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公共交通工具領域,具體涉及共享單車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共享單車的座椅高度是固定的,難以滿足不同身高體型用戶的需求,尤其身高較高的用戶坐到較低的座椅上時騎行存在困難。為了克服該技術問題,也有部分共享單車的車座設計成可升降的形式,并通過凸輪鎖緊件進行鎖緊定位,但是這樣用戶在使用共享單車時需要手動去調整座椅,使用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座椅能夠根據不同用戶自動調整高度的共享單車。
為實現本發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座椅自適應調整的智能共享單車,包括有車架,位于車架前部上方的用于控制前輪方向的車頭管,以及安裝在車架中部上端的座椅;
所述座椅和車架之間連接有用以調整座椅高度的氣缸,所述氣缸通過管道連接有氣泵,所述氣泵與氣缸之間的管路上連接有用以控制氣缸充放氣的電磁閥;所述電磁閥為三通二位電磁閥。
所述車體上安裝有用以識別用戶身份信息的輸入裝置;
所述輸入裝置,所述氣泵和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車架上靠近單車后輪的位置安裝有智能鎖,所述智能鎖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控制器根據輸入裝置識別到的不同用戶身份信息,控制氣泵和電磁閥使座椅調整到相應的設定高度;
所述車頭管兩端分別套設有手把,所述車頭管兩外端部位置位于手把外側對稱連接有兩個整體呈l形的連接件,車頭管兩側的兩個連接件上個套接有一個控制輸入座;
所述連接件包括有套接頭,以及與套接頭垂直固定連接的插接管;所述套接頭套設在車頭管端部,并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所述控制輸入座包括有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殼體,所述殼體朝外的一面成型有l形的手指伸入口,所述殼體內靠近車架后方一側成型有與插接管套接的套接部,套接部朝向手指伸入口的內端成型有安裝座,一個控制輸入座的安裝座上安裝有座椅調整按鈕,另一個控制輸入座的安裝座上安裝所述輸入裝置:
所述輸入裝置為指紋密碼輸入器,所述指紋密碼輸入器包括有一個長方形的密碼輸入模塊電路板,密碼輸入模塊電路板上沿長度方向安裝有4個按壓開關,每個按壓開關的按鈕上分別固定連接有指紋采集模塊;
各個所述按壓開關和指紋采集模塊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輸入指紋密碼時,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次按在四個指紋采集模塊上,各個手指按照密碼次序用力按壓各個指紋采集模塊使對應位置的按壓開關被按下,在對應位置的按壓開關被按下時,控制器提取對應位置的指紋采集模塊獲取到的指紋信息,形成四個按照次序排列的指紋序列,控制器將指紋序列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比對,若指紋序列信息一致,則判斷密碼輸入正確,控制器控制智能鎖執行開鎖步驟;同時控制調節裝置將座椅調整到相應的設定高度。若指紋序列信息不一致,則控制器判斷密碼輸入錯誤,通過蜂鳴器或語音提示用戶重新輸入密碼;
座椅調整按鈕包括有一個用以調整座椅升高的調高按鈕和一個用以調整座椅下降的調低按鈕;所述調高按鈕和調低按鈕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按下調高按鈕時,控制器控制氣泵工作,三通二位電磁閥導通氣泵和氣缸;按下調低按鈕時,控制器控制三通二位電磁閥的排氣閥打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控制輸入座的殼體上端連接有擋風板,擋風板前端朝向車架前下方傾斜,所述擋風板上端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控制器電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車架上位于座椅下方連接有座椅安裝筒,所述座椅下端固定連接有與座椅安裝筒插接的升降桿,所述升降桿下端連接有與座椅安裝筒密封滑動連接的活塞,所述座椅安裝筒、升降桿及活塞構成所述氣缸;所述活塞下端與座椅安裝筒內底部之間連接有拉簧。
