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間駕駛、前后雙驅動的人力四輪自行車。
背景技術:
自行車是一種經濟、環保、健康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行車出行,這種出行方式既鍛煉了身體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可謂一舉多得。現有的自行車種類繁多,包括常見的兩輪結構、三輪結構、四輪結構等,其中兩輪結構自行車應用最為廣泛。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多人共騎共同驅動的兩輪自行車,但是其車體往往較長不容易控制,容易發生翻車及側倒等事故,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三輪自行車一般用于運送貨物,但由于是一人驅動,載重稍大驅動力就不足,并且三輪自行車穩定性差,拐彎時容易傾覆?,F有的四輪自行車基本都是兩人左右并排驅動的形式,當兩人用力不均或左右兩人體重差異較大時,會導致整車重心游離不定,特別是在快速行駛時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此外,左右驅動的自行車車身較寬,行車占道寬,不利于道路交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自行車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穩定性、安全性更高,且車身寬度更窄通過性更好的人力四輪自行車。該自行車行駛安全穩定,整車重力平衡,前后人力驅動時整車動態力矩和慣量平衡。整車車寬僅一人體體寬,占道面積小,占道窄,行駛中控制靈活,騎行舒適。行駛時前后兩人背對而坐,行車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由于大量采用了標準件和通用件,制作成本低,廣泛適用于交通代步、運動健身以及旅游觀光。
一種中間駕駛、前后雙驅動的人力四輪自行車,包括方向盤(1)、前后車輪、工字型底盤(4)、前座椅(2)、后座椅(3)以及鏈條驅動裝置,所述鏈條驅動裝置包括前后兩套鏈輪結構,其中前大鏈盤(9)通過前鏈條(8)驅動前小鏈盤(9')及主軸(7)運動,后大鏈盤(5)通過后鏈條(6)驅動后小鏈盤(5')運動,在后小鏈盤(5')上同軸固定有齒輪A(10),在主軸(7)上同軸固定有齒輪B(11),齒輪A與齒輪B相互嚙合傳導動力。
按照上述方案,前座椅(2)為固定不動的,后座椅(3)可360°旋轉。可旋轉的后座椅可保證騎行時兩人背對背靠著,方便觀察前后的路況,后面的人不想騎行時可將座椅轉過來使后座椅上的騎行者面向前進方向。
按照上述方案,前鏈輪、后鏈輪的軸上均設置有超越離合器,保證騎行時只向一個旋向傳遞驅動力,使得自行車行駛時可以由前后兩人中任何一個人驅動。
按照上述方案,該人力四輪自行車還包括剎車系統,剎車系統的左右剎把(18)旁分別安裝有可90°旋轉的活動鎖塊(19)。鎖塊(19)處于豎直狀態時,可自由使用剎把帶動鋼絲和剎車塊進行制動;捏緊剎把(18)將鎖塊水平放下使其卡住剎把的張開空間,可保證車輪被剎車塊壓住,車輪處于鎖定狀態以便長時間停車。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方向盤(1)通過轉軸與擺臂(16)相連并帶動其旋轉,擺臂(16)固定在橫梁(17)上,橫梁(17)兩端固定有L型擺桿(13)和(13'),L型擺桿的兩端分別與前車輪和驅動桿(14)、聯動桿(15)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整車分布更均衡,中心位于四個車輪的中間,騎行起來更加穩定,不易翻車;(2)背對背雙人騎行,動力更足,可方便觀察前后面的路況,更加安全,更有樂趣;(3)摒棄兩人并排的布局模式,采用一前一后的布局方式使得整車寬度大大降低,占道面積小,行駛中更加靈活;(4)停車時可將車輛鎖死防止其滑動,更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鏈輪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齒輪嚙合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轉向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人力四輪自行車的剎把原理示意圖。
其中,1-方向盤,2-前座椅,3-后座椅,4-工字形底盤,5-后大鏈盤,5'-后小鏈盤,6-后鏈條,7-主軸,8-前鏈條,9-前大鏈盤,9'-前小鏈盤,10-齒輪A,11-齒輪B,12-后軸,13和13'-L型擺桿,14-驅動桿,15-聯動桿,16-擺臂,17-橫梁,18-剎把,19-鎖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6所示的一種中間駕駛、前后雙驅動的人力四輪自行車,由一個簡約的工字型鋼架做自行車的車架底盤(4),在工字型底盤(4)前后各懸掛兩對(共四個)輕便車輪。在車架底盤上安裝有固定的前座椅(2)和可360°旋轉的后座椅(3),前座椅騎乘體位向前,后座椅騎行體位向后,前后兩個座椅上的兩人分別通過安裝在車架底盤下的兩套鏈輪及腳踏驅動。前乘員瞪踏腳踏驅動前大鏈盤(9)轉動,帶動前小鏈盤(9')及主軸(7)轉動,從而使自行車輪滾動,車體向前行駛,自行車的方向盤(1)由前座椅(2)上的乘員控制。后乘員瞪踏腳踏驅動后大鏈盤(5)、后小鏈盤(5')及與之同軸固定的齒輪B轉動,與之嚙合的齒輪A隨之反向轉動,最終帶動主軸(7)轉動,從而使得自行車向前行駛。在前后兩個小鏈盤中都安裝有超越離合器,控制其只向一個旋向傳遞驅動力。
自行車行駛時,轉動方向盤帶動轉軸及擺臂(16)轉動,擺臂(16)帶動與之相連的驅動桿(14)和聯動桿(15)轉動,兩者分別帶動與之相連的L型擺桿轉動一定的角度,最終帶動車輪轉動實現轉向。所有機構部件之間基本通過銷釘固定連接并且可以靈活轉動。
方向盤上還安裝有左右各兩個鋼絲軟性剎把機構,分別制動自行車的前后車輪,該剎把機構除可在行駛時對自行車進行制動外,還可以在自行車停放時對自行車進行鎖定,保證自行車不致于在停放時呈自由狀態。在兩個剎把旁邊或其上安裝有兩個可90°旋轉的活動鎖塊(19),當自行車正常行駛時鎖塊呈垂直狀態,當自行車停放時需鎖定,按壓剎把旋轉鎖塊,使鎖塊嵌入鎖把開合空間處卡住,使其不能回位,保證鎖定狀態。剎車時左右剎把通過軟鋼絲,拉動剎塊將車輪端面壓住,使之不能轉動;不需制動時松開剎把,剎把在彈簧力的作用下自動回到原位。
本實用新型的中間駕駛、前后雙驅動的人力四輪自行車結構設計合理,具有最小的占道面積和占道寬度、最高的穩定性、最靈活的駕駛性能以及最省力的機械結構,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自行車的使用效能,是一種集交通、運動休閑娛樂健身的多功能工具。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的改變,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