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自行車上的鞍座,一般都是直接采用本體和插桿的結合,在安裝時,直接將插桿插入自行車體上的鞍座軸的中心孔中,再通過固定栓固定,但是,在長期使用后,固定栓容易松動,導致插桿容易向中心孔中移動,且容易使坐墊自轉和傾斜,不便于使用。
另外,現有自行車鞍座結構固定不可變,不能根據騎行者需求的舒適度調節鞍座位置,鞍座高度調節起來比較費力,穩定性較差。
2013年12月11日,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3332281U,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坐墊,包括本體,在本體的下端設有兩個夾持件,夾持件上設有緊固螺栓。該結構雖然解決了坐墊與自行車體連接時產生松動而導致自轉或傾斜。但是鞍座高度調節依然比較費力。而且不能在騎乘行進中,具有快速高度微調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地在于提供一種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該自行車鞍座可以防止鞍座與自行車體連接時產生松動而導致自轉或傾斜,同時可以在騎乘行進中具有快速高度微調功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插桿和位于車架上的鞍座套桿;插桿的上部通過鞍座連接件與鞍座本體底部連接;插桿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內,通過快速高度調節裝置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連接件,包括在插桿上部有一對縱向兩邊設置的拉耳和兩對橫向兩邊設置的支撐銷釘;還包括兩根中間有孔的下壓條,連接兩拉耳和下壓條之間的螺桿及螺母;所述鞍座本體底部的兩橫梁騎跨在插桿兩邊,每邊橫梁分別搭接在該邊的兩支撐銷釘上,并且由對應的下壓條壓夾固定連接;所述快速高度調節裝置,由鞍座套桿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A孔、插桿中下部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B孔和鎖止插銷所組成;且A孔的孔距與B孔的孔距不相同;使插桿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內,選擇兩者之間有相正對位的孔位,由一根插銷穿插固定連接后形成不同的高度。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的優點在于:通過在鞍座本體底部的兩橫梁鞍座上設置的拉耳、支撐銷釘和下壓條,用螺桿及螺母將自行車鞍座本體底部與插桿上部連接固定,有效防止鞍座本體底部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自轉或傾斜的現象發生。本實用新型通過鞍座套桿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A孔,插桿中下部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B孔和鎖止插銷;巧妙地利用游標卡尺的原理,在有限長度的鞍座套桿上設置少量的定位插孔,形成多個對位高度。實現了在騎乘行進中,快速高度調節和高度微調功能。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構思巧妙,為本實用新型研創的動機所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概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面概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鞍座本體;2插桿;3鞍座套桿;4拉耳;5支撐銷釘;6下壓條;7螺桿;8螺母;9橫梁;10A孔;11B孔;12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1、插桿2和位于車架上的鞍座套桿3;插桿2的上部通過鞍座連接件與鞍座本體1底部連接;插桿2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3內,通過快速高度調節裝置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連接件包括在插桿2上部有一對縱向兩邊設置的拉耳4和兩對橫向兩邊設置的支撐銷釘5;還包括兩根中間有孔的下壓條6,連接兩拉耳4和下壓條6之間的螺桿7及螺母8;所述鞍座本體1底部的兩橫梁9騎跨在插桿2兩邊,每邊橫梁9分別搭接在該邊的兩支撐銷釘5上,并且由對應的下壓條6壓夾固定連接;所述快速高度調節裝置,由鞍座套桿3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A孔10、插桿2中下部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B孔11和鎖止插銷12所組成;且所述A孔10的孔距:B孔11的孔距=5:4;使插桿2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3內,選擇兩者之間有相正對位的孔位,由一根插銷12穿插固定連接后形成不同的高度。
本實施例可以形成15個不同的高度。
所述插桿2上部的拉耳4位置的相對水平高度,要低于兩對支撐銷釘5位置的相對水平高度。
實施例2
一種易調節和固定的自行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1、插桿2和位于車架上的鞍座套桿3;插桿2的上部通過鞍座連接件與鞍座本體1底部連接;插桿2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3內,通過快速高度調節裝置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連接件包括在插桿2上部有一對縱向兩邊設置的拉耳4和兩對橫向兩邊設置的支撐銷釘5;還包括兩根中間有孔的下壓條6,連接兩拉耳4和下壓條6之間的螺桿7及螺母8;所述鞍座本體1底部的兩橫梁9騎跨在插桿2兩邊,每邊橫梁9分別搭接在該邊的兩支撐銷釘5上,并且由對應的下壓條6壓夾固定連接;所述快速高度調節裝置,由鞍座套桿3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A孔10、插桿2中下部軸向等距地開有的5個B孔11和鎖止插銷12所組成;所述A孔10的孔距:B孔11的孔距=5:3;使插桿2的中下部插進鞍座套桿3內,選擇兩者之間有相正對位的孔位,由一根插銷12穿插固定連接后形成不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