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用旋轉組件機構。
背景技術:
折疊小車等機械產品,往往需要用到旋轉機構,但現有的機構不能保證工作的高效進行,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效果好的折疊用旋轉組件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折疊用旋轉組件機構,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件,固定件通過第一軸與上旋轉部件連接,上旋轉部件呈可繞第一軸旋轉的形式;固定件通過第二軸與下旋轉部件連接,下旋轉部件呈可繞第二軸旋轉的形式;上旋轉軸裝在上旋轉部件上,上旋轉軸呈可在上旋轉部件的軸孔中進行自由旋轉的形式;下旋轉軸安裝在下旋轉部件上,下旋轉軸呈可在下旋轉部件的軸孔中進行自由旋轉的形式;
上旋轉部件與下旋轉部件通過連桿連接,上旋轉部件的旋轉運動能通過連桿帶動下旋轉部件的旋轉;
上旋轉部件與下旋轉部件重合狀態下,上旋轉軸與下旋轉軸通過兩者的凹凸表面結構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的B-B剖面圖。
圖4是圖1的俯視圖。
圖5是圖4的C-C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開始旋轉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A-A剖面圖。
圖8是圖6的B-B剖面圖。
圖9是圖6的俯視圖。
圖10是圖9的C-C剖面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完全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12是圖11的A-A剖面圖。
圖13是圖11的B-B剖面圖。
圖14是圖11的俯視圖。
圖15是圖14的C-C剖面圖。
圖16、17、18分別是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小車在正常使用狀態、開始旋轉折疊狀態、折疊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小車包括扶手9、踏板、前輪10、后輪11,所述踏板由前踏板12、后踏板13組成,前踏板、后踏板之間 通過轉軸呈可向底面折疊式連接;折疊小車上設置本實用新型旋轉組件機構14。
一種折疊用旋轉組件機構,包括固定件1,固定件通過第一軸2與上旋轉部件3連接,上旋轉部件呈可繞第一軸旋轉的形式;固定件通過第二軸4與下旋轉部件5連接,下旋轉部件呈可繞第二軸旋轉的形式;上旋轉軸裝在上旋轉部件上,上旋轉軸7呈可在上旋轉部件的軸孔中進行自由旋轉的形式;下旋轉軸8安裝在下旋轉部件上,下旋轉軸呈可在下旋轉部件的軸孔中進行自由旋轉的形式;
上旋轉部件與下旋轉部件通過連桿6連接,上旋轉部件的旋轉運動能通過連桿帶動下旋轉部件的旋轉;
上旋轉部件與下旋轉部件重合狀態下,上旋轉軸與下旋轉軸通過兩者的凹凸表面結構連接在一起。
應用在上述折疊小車時,固定件連接小車的前踏板;上旋轉軸連接小車的扶手;下旋轉軸連接小車的前輪。
折疊狀態時,上旋轉部件與固定件基本垂直,上旋轉軸則基本平行固定件,這時扶手應該折疊緊靠近上踏板,下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基本與固定件方向一致,前輪位于踏板的前端。
上旋轉部件開始旋轉展開(旋轉也可以通過動力進行驅動),同時通過連桿帶動下旋轉部件同時進行旋轉。
完全展開位置時,上旋轉部件與固定件基本平行,上旋轉軸則基本垂直固定件,這時扶手應該基本垂直上踏板,下旋轉部件與上旋轉部件的面重合,下旋轉軸基本垂直固定件,同時基本垂直上踏 板,上旋轉軸與下旋轉軸同軸線。
完全展開的狀態下,上旋轉軸與下旋轉軸同軸線且相互連接,上旋轉軸與下旋轉軸通過兩者的凹凸表面結構連接在一起,旋轉上旋轉軸同時能帶動上旋轉軸進行同時旋轉,即可以達到旋轉扶手帶動前輪旋轉控制方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