的ー種6X4甩掛牽引車,包括鞍座舉升系統和剛性懸掛系統,所述鞍座舉升系統包括鞍座,所述鞍座設置有舉升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特點還有,上述舉升裝置包括鞍座擺臂、油缸、油缸托架,所述鞍座擺臂一端鉸接在車架上,另一端固定在鞍座上,所述鞍座擺臂的連接有鞍座的一端與油缸的活塞桿外伸端鉸接,所述油缸缸體鉸接在油缸托架上,所述油缸托架固定在車架上。上述剛性懸掛系統包括平衡梁、平衡梁支架、推力桿,所述平衡梁通過貫通軸連接于平衡梁支架下部,所述平衡梁兩端分別與前、后驅動橋鉸接,有兩個推力桿分別鉸接前后驅動橋的上部和車架。后懸掛采用ー種新型的雙聯橋平衡懸掛技術,使車輛可以承載較重的載荷。該懸掛為剛性平衡懸掛,適應場區作業エ況。上述舉升裝置布置在車架中部。上述平衡梁支架和油缸托架為ー個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驅動橋的動カ通過平衡梁與推カ桿傳遞給車架。車輛在運動中,驅動橋可繞貫通軸旋轉,合理分配載荷,因全部采用剛性連接,故稱之為剛性平衡懸掛。鞍座舉升裝置布置在車架中部,懸掛布置于其兩側。
圖I、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鞍座擺臂2-鞍座3-油缸4-推力桿5-后橋6-車架7_平衡梁8_貫通軸9-油缸托架10-中橋11-回轉軸,12、平衡梁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ー個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方案進行闡述。ー種6X4甩掛牽引車,包括鞍座舉升系統和剛性懸掛系統,所述鞍座舉升系統包括鞍座2,所述鞍座2設置有舉升裝置,舉升裝置布置在車架中部。舉升裝置包括鞍座擺臂
I、油缸3、油缸托架9,所述鞍座擺臂I 一端鉸接在車架6上,另一端固定在鞍座2上,所述鞍座擺臂I的連接有鞍座2的一端與油缸3的活塞桿外伸端鉸接,所述油缸缸體鉸接在油缸托架9上,所述油缸托架9固定在車架6上。剛性懸掛系統包括平衡梁7、平衡梁支架12、推力桿4,所述平衡梁7通過貫通軸8連接于平衡梁支架下部,所述平衡梁7兩端分別與前、后驅動橋(即中橋、后橋)鉸接,有兩個推力桿4分別鉸接前、后驅動橋的上部和車架6,平衡梁支架可與油缸托架做成一體即平衡梁支架和油缸托架為ー個件。后懸掛采用ー種新型的 雙聯橋平衡懸掛技術,使車輛可以承載較重的載荷。該懸掛為剛性平衡懸掛,適應場區作業ェ況。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ー種6X4甩掛牽引車,包括鞍座舉升系統和剛性懸掛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鞍座舉升系統包括鞍座,所述鞍座設置有舉升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6X4甩掛牽引車,其特征是,所述舉升裝置包括鞍座擺臂、油缸、油缸托架,所述鞍座擺臂一端鉸接在車架上,另一端固定在鞍座上,所述鞍座擺臂的連接有鞍座的一端與油缸的活塞桿外伸端鉸接,所述油缸缸體鉸接在油缸托架上,所述油缸托架固定在車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6X4甩掛牽弓I車,其特征是,所述剛性懸掛系統包括平衡梁、平衡梁支架、推力桿,所述平衡梁通過貫通軸連接于平衡梁支架下部,所述平衡梁兩端分別與前、后驅動橋鉸接,有兩個推力桿分別鉸接前后驅動橋的上部和車架。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6X4甩掛牽引車,其特征是,所述舉升裝置布置在車架中部。
5.根據權利要3所述的6X4甩掛牽引車,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梁支架和油缸托架為ー個件。
專利摘要一種6×4甩掛牽引車。其技術方案為一種6×4甩掛牽引車,包括鞍座舉升系統和剛性懸掛系統,所述鞍座舉升系統包括鞍座,所述鞍座設置有舉升裝置。本技術方案首先從作業模式上進行改進,增加一套鞍座舉升機構,實現牽引車與掛車的對接、鞍座舉升(使掛車支腿離地)、一起行走的步驟,省略了人工升降支腿的工作,簡稱為甩掛模式。
文檔編號B62D53/12GK202608915SQ20122029803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蔡明瑋, 焦明明, 馬靜, 段振興, 馬文濤, 石淵梅, 孟維信, 馬鑫杰, 王君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