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塑桶搬運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搬運車,具體涉及一種塑桶搬運車。
背景技術:
對于常用的塑料圓桶,不裝料液時,材質輕,工人直接搬運方便,若裝滿料液后,工人只能靠搬運車運輸,通常,由幾個人將塑桶移到搬運車上固定,中途運輸時還需一個工人看著,防止塑桶滾動或傾斜,直至安全運輸到目的地后再由幾個人一起卸貨。在整個過程中,工人操作不方便,且費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高一種操作方便,結構簡單、單人操作的塑桶搬運車。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塑桶搬運車,包括車架,車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由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通過上下兩根連接管焊接而成,所述的上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頂端,上連接管靠近兩端點處分別鉚接一根帶鉤的活動爪,所述的兩根活動爪中間交叉連接,由鉚釘固定,所述的下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下端同側端點上,所述的倒“V”型側支撐架下端點之間連接一固定桿,另一個端點側邊連接車軸,車軸上設有車輪,倒“ V ”型側支撐架的中部平行于固定桿的位置焊接一把手。優選地,所述的帶鉤的活動爪,鉤的端點焊接一根圓弧形桿,圓弧形桿的外形與塑桶的翻邊形狀相吻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搬運塑桶時僅需單人操作,搬運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運輸過程安全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塑桶搬運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可知,一種圓桶搬運車,包括車架1、倒“V”型側支撐架2、上連接管3、活動爪4、圓弧形桿5、下連接管6、固定桿7、車軸8、車輪9、把手10。所述的車架I由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2通過上下兩根連接管焊接而成,所述的上連接管3焊接在兩個倒“V”側支撐架2頂端,上連接管3靠近兩端點處分別鉚接一根帶鉤的活動爪4,所述的兩根活動爪4中間交叉連接,由鉚釘固定,活動爪帶鉤的端點焊接一根圓弧形桿5,圓弧形桿5的外形與塑桶的翻邊形狀相吻合,所述的下連接管6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2下端同側端點上,所述的倒“V”型側支撐架2下端點之間連接一固定桿7,另一個端點側邊連接車軸8,車軸8上設有車輪9,倒“V”型側支撐架2的中部平行于固定桿7的位置焊接一把手10。[0010]搬運塑桶時,將搬運車推至塑桶附近,將兩個活動爪4上的圓弧形桿5夾持在塑桶翻邊上,抓住把手10抬起車身,塑桶即垂直于地面懸掛,移動搬運車時,塑料側邊的下端連接管6可以防止塑桶晃動,移至目的地后放桶,將車身放低,塑桶著地后,移走塑桶翻邊上的圓弧形桿5即可卸下塑桶,整個過程僅需單人操作,搬運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運輸過
程安全可靠。
權利要求1.一種塑桶搬運車,包括車架,車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由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通過上下兩根連接管焊接而成,所述的上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頂端, 上連接管靠近兩端點處分別鉚接一根帶鉤的活動爪,所述的兩根活動爪中間交叉連接,由鉚釘固定,所述的下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下端同側端點上,所述的倒“V” 型側支撐架下端點之間連接一固定桿,另一個端點側邊連接車軸,車軸上設有車輪,倒“V” 型側支撐架的中部平行于固定桿的位置焊接一把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桶搬運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帶鉤的活動爪,鉤的端點焊接一根圓弧形桿,圓弧形桿的外形與塑桶的翻邊形狀相吻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桶搬運車,包括車架,車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由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通過上下兩根連接管焊接而成,所述的上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頂端,上連接管靠近兩端點處分別鉚接一根帶鉤的活動爪,所述的兩根活動爪中間交叉連接,由鉚釘固定,所述的下連接管焊接在兩個倒“V”型側支撐架下端同側端點上,所述的倒“V”型側支撐架下端點之間連接一固定桿,另一個端點側邊連接車軸,車軸上設有車輪,倒“V”型側支撐架的中部平行于固定桿的位置焊接一把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搬運塑桶時僅需單人操作,搬運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運輸過程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B62B1/26GK202827654SQ20122045168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盧日華, 郭傲琪, 賁一飛 申請人:如皋市宏新醫藥原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