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快遞運載工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快遞、物流行業發展迅速,在中小型快遞分揀站或物流中轉站中,使用叉車成本過高,一般采用二輪手推車、登高式手推臺車、手動液壓搬運車進行轉運。二輪手推車具有運載量大,轉向方便等優點,但依靠人力裝卸、保持平衡和移動,勞動強度大。登高式手推臺適用于散貨運輸,方便操作人員拿取高處擺放的貨物,但運轉效率低。手動液壓搬運車運載量大,可降低裝卸過程中的勞動強度,但運輸效率低。當遇上高臺、上下坡、樓梯等地行時,這些運載工具常常工作困難,甚至會給搬運人員造成負擔。上述手推車裝卸、轉運手段落后,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員工作強度大,背部、腰椎易受損,另一方面導致操作人員為提高裝卸速度而進行“暴力分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快遞運載工具,該工具能調整重心,節省了體力,具有立式推車功能、平板推車功能、方便裝車及車載卸貨、方便爬樓。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功能快遞運載工具,包括車身框架,車身框架上設有助力機構,車身框架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輔助架和裝卸架,輔助架一端與車身框架連接、另一端設有輔助輪,輔助架帶有輔助輪的一端可以向上折疊收起或向下展開固定,裝卸架頂部設有手柄且與車身框架頂部鉸接、底部設有承重板,助力機構可以帶動裝卸架繞裝卸架頂部的鉸點擺動并鎖定,車身框架底部設有行走輪。
進一步的,助力機構包括設在車身框架上的蝸輪軸和蝸桿軸,蝸輪軸和蝸桿軸上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桿,蝸桿軸的一端設有可拆卸的旋轉手柄,蝸輪軸上固定有第一連桿的一端,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桿的一端,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裝卸架鉸接。
進一步的,輔助架的一端固定有定位盤,定位盤鉸接在車身框架上,定位盤上設有若干個不同角度的定位孔,車身框架上設有限位孔。
進一步的,車身框架上設有直線縫,定位盤設在直線縫內且定位盤的鉸點可以沿直線縫移動,直線縫內設有空氣彈簧,空氣彈簧始終對定位盤施加向上的力,定位盤的擺動軸上設有扭簧,扭簧始終對定位盤施加折疊收起的力矩。
進一步的,裝卸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可以90度翻轉的翻板,兩個翻板的內側均對稱的設有彈簧、鋼繩、葉輪和載物塊,其中,葉輪固定,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與鋼繩的一端連接,鋼繩的另一端經過葉輪導向后固定,鋼繩上固定有若干個載物塊。
進一步的,裝卸架沿線設有若干個滾輥,承重板可以沿裝卸架移動。
進一步的,車身框架底部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行走輪,兩個行走輪之間通過一根連接軸連接,連接軸上設有兩個相互反向的棘輪,車身框架上設有一根傳動軸,傳動軸上設有兩個相互反向的棘爪,傳動軸上設有踏板,踩動踏板時兩個棘爪分別與兩個棘輪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該工具可以通過輔助架的折疊或展開調整整體的重心位置,便于維持平衡、節省體力;具有多種功能——作為立式推車時,在輕載狀態下,將裝卸架向上折疊收起,將貨物放在承重板上即可,在重載狀態下,將輔助架向下展開固定使輔助輪與地面接觸,將貨物碼在承重板上并斜靠在裝卸架上即可;作為平板推車時,將裝卸架向上折疊收起,并將車身框架放倒,使行走輪與輔助輪同時與地面接觸,將貨物放在裝卸架上即可;需要裝車或需要從車內卸貨時,通過助力機構帶動裝卸架繞其頂部的鉸點擺動至水平并鎖定,即可將裝卸架上的貨物抬升或將車內的貨物放置在裝卸架上;需要爬樓時,先將輔助架向上折疊,使輔助輪落在前方的臺階上,然后以輔助輪為支點、拉動手柄,將行走輪抬至輔助輪所在臺階的下方附近,此時輔助架向下展開,然后以行走輪為支點,將輔助架向上折疊,使輔助輪落在前方的臺階上,依次上述動作重復直至完成爬樓。
2.安裝并旋轉旋轉手柄帶動蝸桿旋轉,蝸桿帶動蝸輪旋轉,蝸輪帶動第一連桿擺動,第一連桿通過第二連桿帶動裝卸架抬起或放下,助力機構采用蝸輪蝸桿機構,并采用蝸桿為輸入端,有利于將高轉速轉化為大扭矩,節省了體力,并且具有自鎖功能,使用安全。
