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前縱梁總成。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能源汽車,具有節能環保的優勢,電動汽車越來越成為汽車領域研究的熱點。目前電動汽車領域普遍存在的難題為電動汽車蓄電池續航里程有限,這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現有電動汽車的前縱梁總成是采用鋼板沖壓成型,成型工藝復雜,成本高,制成的防縱梁總成重量大,不利于電動汽車輕量化,不能有效延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且金屬件制作裝配及維護成本均較高,不利于降低成本,不能滿足節能環保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前縱梁總成,目的是滿足整車輕量化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前縱梁總成,包括依次連接的前縱梁前段、前縱梁中段和前縱梁后段,前縱梁前段和前縱梁中段處于同一直線上,前縱梁前段、前縱梁中段和前縱梁后段采用鋁型材制成且內部具有空腔。
所述前縱梁前段的橫截面為“8”字形。
所述前縱梁前段是由兩個橫截面為八邊形且內部中空的管體連接而成。
所述前縱梁中段的橫截面為“8”字形。
所述前縱梁中段是由兩個橫截面為八邊形且內部中空的管體連接而成。
所述前縱梁后段包括由多個側壁包圍形成的空心管體和設置于空心管體內的加強筋,加強筋將空心管體的內腔分隔成多個獨立的空腔。
所述前縱梁后段包括由四個側壁包圍形成的空心管體和設置于空心管體內的兩個十字加強筋,兩個十字加強筋將空心管體的內腔分隔成六個獨立的空腔。
所述前縱梁后段具有讓所述前縱梁中段嵌入的容置槽。
所述的汽車前縱梁總成還包括夾在所述前縱梁前段和所述前縱梁中段之間且與前縱梁前段和前縱梁中段連接的中段封板。
所述的汽車前縱梁總成還包括與所述前縱梁中段和所述前縱梁后段連接的加強板。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前縱梁總成,采用中空的鋁型材制作,整體重量小、強度高,碰撞安全性能更優,有利于電動汽車輕量化,可有效延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前縱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前縱梁總成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前縱梁總成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前縱梁中段與前縱梁后段的裝配圖;
圖5是前縱梁中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前縱梁前段和前縱梁中段的截面圖;
圖7是前縱梁后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前縱梁后段的主視圖;
圖中標記為:
100、地板前橫梁;
200、前縱梁總成;
201、前縱梁前段;202、前縱梁中段;203、前縱梁后段;204、前段封板;205、中段封板;206、后段封板;207、容置槽;208、加強板;209、支撐梁;210、前端面;211、后端面;212、第一定位面;213、第二定位面;214、第三定位面;215、十字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前縱梁總成200,適于電動汽車,包括依次連接的前段封板204、前縱梁前段201、中段封板205、前縱梁中段202和前縱梁后段203,前縱梁前段201、前縱梁中段202和前縱梁后段203采用鋁型材制成且內部具有空腔。
具體地說,如圖1和圖2所示,前縱梁前段201、前縱梁中段202和前縱梁后段203沿縱向依次設置,前縱梁中段202的前端部通過中段封板205與前縱梁前段201的后端部固定連接,且前縱梁前段201和前縱梁中段202處于與X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線上。前縱梁后段203相對于前縱梁中段202為傾斜設置,前縱梁后段203為朝向前縱梁中段202的后側下方傾斜延伸,前縱梁中段202的后端部與前縱梁后段203的上端部固定連接,前縱梁后段203的下端部與位于前縱梁中段202后側斜下方的地板前橫梁100固定連接。地板前橫梁100為車身骨架底部沿Y向延伸的部件,地板前橫梁100位于車身骨架底部的兩個門 檻梁之間,門檻梁為沿X向延伸的部件。將前縱梁后段203設置成傾斜狀態,前縱梁前段201和前縱梁中段202在前縱梁后段203上方沿X向延伸。
如圖1和圖6所示,前縱梁前段201是由兩個橫截面為正八邊形且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體連接而成,制作時通過原材料擠出成型,采用鋁型材制成的前縱梁前段201的剛度好、重量輕,使前縱梁總成200滿足整車輕量化要求。前縱梁前段201的長度方向與X向相平行,前縱梁前段201的兩個空心管體為沿Z向布置且在Z向上為對稱設置。前縱梁前段201的空心管體的橫截面為正八邊形結構,空心管體具有八個側壁,空心管體的相鄰兩個側壁之間具有一個圓弧狀的側棱線。一個空心管體的一個側壁與另一個空心管體的一個側壁相連接,形成橫截面為“8”字形的一體結構,形成的前縱梁前段201的內部具有被該相連接的側壁分隔開的兩個空腔。