作為優選方案:一個控制輸入座的所述安裝座上位于調高按鈕和調低按鈕之間,以及另一個控制輸入座的所述安裝座上位于相鄰的指紋采集模塊之間分別成型有隔條。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通過手機移動終端上的指紋模塊按順序輸入,安裝在手機移動終端內的共享單車app軟件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加密后傳輸至服務器中,共享單車的控制器和手機移動終端分別通過無線網絡與服務器通信;用戶在指紋密碼輸入器輸入指紋序列信息后,控制器將指紋序列信息發送到服務器,服務器將指紋序列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比對后,將判斷結果發送給控制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車頭管上位于手把的內側安裝有剎車把手,所述剎車把手的剎把外端部安裝有磁鐵,所述連接件的套接頭上安裝有與磁鐵配合工作的霍爾傳感器,所述霍爾傳感器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霍爾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滿足以下條件:所述剎車把手的剎把與手把相抵時,霍爾傳感器剛好能夠檢測到磁鐵接近的信號;
控制器將霍爾傳感器的信號傳輸到服務器,服務器將信號及對應共享單車的位置信息發送到負責檢修的工作人員的移動終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共享單車在初次使用共享單車時通過座椅調整按鈕調整座椅至適合騎行的舒適高度,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共享單車識別到對應的用戶身份后,自動調整座椅高度至上一次使用時設定的高度狀態。所述用于確認用戶身份的指紋序列信息在初次使用時在手機移動終端上進行輸入,在使用共享單車時直接在共享單車手把上的指紋密碼輸入器上輸入指紋信息即可,無需再次使用手機移動終端進行開鎖,使用更為便捷,且指紋密碼安全等級高,避免密碼泄露風險,相比手機掃描開鎖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被惡意損壞或覆蓋導致無法借車,甚至手機移動終端掃描到帶有病毒鏈接的二維碼而導致的財產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輸入控制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指紋密碼輸入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是座椅調整按鈕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7是指紋密碼輸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氣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氣泵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氣泵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氣泵線圈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1、氣泵;11、泵體;111、底座;1111、第一注液口;1112、第二注液口;1113、通氣管;112、泵體部;1121、波紋管部;1122、驅動部;1123、線圈通道;112a、第一線圈;112b、第二線圈;121、進氣閥;122、出氣閥;131、第一接線端子;132、第二接線端子;2、車架;21、座椅安裝筒;22、車頭管;3、智能鎖;4、座椅;41、升降桿;411、活塞;42、拉簧;5、剎車把手;51、磁鐵;6、手把;7、控制輸入座;70、殼體;71、套接部;72、手指伸入口;73、擋風板;74、太陽能電池板;75、安裝座;751、隔條;76、指紋密碼輸入器,761、指紋采集模塊;762、按壓開關;763、密碼輸入模塊電路板;77、座椅調整按鈕;8、連接件;81、套接頭;82、插接管;83、霍爾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結合圖1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座椅自適應調整的智能共享單車,包括有車架2,位于車架前部上方的用于控制前輪方向的車頭管22,以及安裝在車架中部上端的座椅4。