3.通過銷釘同時穿過定位孔和限位孔,即可將輔助架固定在一定角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4.在自然狀態下(即,不采用銷釘時),輔助架在扭簧和空氣彈簧的雙重作用下,向上折疊收起,需要形成一定角度固定時,將輔助架向下扳動并抽入銷釘即可,輔助架只需要在向下展開時才使用銷釘,取走銷釘時,自動復位,操作簡單。
5.將兩個翻板設置成與裝卸架垂直,將貨物放置到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上,此后,彈簧緩慢拉長,貨物緩慢下降,如果貨物尺寸不夠,可以將貨物放在尺寸合適的平板上,在將平板放在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上,如果貨物尺寸過大,苦役將兩個翻板設置成與裝卸架同一平面,并將貨物放置在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上,上述設計使得裝載貨物時,不必將貨物直接放在裝卸架底部的承重板上,避免了彎腰操作,減小了腰部損傷。
6.當需要裝車或需要從車內卸貨時,裝卸架處于水平狀態,此時可以通過承重板推動貨物沿滾輥移動,節省了體力。
7.正常情況下行走輪可以隨意前進、后退,當踩動踏板時,兩個棘爪分別與兩個棘輪配合,兩個相互反向的棘輪棘爪將順時針和逆時針全部封死,行走輪被鎖死不能旋轉,雙向鎖死機構保證了使用安全(如,爬坡和下坡時,貨物太重,即將失去控制時,可以將行走輪鎖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輔助架張開時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輔助架和裝卸架均張開時的示意圖一。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輔助架和裝卸架均張開時的示意圖二。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為平板推車時的示意圖(不含裝卸架、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車身框架與助力機構的安裝示意圖(不含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車身框架與輔助架的安裝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裝卸架的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棘輪棘爪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手柄;2-翻板;3-裝卸架;4-助力機構;5-行走輪;6-承重板;7-車身框架;8-定位盤;9-輔助架;10-輔助輪;11-第二連桿;12-第一連桿;13-蝸輪;14-蝸桿;15-旋轉手柄;16-踏板;17-直線縫;18-傳動軸;19-連接軸;20-空氣彈簧;21-棘爪;22-棘輪;23-葉輪;24-鋼繩;25-載物塊;26-彈簧;27-滾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多功能快遞運載工具,包括車身框架7,車身框架7上設有助力機構4,車身框架7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輔助架9和裝卸架3,輔助架9一端與車身框架7連接、另一端設有輔助輪10,輔助架9帶有輔助輪10的一端可以向上折疊收起或向下展開固定,裝卸架3頂部設有手柄1(手柄1可以上下擺動,調節角度)且與車身框架7頂部鉸接、底部設有承重板6,助力機構4可以帶動裝卸架3繞裝卸架3頂部的鉸點擺動并鎖定,車身框架7底部設有行走輪5。
該工具可以通過輔助架9的折疊或展開調整整體的重心位置,便于維持平衡、節省體力;具有多種功能——作為立式推車時,在輕載狀態下,如圖1至圖3所示,將裝卸架3向上折疊收起,將貨物放在承重板6上即可,在重載狀態下,如圖4所示,將輔助架9向下展開固定使輔助輪10與地面接觸,將貨物碼在承重板6上并斜靠在裝卸架3上即可;作為平板推車時,將裝卸架3向上折疊收起,并將車身框架7放倒,使行走輪5與輔助輪10同時與地面接觸,將貨物放在裝卸架3上即可;需要裝車或需要從車內卸貨時,如圖5和圖6所示,通過助力機構4帶動裝卸架3繞其頂部的鉸點擺動至水平并鎖定,即可將裝卸架3上的貨物抬升或將車內的貨物放置在裝卸架3上;需要爬樓時,先將輔助架9向上折疊,使輔助輪10落在前方的臺階上,然后以輔助輪10為支點、拉動手柄1,將行走輪5抬至輔助輪10所在臺階的下方附近,此時輔助架9向下展開,然后以行走輪5為支點,將輔助架9向上折疊,使輔助輪10落在前方的臺階上,依次上述動作重復直至完成爬樓。
