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小車領域,特別是可變拐杖的小車。
背景技術:
現在腿腳有殘疾或創傷的人員外出用的小車,都是框架比較大。乘坐人員要下車步行時,還要推著小車行走。當拄著拐杖的人員乘車時,要帶拐杖上車,要下車拄拐杖步行時,還要人推著小車走。特別是很大不帶小車出行,只帶拐杖步行中的康復人員,走遠了,回來又很費力,要想坐車,有些路段往往臨時沒有車,給康復中的人們帶來很大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用拐杖變成的簡易小車,供帶拐杖人員外出走累了、走遠了回家困難時,把拐杖快速組裝成小車,乘車趕路。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可變拐杖的小車,包括車架、輪子、布凳、推架。小車拆下能快速組裝成拐杖,拐杖拆開能快速組裝成小車。提把及兩端所連接的下框架、腳條盒、連管組成拐杖的下部框架。小車的車架由拐杖的下部框架構成。小車的推架由拐杖的腳管和把手構成。推架下端安裝在車架的提把上。布凳組成拐杖的上部框架。布凳由凳框殼、座布、腳架組成。布凳的腳架固定在小車車架上。小車后方的兩個輪子安裝在提把的殼體中拉出的兩根伸縮桿端頭,小車前方的輪子安裝在連管下方。下框架上安裝了腳條盒,腳條盒上安裝了旋鈕。小車變成拐杖后,拐杖由上部框架、下部框架、腳管、封頭組成。小車變成拐杖后,輪子掛在凳框殼下方。凳框殼下邊安裝有卡扣。小車變成拐杖后,腳管擰進連管內。小車變成拐杖后,把手放在腳管中。小車變成拐杖時,布凳的兩組腳條插在拐杖的腳條盒中,用旋鈕鎖緊。
可變拐杖的小車,以下簡稱小車。小車必須要有車架、輪子、座凳,才能稱其為車。這里敘述的是手推車,還得要推架等。小車的所有組成部分,完全用一把拐杖拆開組成。拐杖上方是一個框架。框架上端是一根撐塊,用于撐在使用者腋下助力行走。拐杖下部是一根腳管。小車的座凳是一個收折式布凳。布凳折疊收攏后是拐杖的一個組成部分,即組成拐杖的框架的上部分。提把及兩端所連接的下框架、腳條盒、連管組成拐杖框架的下部框架。小車的車架用拐杖上方框架的下部框架組成。布凳上方有二根橫向框條,即凳框殼。座布兩端分別連接在凳框殼上。布凳收折時,座布折疊放置于凳框殼內。布凳的腳架由四根腳條組成。每根凳框殼下方連接固定二根腳條。其中一根凳框殼兩頭下方連接的腳條剛好放進另一根凳框殼下方的二根腳條之間。相鄰的二根腳條用銷釘,即鉚釘鉸連在一起,為一組腳條。布凳收折后,每組兩根腳條能夠并排靠攏。腳條拉開即成布凳。腳條下端用螺釘連接在小車車架上。
拐杖的下框架上固定有二個腳條盒,腳條盒上安裝了起鎖定作用的旋鈕。布凳收折后,兩組腳條分別插進腳條盒中,扭動旋鈕鎖定。這時,二根凳框殼已經靠攏。凳框殼下邊安裝有卡扣,把二根凳框殼扣緊在一起,這就成了拐杖的框架上端的撐塊。
提把是一根中空的管子,提把內安裝有二根伸縮桿,伸縮桿可以向提把兩端拉出。伸縮桿外端有安裝輪子的軸段及螺紋段。小車后邊的二個輪子安裝在兩根伸縮桿外端。拐杖下端是腳管,拐杖的下框架與腳管用一段連管連在一起。在組裝成小車時,取下腳管。小車的一個前輪安裝在輪叉內,輪叉安裝在連管上。腳管中安裝有把手,將把手取出。腳管兩端都連接有方形插頭,與所穿過的方形孔導向。提把上和把手上都開有方形孔。腳管下端插進小車提把上的方形孔,冒出端用螺帽鎖定,就成了小車上的推架。腳管向上一端的方形插頭穿過把手上的方形孔,并鎖定。小車即可用把手推走。
取下布凳、輪子、腳管、把手,壓回伸縮桿。收折布凳,把布凳的兩組腳條分別插進腳條盒中鎖定。輪子掛在凳框殼即撐塊下面,并固定。把手放入腳管,腳管擰在連管上,即變為一把拐杖。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小車可以變為拐杖,拐杖可以變為小車,給帶拐外出的人們帶來很大方便。當拄拐人走遠了,回來很困難時,可用拐杖變成小車,由陪護人員推車回來。2、腿腳不方便的人要外出辦事,可坐小車出去辦事。3、小車變成拐杖后,存放、攜帶很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可變拐杖的小車的結構圖。