所述座椅和車架之間連接有用以調整座椅高度的氣缸,所述氣缸通過管道連接有氣泵1,所述氣泵與氣缸之間的管路上連接有用以控制氣缸充放氣的電磁閥;所述電磁閥為三通二位電磁閥。
所述氣泵、電磁閥及控制器可安裝在座椅下方或構成車架的金屬管中,或者在車架上獨立增設安裝上述各部件的容器。
所述三通二位電磁閥不通電時,氣缸與氣泵導通,氣缸處于氣壓保持狀態或充氣狀態,相應的座椅處于穩定狀態或上升狀態;三通二位電磁閥通電時,其排氣通道打開,氣缸處于排氣狀態,座椅在拉簧或用戶壓力作用下下移。
所述車體上安裝有用以識別用戶身份信息的輸入裝置。
所述輸入裝置,所述氣泵和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車架上靠近單車后輪的位置安裝有智能鎖3,所述智能鎖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智能鎖原理與現有共享單車的原理一致,當接收到正確的用戶身份確認信息后,自動開鎖。
所述控制器根據輸入裝置識別到的不同用戶身份信息,控制氣泵和電磁閥使座椅調整到相應的設定高度。
所述車頭管兩端分別套設有手把6,所述車頭管兩外端部位置位于手把外側對稱連接有兩個整體呈l形的連接件8,車頭管兩側的兩個連接件上個套接有一個控制輸入座7。
所述連接件包括有套接頭81,以及與套接頭垂直固定連接的插接管82;所述套接頭套設在車頭管端部,并通過螺釘鎖緊固定。
所述控制輸入座包括有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殼體70,所述殼體朝外的一面成型有l形的手指伸入口72,所述殼體內靠近車架后方一側成型有與插接管套接的套接部71,套接部朝向手指伸入口的內端成型有安裝座75,一個控制輸入座的安裝座上安裝有座椅調整按鈕77,另一個控制輸入座的安裝座上安裝所述輸入裝置。
所述插接管上端朝車架前上方延伸,這樣控制輸入座內不會進水。
所述輸入裝置為指紋密碼輸入器76,所述指紋密碼輸入器包括有一個長方形的密碼輸入模塊電路板763,密碼輸入模塊電路板上沿長度方向安裝有4個按壓開關762,每個按壓開關的按鈕上分別固定連接有指紋采集模塊761。
各個所述按壓開關和指紋采集模塊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輸入指紋密碼時,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次按在四個指紋采集模塊上,各個手指按照密碼次序用力按壓各個指紋采集模塊使對應位置的按壓開關被按下,在對應位置的按壓開關被按下時,控制器提取對應位置的指紋采集模塊獲取到的指紋信息,形成四個按照次序排列的指紋序列,控制器將指紋序列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比對,若指紋序列信息一致,則判斷密碼輸入正確,控制器控制智能鎖執行開鎖步驟,同時控制調節裝置將座椅調整到相應的設定高度。若指紋序列信息不一致,則控制器判斷密碼輸入錯誤,通過蜂鳴器或語音提示用戶重新輸入密碼。
所述指紋采集模塊位于l形的手指伸入口內,這樣輸入指紋密碼時除了用戶自己外別人難以判斷密碼輸入順序,密碼安全等級高。
為了更直接理解指紋密碼輸入器的工作原理,下面舉例進一步說明:比如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對應1、2、3和4,若設定密碼為2143,則依次按下中指、食指、小指和無名指。
當然,密碼也可以設為常用的6位數字,比如設定密碼為232421,則依次按下中指、無名指、中指、小指、中指、食指。
更進一步,可以設定兩個位置的按壓開關均被按下時,則表示對應數字為相應位置對應數字之和,比如同時按下食指和小指時對應數字5,同時按下中指和小指時對應數字6,同時按下無名指和小指時對應數字7。比如設定密碼為753154,則同時按無名指和小指,接著按食指和小指,接著按無名指,接著按食指,接著按食指和小指,最后按小指。
座椅調整按鈕包括有一個用以調整座椅升高的調高按鈕和一個用以調整座椅下降的調低按鈕;所述調高按鈕和調低按鈕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按下調高按鈕時,控制器控制氣泵工作,三通二位電磁閥導通氣泵和氣缸;按下調低按鈕時,控制器控制三通二位電磁閥的排氣閥打開。
在初次使用共享單車時通過座椅調整按鈕調整座椅至適合騎行的舒適高度,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共享單車識別到對應的用戶身份后,自動調整座椅高度至上一次使用時設定的高度狀態。
