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傳動機械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轉向搖臂是位于轉向器傳動副與轉向直拉桿之間的傳動件,其作用是將轉向器輸出的力和運動傳給轉向直拉桿。一般這種轉向搖臂一端與轉向器中搖臂軸的外端連接,另一端加工有安裝球頭銷的安裝孔,以便與轉向直拉桿連接。基于上述原理,轉向搖臂的設計與轉向直拉桿的安裝位置有關,而傳統的轉向搖臂上下兩端安裝面相互平行,只是在空間上相對偏移一定距離,但是針對某些車型,由于設計匹配性的需要,安裝面必須設計成為具有相對角度的一種轉向搖桿,而這些就限制了轉向直拉桿結構的設計。因而需要設計出一種具有更大的自由度的轉向搖臂來滿足市場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用于解決與無軸向扭轉阻尼直拉桿的匹配問題,能給轉向直拉桿的結構設計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以解決上述背景中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包括搖臂體以及搖臂孔,其中,所述搖臂體為兩段式結構,其兩段結構的相互之間形成有一個側向的扭轉夾角,此夾角大小大于0°且小于90°,同時,在搖臂體的兩段式結構的兩側臂體部分上還分別設置有裝配孔。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搖臂體的段式結構之間通過焊接方式連接或者通過螺紋副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搖臂體的兩段式結構也可通過整塊鋼板直接扭轉成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改變了傳統轉向搖臂中兩個安裝端面的相對位置,能更好的適應轉向直拉桿的安裝位置的要求,使得轉向直拉桿的設計更為靈活多變。同時,這種結構能夠改變由搖臂傳給轉向直拉桿的力的方向,消除球頭銷與球碗之間的扭轉摩擦以及阻尼,使得轉向直拉桿在運動過程中只有平面運動,沒有軸向旋轉運動、軸向擺動,提高了轉向輕便性與轉向回正性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的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的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包括搖臂體以及搖臂孔,其中,所述搖臂體為鋼材料一次成型,并在搖臂體中間位置扭轉為兩段式結構,其兩段式結構中包括左臂體2以及右臂體4,且在左臂體2以及右臂體4還分別設置有左裝配孔I以及右裝配孔5,整個臂體在中間部分扭轉成型,其扭結面3使得左臂體2以及右臂體4在切面內的夾角形成為30°。該角度的大小要滿足某一車體的連接直拉桿的球頭銷的軸線與該安裝面垂直的條件。在滿足上述條件的這種結構方式下,搖臂機構能夠改變由搖臂傳給轉向直拉桿的力與運動的方向,消除球頭銷與球碗之間的扭轉摩擦、阻尼,使得轉向直拉桿在運動過程中只有平面運動,沒有軸向旋轉運動、軸向擺動,提高了轉向輕便性與轉向回正性能。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 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包括搖臂體以及搖臂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體為兩段式結構,其兩段結構的相互之間形成有一個側向的扭轉夾角,此夾角大小大于0°且小于90°,同時,在搖臂體的兩段式結構的兩側臂體部分上還分別設置有裝配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體的段式結構之間通過焊接方式連接或者通過螺紋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體的兩段式結構通過整塊鋼板 直接扭轉成型。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轉向搖臂機構,包括搖臂體以及搖臂孔,所述搖臂體為兩段式結構,其兩段結構的相互之間形成有一個側向的扭轉夾角,此夾角大小大于0°且小于90°,同時,在搖臂體的兩段式結構的兩側臂體部分上還分別設置有裝配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便于推廣,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B62D7/16GK203142774SQ2013201459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唐應時, 徐永, 李小強 申請人:湖南易通汽車配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