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后蓋及具有其的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作為代步工具的普及化,經濟型車型越來越受大眾歡迎,而人們對車輛的功能和品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后蓋,不僅要有好的剛度、抗凹性和抗震性,后碰安全性和維修成本也越來越受用戶關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車輛的后蓋,該后蓋可以提高后蓋鎖的安裝穩定性,且其扭轉剛度和模態也得到了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后蓋的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后蓋,包括:內板和外板,所述內板與所述外板限定出容納空間;后蓋鎖和后蓋鎖加強件,所述后蓋鎖設置在所述后蓋鎖加強件上,所述后蓋鎖加強件設置在所述容納空間內、以支撐所述內板和所述外板。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后蓋,將后蓋鎖加強件設置在內板和外板之間且支撐內板和外板,可以有效提高后蓋鎖的安裝穩定性,后蓋的扭轉剛度及模態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車輛發生碰撞時,由于后蓋鎖加強件支撐在內板和外板之間,可以有效減少后蓋的變形,對后蓋鎖進行了有效保護,節約了維修成本。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后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蓋鎖加強件構造為盒狀結構且分別與所述內板和所述外板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蓋鎖加強件包括:內板連接部、外板連接部以及安裝部,所述內板連接部與所述內板固定連接,所述外板連接部與所述外板固定連接,所述安裝部上設有所述后蓋鎖。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內板連接部與所述內板焊接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外板連接部與所述外板之間設置有粘結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粘結層為減震粘結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蓋鎖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裝部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蓋加強件為一體成型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蓋鎖加強件上設置有減重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包括上述的后蓋,由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設置有上述后蓋,因此該車輛具有較強的碰撞強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車輛的維修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后蓋鎖加強件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后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沿ⅲ-ⅲ方向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后蓋100,
內板110,外板120,后蓋鎖130,
后蓋鎖加強件140,內板連接部141,外板連接部142,安裝部143,減重孔10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后蓋100進行詳細描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后蓋100可以包括內板110和外板120,內板110和外板120限定出容納空間。
后蓋鎖130用于將車輛的行李箱鎖緊,避免行李箱敞開。由于后蓋鎖130為頻繁使用的零部件,且為了降低將后蓋鎖130安裝在內板110上的應力,后蓋鎖130不適宜直接安裝在內板110和外板120上。
后蓋鎖加強件140設置在容納空間內,后蓋鎖130設置在后蓋鎖加強件140上。也就是說,后蓋鎖130通過后蓋鎖加強件140安裝在內板110和/或外板120上。
后蓋鎖加強件140設置在內板110和外板120之間,且后蓋鎖130支撐內板110和外板120。由此,既保證了后蓋鎖130穩固地安裝在內板110和/或外板120上,又可以提高后蓋100的扭轉剛度和強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后蓋100,將后蓋鎖加強件140設置在內板110和外板120之間且支撐內板110和外板120,可以有效提高后蓋鎖130的安裝穩定性,后蓋100的扭轉剛度及模態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車輛發生碰撞時,由于后蓋鎖加強件140支撐在內板110和外板120之間,可以有效減少后蓋100的變形,對后蓋鎖130進行了有效保護,節約了維修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后蓋鎖加強件140構造為盒狀結構且分別與內板110和外板120連接。盒狀結構的后蓋鎖加強件140可以進一步提高車輛后蓋100的強度,降低后蓋100受到碰撞時后蓋鎖130受到的損傷。
具體地,如圖1所示,后蓋鎖加強件140包括內板連接部141、外板連接部142以及安裝部143,內板連接部141與內板110固定連接,外板連接部142與外板120固定連接,安裝部143上設有后蓋鎖130。
內板連接部141可以與內板110面面固定,外板連接部142可以與外板120面面固定,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安裝部143也可以固定在內板110和/或外板120上,抑或安裝部143直接支撐在內板110和/或外板120上。
更具體地,內板連接部141可以與內板110焊接固定,外板連接部142與外板120之間可以設置粘結層,通過粘結的方式將外板連接部142固定在外板120上。
優選地,粘結層為減震粘結層。也就是說,外板連接部142通過粘結的方式固定在外板120上,且該粘結層為減震粘結層,有效降低了后蓋鎖加強件140受到的振動,保證設置在后蓋鎖加強件140上的后蓋鎖130可以穩定地工作。
下面簡單描述后蓋鎖加強件140的具體結構。
后蓋鎖加強件140包括安裝部143、內板連接部141和外板連接部142,內板連接部141固定在安裝部143的一端,外板連接部142為兩個,其中一個外板連接部142連接在安裝部143和內板連接部141的同一側,另一個外板連接部142連接在安裝部143和內板連接部141的另一側。
安裝部143上開設有供后蓋鎖130的鎖舌通過的通孔,通孔的周圍設置有多個安裝孔,螺紋緊固件穿過后蓋鎖130和安裝孔以將后蓋鎖130固定在后蓋鎖加強件140上。
每個外板連接部142上設置有一個減重孔101,減重孔101可以在保證后蓋鎖加強件140具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降低后蓋鎖加強件140的重量,節約了后蓋鎖加強件140的制造成本。
優選地,后蓋鎖加強件140可以為一體成型件。由此,簡化了后蓋鎖加強件140的結構,提高后蓋鎖加強件140的強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蓋鎖加強件140的生產效率。
下面簡單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后蓋100,由于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設置有上述后蓋100,因此該車輛具有較強的碰撞強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車輛的維修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