所述控制輸入座的殼體上端連接有擋風板73,擋風板前端朝向車架前下方傾斜,所述擋風板上端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74,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控制器、氣泵、電磁閥的工作提供電能。當然,所述控制器附帶有蓄電池,用以儲存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能。
所述車架上位于座椅下方連接有座椅安裝筒21,所述座椅下端固定連接有與座椅安裝筒插接的升降桿41,所述升降桿下端連接有與座椅安裝筒密封滑動連接的活塞411,所述座椅安裝筒、升降桿及活塞構成所述氣缸;所述活塞下端與座椅安裝筒內底部之間連接有拉簧42。
一個控制輸入座的所述安裝座上位于調高按鈕和調低按鈕之間,以及另一個控制輸入座的所述安裝座上位于相鄰的指紋采集模塊之間分別成型有隔條751。
所述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通過手機移動終端上的指紋模塊按順序輸入,安裝在手機移動終端內的共享單車app軟件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加密后傳輸至服務器中,共享單車的控制器和手機移動終端分別通過無線網絡與服務器通信;用戶在指紋密碼輸入器輸入指紋序列信息后,控制器將指紋序列信息發送到服務器,服務器將指紋序列與用戶自主設定的指紋序列信息比對后,將判斷結果發送給控制器。
所述車頭管上位于手把的內側安裝有剎車把手5,所述剎車把手的剎把外端部安裝有磁鐵51,所述連接件的套接頭上安裝有與磁鐵配合工作的霍爾傳感器83,所述霍爾傳感器與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霍爾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滿足以下條件:所述剎車把手的剎把與手把相抵時,霍爾傳感器剛好能夠檢測到磁鐵接近的信號。
當剎車把手的剎把與手把相抵時,說明剎車繩有可能沒有固定牢,或者剎車片已經有較大磨損,剎車把手剎到底仍不能良好制動,故需要工作人員進行維修調校。
控制器將霍爾傳感器的信號傳輸到服務器,服務器將信號及對應共享單車的位置信息發送到負責檢修的工作人員的移動終端。
實施例2
結合圖8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詳細改進:
所述氣泵包括有泵體11,以及分別連接在泵體上的進氣閥121和出氣閥122,進氣閥121和出氣閥122均為單向閥。
所述泵體包括有底座111以及一體連接在底座上端的泵體部112。
所述底座上成型有三通形式的通氣管1113,所述進氣閥、出氣閥分別連接在底座上通氣管的兩個端口上,通氣管的另一個端口與泵體部連通。
所述泵體部包括有能夠沿軸向伸縮的波紋管部1121,所述波紋管部的軸向截面呈波浪狀,波紋管部外壁位于每處外凸部分一體連接有圓環形的驅動部1122。
各個所述驅動部內依次交替地設有第一線圈112a和第二線圈112b,且各個第一線圈串聯電連接,各個第二線圈串聯電連接。
所述泵體整體由具有彈性的橡膠材料通過3d打印方式制成,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由液態金屬形成,所述液態金屬為水銀或者銦鎵合金;所述驅動部內設有用以填充液態金屬以形成所述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的線圈通道1123;所述波紋管部內及底座內分別設有用以填充液態金屬以連接各個第一線圈、各個第二線圈的連通通道。
所述底座側壁設有與連接第一線圈的連通通道兩端部連通的兩個第一注液口1111,所述底座側壁設有與連接第二線圈的連通通道兩端部連通的兩個第二注液口1112;兩個第一注液口上分別密封連接有第一接線端子131,兩個第二注液口上分別密封連接有第二接線端子132。所述第一接線端子、第二接線端子分別通過螺紋連接到第一注液口、第二注液口上之后,通過密封膠進行徹底密封,避免液態金屬漏出。
兩個所述第一接線端子之間連接直流電,兩個第二接線端子之間連接1-10赫茲的交流電。
本實施例的氣泵通過3d打印方式制作具有線圈通道的泵體,使用液體金屬構成泵體內的線圈。所述線圈包括交替設置的兩組,一組通以直流電,一組通以交流電,相鄰兩個線圈之間交替地形成同向、反向的磁場,使得波紋管部整體產生伸縮,使得泵體內容積產生變化,從而實現氣泵的功能。該氣泵的可動部件全部集中在橡膠材質的波紋管部上,不存在傳動部件之間的振動,在波紋管部收縮過程的末期,相鄰的驅動部之間會產生碰撞,由于泵體整體為橡膠材料,驅動部相碰撞時振動小,噪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