如圖1、圖5和圖6所示,前縱梁中段202是由兩個橫截面為正八邊形且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體連接而成,制作時通過原材料擠出成型,采用鋁型材制成的前縱梁中段202的剛度好、重量輕,使前縱梁總成200滿足整車輕量化要求。前縱梁中段202的長度方向與X向相平行,前縱梁中段202的兩個空心管體為沿Z向布置且在Z向上為對稱設置。前縱梁中段202的空心管體的橫截面為正八邊形結構,空心管體具有八個側壁,空心管體的相鄰兩個側壁之間具有一個圓弧狀的側棱線。一個空心管體的一個側壁與另一個空心管體的一個側壁相連接,形成橫截面為“8”字形的一體結構,形成的前縱梁中段202的內部具有被該相連接的側壁分隔開的兩個空腔。
如圖1所示,前縱梁前段201和前縱梁中段202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梁體,前縱梁前段201的前端部與前段封板204焊接連接,前段封板204是用于與汽車防撞梁總成連接,前縱梁前段201的后端部與中段封板205焊接連接, 前縱梁中段202的前端部與中段封板205焊接連接,前縱梁中段202的后端部與后段封板206焊接連接,前段封板204、中段封板205和后段封板206均采用鋁板材制成,重量輕。
如圖1、圖4和圖5所示,前縱梁中段202的前端面210位于中段封板205的表面貼合且與X向相垂直的平面,前縱梁中段202的后端面211上具有兩個八邊形的開口,后段封板206與后端面211接觸且將這兩個開口封閉,前縱梁中段202的后端面211相對于前端面210為朝向前縱梁中段202的后側下方傾斜延伸的斜平面,后端面211與X向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或鈍角,且后端面211與X向之間的夾角與前縱梁后段203的長度方向與X向之間的夾角大小相等。
如圖7和圖8所示,前縱梁后段203包括由多個側壁包圍形成的空心管體和設置于空心管體內的加強筋,加強筋將空心管體的內腔分隔成多個獨立的空腔,采用鋁型材制成的前縱梁后段203的剛度好、重量輕,使前縱梁總成滿足整車輕量化要求。在本實施例中,前縱梁后段203包括由四個側壁包圍形成的空心管體和設置于空心管體內的兩個十字加強筋215,空心管體的橫截面為矩形,兩個十字加強筋215并排設置且相連接,兩個十字加強筋215并將空心管體的矩形內腔分隔成六個獨立的空腔。
如圖1、圖7和圖8所示,前縱梁后段203的上端部設有讓前縱梁中段202局部嵌入的容置槽207,前縱梁中段202的后端部在容置槽207處與前縱梁后段203焊接連接。該容置槽207為從前縱梁后段203的上端面開始向下前縱梁后段203的內部凹入形成的,且通過在鋁型材上銑削加工成型。容置槽207優選為U形槽,與前縱梁中段202的八邊形管體的形狀相適應,容置槽207的內壁包括呈U形分布的第一定位面212、第二定位面213和第三定位面214,第一定位面212和第三定位面214為相對設置,第二定位面213位于第一定位面212和第三 定位面214之間且兩側邊緣與第一定位面212和第三定位面214的下邊緣連接,第二定位面213與第一定位面212和第三定位面214之間的夾角為135度,第二定位面213并為與X向相平行的平面。第一定位面212、第二定位面213和第三定位面214分別與前縱梁中段202的底部連續三個側壁中的一個側壁貼合。因此通過在前縱梁后段203的上端設置容置槽207與前縱梁中段202相配合,接觸面積大,便于在前縱梁后段203與前縱梁中段202裝配時進行定位,使前縱梁后段203準確、快速的與前縱梁中段202對接,提高裝配效率,提高前縱梁后段203與前縱梁中段202的連接強度和可靠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前縱梁總成還包括與前縱梁中段202和前縱梁后段203焊接連接的加強板208。加強板208設置于前縱梁中段202的下方,加強板208的一部分與前縱梁中段202的底部焊接連接,另一部分與前縱梁后段203的上端部焊接連接,提高前縱梁后段203與前縱梁中段202的連接強度和可靠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前縱梁總成還包括與前縱梁后段203連接的支撐梁209,支撐梁209沿Y向設置于前縱梁后段203的兩側。支撐梁209的前端部與前縱梁后段203焊接連接,后端部與地板前橫梁100焊接連接。
上述內容所涉及的前端、后端、X向、Y向、Z向等方位詞,X向、Y向和Z向為在汽車O-XYZ坐標系中分別表示汽車的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各個部件的前端是指靠近車頭的一端,后端是指靠近車尾的一端。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 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