圖2是座布折疊情況圖。
圖3是布凳收折后情況圖。
圖4是方形插頭結構圖。
圖5是小車變成拐杖后結構圖。
附圖中:連管1、凳框殼2、座布3、把手4、輪子5、腳管6、腳條盒7、提把8、旋鈕9、伸縮桿10、腳條11、銷釘12、下框架13、輪叉14、卡扣15、導入段16、方形段17、端頭18、小孔19、方形孔20、螺釘孔21、封頭22。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可變拐杖的小車的結構圖。為了敘述方便,與圖5同時敘述。圖5中,是小車變成拐杖后結構圖。小車的車架是拐杖的上方框架的下部框架,是指包括圖5中的提把8、腳條盒7、下框架13、連管1在內的拐杖的下部框架。布凳上方的凳框殼2是兩根殼體。座布3的兩端連接在兩根凳框殼2中。布凳的腳架由四根腳條11交叉用銷釘12即鉚釘鉸連在一起。腳條11下端用螺釘從車架的下框架13下方穿過,擰進腳條11下端內的螺母內,連接在車架上。兩個腳條盒7固定在下框架13上,腳條盒7上安裝有旋鈕9。旋鈕9起鎖緊作用。下框架上固定連接有連管1。一個輪子5安裝在輪叉14中,輪叉14上方有方形段,穿過連管1上的方形孔,冒出端是圓柱頭,圓柱頭上有螺紋,用螺帽鎖住。
下框架后方有提把8,提把8是一根管子,里邊安裝有二根伸縮桿10,可以分別從提把兩端拉出,拉出到位后會被鎖定。鎖定裝置圖1中未畫出。伸縮桿10外端有輪軸,軸端有螺紋。二個輪子5安裝在伸縮桿10兩端,用螺帽鎖住。提把8上開有方形孔20。推架即是圖5中拐杖的腳管6和把手4。腳管兩端都有方形插頭,方形插頭外端圓柱段上有螺紋。腳管下端的方形插頭穿過提把上的方形孔,冒出端用螺帽鎖定。把手4上的方形孔,穿過腳管上端的方形插頭,用螺帽鎖定。這就是小車的把手。
圖2中,是座布折疊情況圖。座布3有整塊式和帶式二種結構。圖1中是畫的帶式結構。圖2中是畫的整塊式結構。座布3兩端分別連接在凳框殼2中。為方便座布快速折疊,在兩根折痕之間覆蓋固定一層有適當硬度的塑料片,或一層織片,使折痕區相對變軟,可方便折疊。座布可折疊收放在凳框殼中。
圖3中,是布凳收折后情況圖。二根凳框殼2已經合攏。每兩根腳條11重合并排在一起。一根凳框殼下面的二根腳條剛好放進另一根凳框殼下面的二根腳條之間,每相鄰腳條用銷釘12鉸連在一起。
圖4中,是方形插頭結構圖。方形段17上方是導入段16,導入段16插進腳管下端。小孔19與腳管上的孔配合鉆孔而成。方形段下端是端頭18,端頭18上有外螺紋。同時對照圖5敘述。
圖5中,是小車變成拐杖后結構圖。凳框殼下邊安裝有卡扣15。布凳上方的二根凳框殼合攏壓緊即被卡扣扣住成一體,這就是拐杖上方框架上端的撐塊。布凳的兩組腳條11已經插進拐杖上固定的腳條盒7中,并用旋鈕9鎖定。旋鈕9有螺釘穿過腳條盒。腳條在腳條盒中正對螺釘的位置設置有相應的凹窩,以免打滑。下框架13上開設有四個用于圖1中連接固定布凳的腳條的螺釘孔21。下框架中間連接有提把8。下框架下方固定有連管1,連管1上開設有方形孔20。連管1中有內螺紋。腳管6是圖1中的推架的一部分。把手4放在腳管6中。
腳管兩端都連接有方形插頭。腳管上端與一個方形插頭直接固定連接在一起,這個方形插頭沒有導入段。腳管上端有外螺紋,擰進連管內螺紋中。把把手裝入腳管后,方形插頭的導入段16插進腳管下端。用一根銷釘從腳管外圓上的孔中插穿方形插頭上的通孔鎖住。方形插頭即不能與腳管相對轉動。封頭22的下端有內螺紋,擰在方形插頭的端頭18上。把三個輪子掛在凳框殼下邊,固定不擺動。小車變成拐杖過程即完畢。
小車還能夠在連管上拴一根拉繩,由陪護人員拉小車行走。腳管可以不插在提把上,也不用把把手從腳管中取出。腳管可以用螺釘連在車架上,或用小繩子拴在車架上。
輪子有掛在拐杖凳框殼下邊和穿在腳管下端,以及放在袋中掛在人身上或手提三種方式。輪子穿在腳管下方的,方形插頭下端的端頭取掉,在方形段中設置內螺紋。封頭上設置一根小軸,小軸上端設置有外螺紋,把輪子穿在小軸上,再把小軸上端扭進方形段的內螺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