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及其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自行車作為短途的代步工具。然而,由于自行車車筐的載物量較小,所以騎行者倘若需要用自行車裝載較多物品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樣騎行者只能采取騎自行車進行多次往返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由此可見,如何研究出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能夠使自行車車筐承載物品的數量顯著提升,進而為自行車騎行者提供便利的載物條件,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
本實用新型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包括車筐主體,所述車筐主體的外側設置有掛鉤,所述車筐主體的上端設置有蓋體,所述車筐主體的下端可拆卸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中設置有減震裝置,所述支撐架的前端側面上安裝有用于顯示行車位置的指示燈,所述支撐架的外側底部端面上固定設有連接管,所述支撐架的后端側面上固定連接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包括開設有槽體的安裝塊和與所述安裝塊固定連接的用于固定所述車筐主體安裝位置的限位板。
進一步地,所述減震裝置為彈性緩沖柱或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車筐主體的底部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與所述減震裝置套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蓋體的上端固定設置有把手。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與所述車筐主體的下端套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該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中通過設置所述減震裝置能夠有降低因道路顛簸使所述車筐主體中的易碎物品與所述車筐主體側壁發生碰撞而出現損壞事件的發生概率,提高了所述車筐主體安全載物的能力。通過將所述車筐主體與所述支撐架設計為可拆卸連接,使所述車筐主體以及所述支撐架的生產與維修更加便利。通過在所述車筐主體外側設置所述掛鉤,使騎行者能夠將物品裝于袋中,再將袋子掛在所述掛鉤上,這樣在沒有增加所述車筐主體體積的前提下顯著提高了所述車筐主體的載物量,為騎行者在需要攜帶較多物品時提供了便利。
第二,該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中所述減震裝置為彈性緩沖柱或彈簧。該設計中所述彈性緩沖柱以及所述彈簧都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夠發生彈性形變,所以能夠賦予所述車筐主體良好的緩沖能力,從而對所述車筐主體內所承載的物品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
第三,該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中所述車筐主體的底部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與所述減震裝置套接固定。該設計使所述減震裝置與所述車筐主體實現了可拆卸連接,該連接方式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縮短了組裝之間,提高了安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中:
1、蓋體 2、車筐主體 3、支撐架
4、安裝架 5、掛鉤 6、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3所示,一種載物量更高的自行車車筐,包括車筐主體2,所述車筐主體2的外側設置有掛鉤5,所述車筐主體2的上端設置有蓋體1,所述車筐主體2的下端可拆卸連接有支撐架3。所述支撐架3中設置有減震裝置,所述支撐架3的前端側面上安裝有用于顯示行車位置的指示燈,所述支撐架3的外側底部端面上固定設有連接管6,所述支撐架3的后端側面上固定連接有安裝架4,所述安裝架4包括開設有槽體的安裝塊和與所述安裝塊固定連接的用于固定所述車筐主體2安裝位置的限位板。
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所述減震裝置能夠有降低因道路顛簸使所述車筐主體2中的易碎物品與所述車筐主體2側壁發生碰撞而出現損壞事件的發生概率,提高了所述車筐主體2安全載物的能力。
通過將所述車筐主體2與所述支撐架3設計為可拆卸連接,使所述車筐主體2以及所述支撐架3的生產與維修更加便利。通過在所述車筐主體2外側設置所述掛鉤5,使騎行者能夠將物品裝于袋中,再將袋子掛在所述掛鉤5上,這樣在沒有增加所述車筐主體2體積的前提下顯著提高了所述車筐主體2的載物量,為騎行者在需要攜帶較多物品時提供了便利。
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車筐主體2的載物量,所以將所述掛鉤5的數量設計為多個,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車筐主體2的左右兩側端面上。
為了使所述指示燈具有節能、發光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所以將所述指示燈設計為LED燈。為了使所述指示燈發射的光線能夠被其他行人快速察覺,從而可以提前進行有效避讓,所以將所述LED燈設計為發射紅光的LED燈。
所述連接管6則是為了使所述支撐架3與自行車前車架進行連接固定,從而進一步提高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自行車前車架之間連接的穩固性。
所述減震裝置為彈性緩沖柱或彈簧。該設計中所述彈性緩沖柱以及所述彈簧都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夠發生彈性形變,所以能夠賦予所述車筐主體2良好的緩沖能力,從而對所述車筐主體2內所承載的物品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
所述車筐主體2的底部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與所述減震裝置套接固定。該設計使所述減震裝置與所述車筐主體2實現了可拆卸連接,該連接方式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縮短了組裝之間,提高了安裝效率。
為了使所述蓋體1與所述車筐主體2之間的開啟與閉合更加方便,所以在所述蓋體1的上端固定設置有把手。通過所述把手為騎行者提供較佳的著力點。
為了簡化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車筐主體2之間的安裝步驟,提高安裝效率,所以將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車筐主體2的下端設計為通過套接固定連接。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