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導流罩。
背景技術:
導流罩是裝在載貨汽車或牽引汽車的駕駛室頂部的空氣導流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減小載貨車高速行駛時的空氣阻力和降低燃油消耗,現有的導流罩為了實現減小空氣阻力的目的,會增加其自身質量,這樣就不能使汽車輕量化,不能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如不改變其質量或形狀,現有的導流罩不能很好的起到阻擋空氣阻力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可以減少空氣渦流,有效地減小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空氣阻力,降低燃油消耗,同時也降低了汽車的污染和噪聲的汽車導流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導流罩,包括導流罩本體,所述導流罩本體呈中空的半橢圓形,導流罩本體前低后高,導流罩本體的上表面的兩翼上開設有通孔,導流罩本體內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置加強條,所述橫向和縱向設置的加強條組合后呈網格狀,導流罩本體內部的左右布設弧形筋,所述弧形筋位于加強條的上端,左、右兩根弧形筋的下端之間的距離大于其上端之間的距離,導流罩本體的邊沿處垂直設置有兩個以上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呈“L”形,連接板的一端固定在導流罩本體的下部邊沿面上,連接板的縱向板面和導流罩本體的邊沿面上設置加強板,導流罩本體的內表面兩翼上的設置有固定孔柱,固定孔柱與通孔相互對應,所述導流罩本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暗孔柱,暗孔柱設置兩個以上,導流罩本體、連接板、加強條、弧形筋、固定孔柱和暗孔柱均為模壓熱塑性復合材料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孔柱和暗孔柱內均設置有螺紋。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板的下平面與導流罩本體的下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條貼合與導流罩本體的內表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罩本體的壁厚呈弧形,導流罩本體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汽車導流罩,其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導流罩本體前低后高,導流罩本體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由前向后施力、前低、前壁厚,在不增加質量的同時增加其自身強度,耐風和耐阻力性更強,由前向后逐步過渡,使阻力逐步下降,可以有效的減小空氣阻力,同時達到汽車輕量化的目的,節能降耗;加強條和弧形筋使汽車導流罩不同方向的耐阻力性能變強,更加耐用,而且有效的減少空氣渦流現象,本實用新型為模壓熱塑性復合材料一體成型可重復回收利用,比重輕、易加工成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導流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導流罩的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導流罩的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1為導流罩本體,2為連接板,3為通孔,4為加強板,5為加強條,6為弧形筋,7為固定孔柱,8為暗孔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汽車導流罩,包括導流罩本體1,所述導流罩本體1呈中空的半橢圓形,導流罩本體1前低后高,導流罩本體1的壁厚呈弧形,導流罩本體1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導流罩本體1的上表面的兩翼上開設有通孔3,導流罩本體1內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置加強條5,加強條5貼合與導流罩本體1的內表面上,所述橫向和縱向設置的加強條5組合后呈網格狀,導流罩本體1內部的左右布設弧形筋6,所述弧形筋6位于加強條5的上端,左、右兩根弧形筋6的下端之間的距離大于其上端之間的距離,導流罩本體1的邊沿處垂直設置有兩個以上的連接板2,連接板2的下平面與導流罩本體1的下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連接板2呈“L”形,連接板2的一端固定在導流罩本體1的下部邊沿面上,連接板2的縱向板面和導流罩本體1的邊沿面上設置加強板4,導流罩本體1的內表面兩翼上的設置有固定孔柱7,固定孔柱7與通孔3相互對應,所述導流罩本體1的內表面上設置有暗孔柱8,暗孔柱8設置兩個以上,固定孔柱7和暗孔柱8內均設置有螺紋,導流罩本體1、連接板2、加強條5、弧形筋6、固定孔柱7和暗孔柱8均為模壓熱塑性復合材料一體成型。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和改進等,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