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童車,即幼兒推車靠背的單手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供幼兒外出玩耍、坐立、半躺或及時睡眠的幼兒車幾乎是育兒家庭的必備用品。幼兒用車的主體車型按折疊方式劃分,基本分為傘車和推車兩大類。其中推車類的座椅靠背一般為一支管料軋制成倒U形及1-2支水平拉片構成。
為使嬰幼兒在座位中更加舒適,相對水平面的靠背傾角可及時調整是必要的。而傳統的靠背傾角調節方式為雙手操作模式,如果小孩已抱在手(顯然這是經常性的),則難以騰出雙手對靠背進行調節。
中國專利201520808155.8(一種座位換向式手推車)公開了一種座位換向機構,其在車體上設置一靠背架和腿架,腿架通過一平行于左右方向的第一樞接軸樞設在車體上,腿架上滑動設置有至少一鎖定件,所述的鎖定件沿腿架前后滑動;車體上環繞第一樞接軸設置有與該鎖定件匹配的若干鎖定槽,所述的鎖定件可插設在任一鎖定槽內以限制腿架相對車體繞第一樞接軸的轉動,所述的腿架或車體或靠背上設置有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鎖定件沿腿架的前后滑動。201520808155.8的結構尚可優化,可使得問題的解決更加直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任務:提供一種幼兒推車靠背的單手調節裝置,給家長育兒帶來更多方便。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幼兒推車靠背的單手調節裝置,整體位于座椅靠背后側,依附于靠背的左右豎管和水平拉片布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連接于水平拉片的主板、活動連接于主板上端的扳手及相互獨立且左右對稱的動力傳導系統,每一側傳導系統包括具有金屬拉線、壓縮簧、插銷、檔位座,拉線上端插接連接扳手,拉線依主板而下穿入本側靠背豎管,在靠背豎管內拉線下端插接連接插銷上端,壓縮簧插接于插銷上段孔,鉚釘a貼著壓縮簧上端穿插銷上段孔與靠背豎管鉚接,檔位座固定于推車的水平側管。
金屬拉線外圍具有軟質線套。
本設計裝置的工作過程是:①對于推車靠背后側的單手調節裝置,操作者只需用單手提升扳手,則拉線提升靠背豎管內的插銷(此時壓縮簧被上方的橫向鉚釘a壓縮),插銷下端脫出檔位座底部的檔位,上述單手前推或后拉車靠背至理想位置時撤去施加于扳手的提升力,壓縮簧的張力得到釋放,推動插銷下端插入檔位座底的最鄰近檔位,則靠背的當前狀態(與水平面的夾角)被鎖定,即完成了推車靠背狀態的一次調整(在以上,注意插銷的下端為銳角契形,對應的檔位座底的檔位為同形銳角虛空,而各檔位沿檔位座的下底弧形連續排列,被提起的插銷總是準確恰當地插入最近的檔位中)。②當無嬰幼兒在車中擬收車時,所有收車操作仍如未加載本裝置前一樣,即本設計裝置對收車過程及收車的最小體積均無負面影響,只是拉線的張弛程度有所變化。
本設計的積極效果:扳手位于靠背后側上端,普通身高的使用者無需彎腰操作,提升扳手需力很小,即使女性也可輕松使用。在靠背調節中,操作者撤去對扳手的施力,壓縮簧釋放張力推動插銷彈入檔位座下底弧形布局的具體檔位,所以完成推車靠背狀態調節具有半自動屬性,整體操作流程簡單可靠。本設計不影響推車的原收車折疊,適合在推車大類上全面使用。
附圖說明
圖1a是本設計單手調節裝置在推車座椅靠背上的裝配圖,圖1b是圖1a中本設計裝置的全系統走向裸圖。
圖2a-b分別是不同視角下的扳手直觀圖,圖2c是本設計裝置中的主板直觀圖,圖2d是扳手與主板的裝配圖(局部)。
圖3a是拉線頭部示意圖,圖3b是插銷直觀圖,圖3c是載有壓縮簧的插銷簡化圖,圖3d是靠背一側豎管內的本設計裝置結構圖(剖視),圖3e是圖3d的局部簡化放大圖。
圖4a-b分別是本設計座椅靠背調節裝置中的左右檔位座直觀圖,圖4c是圖4a檔位座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a,推車靠背的左右豎管(11)之間一般連接有水平拉片(12),以增加靠背使用時的可靠性和舒適性。
參見圖1a-b和圖2a-d:本設計的靠背單手調節裝置,包括主板(2)、扳手(3)和由金屬拉線(4)、插銷(6)、壓縮簧(7)、檔位座(8)構成的左右側動力傳導系統,扳手(3)和插銷(6)由拉線(4)以不脫落的方式插接,插銷(6)位于靠背豎管(11)內,并由鉚釘a(13)固定,壓縮簧(7)依靠其下端插接在插銷上段孔(61)內,壓縮簧(7)上端被鉚釘a(13)所貼壓。使用中的推車座位靠背可以認為是固定不動的,當單手提升扳手(3),扳手(3)帶動主板(2)后側的拉線(4)上抽,繼而插銷(6)被提升(由于鉚釘a(13)不動所以壓縮簧(7)被壓縮),即插銷(6)的契形下端向上抽離脫出了檔位座(8)底部的某檔位,此時操作者繼續借助扳手(3)推動靠背前傾或拉動靠背后仰(調整車靠背相對水平面的傾角)至合適位置時,撤去施加于扳手(3)的提升力,壓縮簧(7)的張力得到釋放,推動插銷(6)下端插入檔位座(8)底部的最鄰近檔位,則靠背的當前狀態(與水平面的夾角)被鎖定,即推車靠背狀態的調整完成。
參見圖1a和圖2c-d:本設計中的主板(2)上端布設了利于操作者施力的平弧形板面(21),中段增加了利于拉線走向規范扣孔(22),開具了供扳手(3)活動連接的豎孔(23),以允許扳手(3)上下適度位移。參見圖2a-d:扳手(3)背面的2只短腳管(31)插接于主板的2只豎孔(23),自攻螺釘旋入短腳管(31),其釘帽預防了短腳管(31)自豎孔(23)脫出,但該自攻螺釘不影響扳手(3)沿豎孔(23)上下方向位移的順暢度。即扳手(3)相對主板(2)可上下運行一定距離但不會脫離。
參見圖3a和圖3b-c:金屬的拉線(4)及其頭段方便自縫隙插接于插銷(6)上端,在本設計結構中,如此插接連接足以可靠應用,而此連接方式便于簡化裝配,節省工時。
參見圖1a-b和圖4a-c:左右檔位座(8)分別固定于推車左右側的水平側管(9)。由于插銷(6)的下端為銳角契形,對應的檔位座(8)底部的檔位為同形銳角虛空,而各檔位沿檔位座(8)的下底弧形連續排列,被提起的插銷(6)銳角契形下端總可以準確恰當地插入最鄰近的檔位中。
還值得說明的是:
由于主板豎孔(23)的高度有限,扳手(3)在其中的向上位移距離有限,所以拉線(4)不會無限上抽,即插銷(6)下端脫離檔位座(8)的某檔位后不會無限上升,而且也無需過度上升。
金屬拉線(4)外圍具有軟質線套(41)。
在本設計方案中,幼兒身體對靠背的壓力,由靠背豎管(11)傳導至插銷(6)、傳導至檔位座(8)、傳導至鋼質的水平側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