如圖4、圖6和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助力機構4包括設在車身框架7上的蝸輪軸和蝸桿軸,蝸輪軸和蝸桿軸上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蝸輪13和蝸桿14,蝸桿軸的一端設有可拆卸的旋轉手柄15,蝸輪軸上固定有第一連桿12的一端,第一連桿12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桿11的一端,第二連桿11的另一端與裝卸架3鉸接。安裝并旋轉旋轉手柄15帶動蝸桿14旋轉,蝸桿14帶動蝸輪13旋轉,蝸輪13帶動第一連桿12擺動,第一連桿12通過第二連桿11帶動裝卸架3抬起或放下,助力機構4采用蝸輪蝸桿機構,并采用蝸桿14為輸入端,有利于將高轉速轉化為大扭矩,節省了體力,并且具有自鎖功能,使用安全。
如圖2、圖4、圖6、圖7和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輔助架9的一端固定有定位盤8,定位盤8鉸接在車身框架7上,定位盤8上設有若干個不同角度的定位孔,車身框架7上設有限位孔。通過銷釘同時穿過定位孔和限位孔,即可將輔助架9固定在一定角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如圖8和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車身框架7上設有直線縫17,定位盤8設在直線縫17內且定位盤8的鉸點可以沿直線縫17移動,直線縫17內設有空氣彈簧20,空氣彈簧20始終對定位盤8施加向上的力,定位盤8的擺動軸上設有扭簧,扭簧始終對定位盤8施加折疊收起的力矩。在自然狀態下(即,不采用銷釘時),輔助架9在扭簧和空氣彈簧20的雙重作用下,向上折疊收起,需要形成一定角度固定時,將輔助架9向下扳動并抽入銷釘即可,輔助架9只需要在向下展開時才使用銷釘,取走銷釘時,自動復位,操作簡單。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裝卸架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可以90度翻轉的翻板2,兩個翻板2的內側均對稱的設有彈簧26、鋼繩24、葉輪23和載物塊25,其中,葉輪23固定,彈簧26一端固定、另一端與鋼繩24的一端連接,鋼繩24的另一端經過葉輪23導向后固定,鋼繩24上固定有若干個載物塊25。將兩個翻板2設置成與裝卸架3垂直,將貨物放置到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25上,此后,彈簧26緩慢拉長,貨物緩慢下降,如果貨物尺寸不夠,可以將貨物放在尺寸合適的平板上,在將平板放在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25上,如果貨物尺寸過大,苦役將兩個翻板2設置成與裝卸架3同一平面,并將貨物放置在某一高度的兩個對稱的載物塊25上,上述設計使得裝載貨物時,不必將貨物直接放在裝卸架3底部的承重板6上,避免了彎腰操作,減小了腰部損傷。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裝卸架3沿線設有若干個滾輥27,承重板6可以沿裝卸架3移動。當需要裝車或需要從車內卸貨時,裝卸架3處于水平狀態,此時可以通過承重板6推動貨物沿滾輥27移動,節省了體力。
如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車身框架7底部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行走輪5,兩個行走輪5之間通過一根連接軸19連接,連接軸19上設有兩個相互反向的棘輪22,車身框架7上設有一根傳動軸18,傳動軸18上設有兩個相互反向的棘爪21,傳動軸18上設有踏板16,踩動踏板16時兩個棘爪21分別與兩個棘輪22配合。正常情況下行走輪5可以隨意前進、后退,當踩動踏板16時,兩個棘爪21分別與兩個棘輪22配合,兩個相互反向的棘輪22棘爪21將順時針和逆時針全部封死,行走輪5被鎖死不能旋轉,雙向鎖死機構保證了使用安全(如,爬坡和下坡時,貨物太重,即將失去控制時,可以將行走輪5鎖死)。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