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汽車下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平臺化的結構概念不僅可以滿足頻繁的車型變換需求,而且可以降低開發及生產成本,保證車型的競爭力。因此,實用新型一種汽車下車身結構,用于現有汽車的所有車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下車身結構,實現平臺車型可隨意變化造型、軸距、后懸及配置的需求,在保證平臺車型自由變化的同時降低成本,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其具有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快捷、維護成本低、使用壽命較長、故障率低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下車身結構,包括流水槽總成、A柱內板總成、門檻內板總成,其技術要點是所述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風擋橫梁上板和風擋橫梁下板,風擋橫梁上板安裝在前擋風玻璃的底端,前擋風玻璃后部設置有風擋格柵,風擋橫梁上板的下方安裝有風擋橫梁下板,風擋橫梁下板的下方設置有線性形狀的流水槽,A柱內板總成拆分為A柱上內板和A柱下內板,A柱下內板Z向尺寸設置為348mm,門檻內板總成在后門止口右下角圓角前端145mm處設置有分縫,門檻內板總成包括門檻前段與門檻后段,門檻前段X向長度設置為1374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合理的零件拆分、平臺零件變換定義及功能件設計,實現平臺車型可隨意變化造型、軸距、后懸及配置的需求,在保證平臺車型自由變化的同時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流水槽總成斷面圖;
圖3為A柱內板總成結構說明圖;
圖4為前地板總成結構說明圖;
圖5為門檻內板總成結構說明圖;
圖6為后地板總成說明圖;
圖7為后縱梁總成結構說明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流水槽 2、風擋橫梁下板 3、風擋橫梁上板 4、中通道 5、中地板 6、后輪罩 7、后地板補板 8、后地板 9、后縱梁 10、門檻后段 11、門檻前段 12、前地板 13、A柱下內板 14、A柱上內板 15、風擋格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7,通過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一種汽車下車身結構,包括流水槽總成、A柱內板總成、門檻內板總成,其中所述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風擋橫梁上板和風擋橫梁下板,風 擋橫梁上板安裝在前擋風玻璃的底端,前擋風玻璃后部設置有風擋格柵,風擋橫梁上板的下方安裝有風擋橫梁下板,風擋橫梁下板的下方設置有線性形狀的流水槽,A柱內板總成拆分為A柱上內板和A柱下內板,A柱下內板Z向尺寸設置為348mm,門檻內板總成在后門止口右下角圓角前端145mm處設置有分縫,門檻內板總成包括門檻前段與門檻后段,門檻前段X向長度設置為1374mm。
工作原理如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上述變化。造型變化:將流水槽總成拆分為流水槽、風擋橫梁上板和風擋橫梁下板。流水槽全系通用,風擋橫梁上、下板隨玻璃造型全系開發。流水槽總成斷面說明圖見圖2。將A柱內板總成拆分為A柱上內板和A柱下內板兩個零件,A柱上內板與造型相關,通過新開發A柱上內板匹配不同的造型。A柱下內板平臺通用。上、下內板分縫設計時盡量靠近Z向下方,這樣對前門止口不會有過多約束;又要將線束過孔設計在一個零件上,這樣能保證膠堵的密封性能。M8x平臺A柱下內板Z向尺寸為348mm。A柱內板總成說明圖見圖3。
軸距變化:將前地板總成后端設計為長度可變結構,通過此處結構實現軸距的變化。M8x平臺車型存在三種軸距,差值分別為100mm和170mm。在前地板總成后端分縫處前移100mm和170mm設計分縫,保證每次分縫的斷面相同,即可采用開口拉延的形式使用最大零件的模具,不同的料片尺寸實現同模具生產三款軸距車型的零件。前地板總成說明圖見圖4。使用這種概念可以保證前地板總成上五個零件:左右前地板、中通道、左右前地板下縱梁同模具生產不同車型零件。將門檻內板總成在后門止口右下角圓角前端145mm處分縫,設計為門檻前段與門檻后段。門檻前段設計為平臺通用,門檻后段為適應不同造型的后門止口走勢全新開發。平臺通用的門檻前段X長度為1374mm。門檻內板總成說明圖見圖5。
后懸變化:將后地板總成拆分為后地板及后地板左右補板。通過后地板前端的伸長和縮短實現后懸的變化,因保證輪罩的位置不變,通過后地板補板后端長度的變化實現后懸的變化。后地板總成上的零件同樣采用相同的模具生產不同的零件。后地板總成說明圖見圖6。將后縱梁總成拆分為后縱梁前段及后縱梁后段,后縱梁前段為平臺通用件,通過全新開發后縱梁后段實現后懸長度的變化。后縱梁前段考慮布置下三個定位孔的空間,后縱梁后段的長度設計時考慮最短車型可以布置下后拖車鉤的結構。M8x平臺后縱梁前段X向尺寸為1624mm,最短車型后縱梁后段的長度為95.8mm。后縱梁總成結構說明圖見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