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注塑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
背景技術:
現階段,一些注塑件與車身裝配,采用注塑成型后,再進行人工裝配卡扣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額外的工序,增加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會出現漏裝及裝配不到位等質量管控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包括注塑件本體,注塑件本體上設有與車身緊密配合的第一卡扣組件、第二卡扣組件,第一卡扣組件包括第一連接座、第一支柱,第二卡扣組件包括第二連接座、第二支柱,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相對布置,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均與注塑件本體連接且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均沿注塑件本體寬度方向延伸,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之間預留有間隙,第一連接座上設置有第一支柱且第一支柱垂直于注塑件本體,第二連接座上設置有第二支柱且第二支柱垂直于注塑件本體,第一支柱與第二支柱相對布置,第一支柱遠離第二支柱一側設有第一卡角,第二支柱遠離第一支柱一側設有第二卡角。
優選的,第一支柱遠離第二支柱一側設有第一卡槽,第一卡角設置在第一卡槽內。
優選的,第二支柱遠離第一支柱一側設有第二卡槽,第二卡角設置在第二卡槽內。
優選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橫截面均呈U型,并且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深度相等。
優選的,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之間的間隙內設有至少一個連接筋,連接筋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連接。
優選的,各連接筋與第一連接座連接一端沿第一支柱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支柱頂端并與第一支柱連接。
優選的,各連接筋與第二連接座連接一端沿第二支柱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二支柱頂端并與第二支柱連接。
優選的,第一卡扣組件、第二卡扣組件與注塑件本體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中,注塑件本體上設有與車身緊密配合的第一卡扣組件、第二卡扣組件,第一卡扣組件包括第一連接座、第一支柱,第二卡扣組件包括第二連接座、第二支柱,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均與注塑件本體連接,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之間預留有間隙,第一連接座上設置有第一支柱,第二連接座上設置有第二支柱,第一支柱與第二支柱相對布置,第一支柱遠離第二支柱一側設有第一卡角,第二支柱遠離第一支柱一側設有第二卡角。通過在注塑件本體上設置第一卡扣組件、第二卡扣組件且第一卡扣組件、第二卡扣組件與注塑件本體一體注塑成型,減少人工裝配環節,降低人工成本,杜絕后續裝配卡扣產生的裝機脫落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軸視圖;
圖4為圖3中B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包括注塑件本體1,注塑件本體1上設有與車身緊密配合的第一卡扣組件2、第二卡扣組件3,第一卡扣組件2包括第一連接座21、第一支柱22,第二卡扣組件3包括第二連接座31、第二支柱32,第一連接座21、第二連接座31相對布置,第一連接座21、第二連接座31均與注塑件本體1連接且第一連接座21、第二連接座31均沿注塑件本體1寬度方向延伸,第一連接座21與第二連接座31之間預留有間隙。第一連接座21上設置有第一支柱22且第一支柱22垂直于注塑件本體1,第二連接座31上設置有第二支柱32且第二支柱32垂直于注塑件本體1,第一支柱22與第二支柱32相對布置,第一支柱22遠離第二支柱32一側設有第一安裝槽24,第一安裝槽24內設置有第一卡角23,第二支柱32遠離第一支柱22一側設有第二安裝槽34,第二安裝槽34內設置有第二卡角33;第一安裝槽24、第二安裝槽34的橫截面均呈U型,并且第一安裝槽24、第二安裝槽34的深度相等。
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座21、第二連接座31之間的間隙內設有至少一個連接筋4,連接筋4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座21、第二連接座31連接。各連接筋4與第一連接座21連接一端沿第一支柱22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支柱22頂端并與第一支柱22連接。各連接筋4與第二連接座31連接一端沿第二支柱32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二支柱32頂端并與第二支柱32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扣組件2、第二卡扣組件3、連接筋4與注塑件本體1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帶有卡扣的汽車注塑件,通過在注塑件本體1上設置第一卡扣組件2、第二卡扣組件3且第一卡扣組件2、第二卡扣組件3與注塑件本體1一體注塑成型,減少人工裝配環節,降低人工成本,杜絕后續裝配卡扣產生的裝機脫落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