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車身結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乘用車前減震器座總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乘用車普遍采用承載式車身結構,所有部件均固定在車身上,因此車身除了固有的承載能力外,還要承擔來自地面和底盤傳遞過來的震動和壓力。減震器是車身與底盤的重要連接件,車身上減震器安裝座將減震器傳遞過來的載荷分散傳遞給車身的其他部件,因此車身減震器安裝座的剛度、強度和模態對車身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多數乘用車前減震器安裝座的加強結構比較薄弱,只對垂直于前減震器方向和車身X向(相對駕駛員駕駛時的前后方向)的連接進行加強,缺少前減震器安裝座與車身Y向(相對駕駛員駕駛時的左右方向)部件的連接,載荷傳遞的較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乘用車前減震器座總成,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乘用車前減震器座總成,包括前減震器座,其特征是:還包括一四周帶有裙狀翻邊的增強板,所述裙狀翻邊包括在增強板上部的與前輪罩側加強板配合的上部翻邊和在增強板下部的與前減震器安裝座相配合的下部翻邊;上部翻邊通過焊點與前輪罩側加強板焊接連接,下部翻邊通過焊點與前減震器安裝座焊接連接;所述增強板上縱向設有若干折狀突起,所述折狀突起與增強板連接的部位設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在所述增強板上設有定位孔和發動機蓋鎖拉線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在前輪罩側加強板和前減震器安裝座之間設有前減震器安裝座增強結構,使得前減震器安裝座的載荷可以傳遞到前輪罩側加強板,避免了前減震器安裝座應力集中,有效的增強了前輪罩側加強板和前減震器安裝座之間的強度和剛度,同時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此外,增強板上還設有發動機蓋鎖拉線安裝孔,可將其限定在一個范圍內,防止在車輛前進的過程中擺動和摩擦,有效的提高了發動機蓋鎖拉線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結構整體安裝配合圖。
圖中序號說明:1為前減震器座,2 為增強板,21為上部翻邊,22為下部翻邊,3為折狀突起,4為加強筋,5為 前輪罩側加強板,6為定位孔,7為發動機蓋鎖拉線安裝孔,8為發動機蓋鎖拉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乘用車前減震器座總成,包括前減震器座1,其特征是:還包括一四周帶有裙狀翻邊的增強板2,所述裙狀翻邊包括在增強板上部的與前輪罩側加強板配合的上部翻邊21和在增強板下部的與前減震器安裝座1相配合的下部翻邊22;上部翻邊通過焊點(圖中圓圈所示位置)與前輪罩側加強板5焊接連接,下部翻邊通過焊點(圖中圓圈所示位置)與前減震器安裝座1焊接連接;所述增強板上縱向設有若干折狀突起3,根據增強板的大小,通常為3個突起,所述折狀突起與增強板連接的部位設有加強筋4。
進一步的:在所述增強板上設有用于確定增強板安裝位置的定位孔6和安裝發動機蓋鎖拉線8的發動機蓋鎖拉線安裝孔7。
進一步的:在所述增強板上設有減重孔,可有效減輕增強板的重量。
本方案中,增強板四周的裙狀翻邊指的是翻邊的邊沿形狀與裙擺下沿相似,呈不規則的波浪形。當本結構安裝到位后,上部和下部翻邊分別與前輪罩側加強板和前減震器安裝座緊密貼合,并在焊點位置焊接固定,折狀突起指的是像折過來的翻邊一樣。
本實用新型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安全性高的優點。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結構中,加強板2、前減震器安裝座1和前輪罩側加強板5之間形成一個空腔結構即圖中斜線所示區域,大大增強了前減震器安裝座的強度,并且可以使得前減震器安裝座的載荷有效的傳遞到前輪罩側加強板上,避免了前減震器安裝座應力集中,有效的增強了前減震器安裝座的強度和剛度,同時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此外,增強板上還設有發動機蓋鎖拉線安裝孔,可將拉線限定在一個范圍內,防止在車輛前進的過程中擺動和摩擦,有效的提高了發動機蓋鎖拉線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