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橡膠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安全性能的橡膠方向盤。
背景技術:
汽車方向盤是汽車的主要操作功能件又是裝飾件,汽車方向盤一般包括輪圈、輪幅、固定架。早期的汽車方向盤功能單一,只有轉向功能。隨著技術的發展,現代汽車的方向盤集合了多種功能,在其上可布置一些操控件和按鈕,這樣一來駕駛員在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許多操作,既方便,又安全,目前已有的汽車方向盤由輪圈、固定架、輪幅組成,輪圈與固定架通過三條或四條輪幅相連,這種連接,汽車方向盤的強度和剛度均很大,不易變形,但當汽車發生事故時,駕駛員與汽車方向盤相碰撞時容易碰傷。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具有安全性能的橡膠方向盤,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建筑車庫防盜管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安全性能的橡膠方向盤,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圍分別安裝有第一輪幅、第二輪幅和第三輪幅,所述第一輪幅、第二輪幅和第三輪幅均固定連接于輪圈的內壁,所述輪圈的外側包圍設有防滑橡膠圈,所述輪圈的底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的外側半包圍設有加厚軟橡膠墊,所述第一輪幅和第二輪幅的外側均安裝有小喇叭按鈕,所述固定架的外側安裝有大喇叭按鈕,所述輪圈的外側上端安裝有車輪校正按鈕,所述固定架的外側中心設有指紋識別防盜鎖。
優選的,所述第一輪幅、第二輪幅和第三輪幅分別安裝在固定架的10點鐘方向、6點鐘方向和2點鐘方向。
優選的,所述橫桿設置在輪圈的底部,且所述輪圈平行于駕駛人的正胸前。
優選的,所述防滑橡膠圈的內側設有防滑紋,且防滑紋的上端設有凹凸形波紋。
優選的,所述指紋識別防盜鎖安裝在固定架的外側中心,且所述指紋識別防盜鎖可設置多組密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輪幅、第二輪幅和第三輪幅,該組合結構起到穩定方向盤整體的作用,通過在輪圈底部設有橫桿和加厚軟橡膠墊,該組合結構可以提高駕駛人員的安全系數;通過設置小喇叭按鈕和大喇叭按鈕可以在適當的環境選擇不同音量的喇叭,減少了在市區里的噪音污染;通過設置車輪校正按鈕可在停車時校正車輪防止車輛起步時因車輪不正導致車輛跑偏誤傷他人;通過設置指紋識別防盜鎖可在車輛被盜時無法解鎖方向盤鎖定提高防盜功能;本發明安全性能高,結構簡單,便于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模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橫桿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架、2第一輪幅、3第二輪幅、4第三輪幅、5輪圈、6防滑橡膠圈、7橫桿、8加厚橡膠墊、9小喇叭按鈕、10大喇叭按鈕、11車輪校正按鈕、12指紋識別防盜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安全性能的橡膠方向盤,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外圍分別安裝有第一輪幅2、第二輪幅3和第三輪幅4,所述第一輪幅2、第二輪幅3和第三輪幅4均固定連接于輪圈5的內壁,所述輪圈5的外側包圍設有防滑橡膠圈6,所述輪圈5的底部設有橫桿7,所述橫桿7的外側半包圍設有加厚軟橡膠墊8,所述第一輪幅2和第二輪幅3的外側均安裝有小喇叭按鈕9,所述固定架1的外側安裝有大喇叭按鈕10,所述輪圈5的外側上端安裝有車輪校正按鈕11,所述固定架1的外側中心設有指紋識別防盜鎖12。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輪幅2、第二輪幅3和第三輪幅4分別安裝在固定架1的10點鐘方向、6點鐘方向和2點鐘方向,三條輪幅夾角適度有利于方向盤整體的穩定作用。
進一步的,所述橫桿7設置在輪圈5的底部,且所述輪圈5平行于駕駛人的正胸前,輪圈5底部設置橫桿7有利于擴大駕駛空間的作用且當緊急剎車時加厚軟橡膠墊8也有利于減輕駕駛員胸前與方向盤之間的碰撞。
進一步的,所述防滑橡膠圈6的內側設有防滑紋,且防滑紋的上端設有凹凸形波紋,設置成凹凸形波紋狀有利于駕駛員握緊方向盤,且與手指相握適寸提高了握把的舒適感。
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防盜鎖12安裝在固定架1的外側中心,且所述指紋識別防盜鎖12可設置多組密碼,可在密碼鎖里預設多組密碼方便其他駕駛人員駕駛。
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輪幅2、第二輪幅3和第三輪幅4起到穩定方向盤整體的作用,且輪圈5底部設有橫桿7和加厚軟橡膠墊8可以提高駕駛人員的安全系數;通過設置小喇叭按鈕9和大喇叭按鈕10可以在適當的環境選擇不同音量的喇叭,減少了在市區里的噪音污染;通過設置車輪校正按鈕11可在停車時校正車輪防止車輛起步時因車輪不正導致車輛跑偏誤傷他人;通過設置指紋識別防盜鎖12可在車輛被盜時無法解鎖方向盤鎖定提高防盜功能;本發明安全性能高,結構簡單,便于操作。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