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舒適型自行車鞍座。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技術中鞍座與騎行者臀部之間硬性接觸,使騎行者長時間騎行時臀部磨損,感覺不舒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舒適型自行車鞍座,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舒適型自行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和氣囊體,所述氣囊體上具有氣嘴,所述氣嘴上具有密封塞,所述鞍座本體的頂面邊緣處具有圍擋邊,所述氣囊體的端部與所述鞍座本體的前端之間通過連接軟帶連接,所述氣囊體能放置于所述鞍座本體的上表面,此時,充氣后的所述氣囊體的側面與所述圍擋邊之間抵觸。
進一步,所述氣嘴位于所述氣囊體的底部,所述鞍座本體的上表面與所述氣嘴對應的位置上具有彈簧槽,所述彈簧槽內具有彈簧和彈性頂塊,所述彈性頂塊的下端伸入所述彈簧槽中,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彈性頂塊的下端和所述彈簧槽的底面上,所述彈性頂塊的上端能與所述密封塞抵觸。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騎行者臀部柔性接觸,避免鞍座對人體皮膚的摩擦,使乘坐更加舒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氣囊體示意圖;
圖中:1-鞍座本體;2-氣囊體;3-圍擋邊;4-連接軟帶;5-氣嘴;6-彈性頂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舒適型自行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1和氣囊體2,氣囊體2上具有氣嘴5,氣嘴5上具有密封塞,鞍座本體1的頂面邊緣處具有圍擋邊3,氣囊體2的端部與鞍座本體1的前端之間通過連接軟帶4連接,氣囊體2能放置于鞍座本體1的上表面,此時,充氣后的氣囊體2的側面與圍擋邊3之間抵觸。
由于騎行者的臀部直接與充氣后的氣囊體2接觸,因此,不僅起到很好的減震效果,而且對臀部皮膚沒有磨損,在長時間騎行的情況下,也不會感到臀部酸痛。氣囊體2與鞍座本體1之間通過連接軟帶4連接,便于對氣囊體進行充氣操作。
氣嘴5位于氣囊體2的底部,鞍座本體1的上表面與氣嘴5對應的位置上具有彈簧槽,彈簧槽內具有彈簧(圖中未示)和彈性頂塊6,彈性頂塊6的下端伸入彈簧槽中,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彈性頂塊6的下端和彈簧槽的底面上,彈性頂塊6的上端能與密封塞抵觸。彈性頂塊6的設置可對密封塞起到封堵的作用,避免氣嘴5處漏氣。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