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自行車技術領域,進一步涉及電動自行車的結構改良和功能整合,具體涉及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為輔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安裝了電機、控制器、蓄電池、轉把閘把等操縱部件和顯示儀表的機電一體化交通工具。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產品眾多,普遍是在電力驅動的基礎上配合腳踏式機械結構,二者協同提供前進動力。盡管這種模式在動力供給方面完全可行,但由于蹬踏動作的運動量較小,因此其運動量較小,使電動自行車喪失了普通自行車騎行時的健身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有研究者嘗試在電動自行車的結構基礎上引入跑步機模塊,讓使用者站立于跑步機傳送帶上,利用蓄電池同時為自行車和跑步機模塊供電,從而可讓使用者在移動的同時跑步健身。然而這種模式中,自行車運動機構和跑步機模塊各自獨立,這樣不僅加大了結構的復雜性和總重量,同時也加大了電力負荷。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將二者在機械運動機構層面加以整合,探究以電動自行車動力驅動跑步板傳送帶的可行性,同時利用人體跑步運動為電動自行車前進提供輔助動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針對現有技術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以解決現有技術的電動自行車不具備跑步健身功能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整合有跑步機模塊的電動自行車,由于車體運動機構和跑步機運動機構各自獨立,因此二者動力系統無法相互協同、能源利用率較低。
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包括傳送帶總成,履帶框架,后輪,第一同步輪,同步帶,第二同步輪,中間軸,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后懸掛臂,減震簧,彈簧擋碗,其中傳送帶總成固定連接在履帶框架中,后輪位于履帶框架的后部,后輪具有一個向內側凸出的軸,該軸的外周具有固定的軸套,所述軸套上具有后懸掛臂,履帶框架通過減震簧連接在后懸掛臂上,彈簧擋碗位于減震簧與后懸掛臂的連接處,所述凸出的軸的頂端連接有第一同步輪,所述第一同步輪通過同步帶與第二同步輪傳動連接,第二同步輪連接在中間軸上,中間軸連接在履帶框架后部底端,中間軸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互嚙合,第二齒輪與所述傳送帶總成的主動輥傳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傳送帶總成包括履帶,第一輥軸,第二輥軸,基板,其中基板內嵌于履帶框架中,基板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履帶呈環狀,所述履帶套接于第一輥軸、第二輥軸、基板外周,該傳送帶總成的主動輥是第一輥軸。
作為優選,還包括握把,立管,金屬板,前叉,前輪,其中握把固定連接在立管上,立管的下端與前叉的上端固定連接,前叉的兩臂分別與前輪軸的兩側連接,金屬板有兩片,二者的上端分別與所述前叉固定連接、二者的下端與履帶框架鉸接,前輪上連接有無刷電機。
作為優選,所述基板中封裝有電池。
作為優選,所述履帶的材質為塑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該技術方案以常規自行車的前部結構為基礎,將中部的車座、輪盤、鏈條等結構改進為傳送帶模塊,將后輪機械結構進行了全新設計,實現了傳送帶主動輥與后輪傳動結構的接駁。
具體來看,本實用新型在后輪的凸出軸上設置第一同步輪,并利用同步帶帶動第二同步輪轉動,由于第二同步輪和第一齒輪均位于中間軸上,因此第二同步輪的轉動可同時帶動第一齒輪轉動,在此基礎上,由于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間嚙合連接,從而可帶動第二齒輪轉動并改變運動方向;由于第二齒輪與第一輥軸連接,因此使第一輥軸作為主動輥帶動傳送帶轉動。基于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可利用自行車的前進動力依靠機械傳動直接帶動傳送帶轉動,無需額外為傳送帶供電,也無需像普通跑步機那樣設置速度限制模塊;而且,使用者在傳送帶上奔跑的動力同時可為電動自行車的前進提供輔助動力。
而履帶框架通過減震簧連接在后輪軸套上固定的懸掛臂上,使負重作用于后輪上并提供減震緩沖,而同步輪、同步帶、齒輪、中間軸等傳動結構均不受負重影響,從而保證了受力結構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以創新性的技術改進實現了良好的技術效果,同時成本較低、易于實現,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E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從側方視角觀察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H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
1、握把 3、立管 6、金屬板 11、履帶框架
12、前叉 14、前輪 17、履帶 18、后輪
19、第一同步輪 20、同步帶 21、第二同步輪 22、中間軸
23、第一齒輪 24、第二齒輪 25、后懸掛臂 26、減震簧
27、彈簧擋碗 28、第一輥軸 29、第二輥軸 30、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為了避免過多不必要的細節,在以下實施例中對屬于公知的結構或功能將不進行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語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變基本功能的情況下可允許數量有一定的變動。除有定義外,以下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普遍理解的相同含義。
實施例1
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包括傳送帶總成,履帶框架11,后輪18,第一同步輪19,同步帶20,第二同步輪21,中間軸22,第一齒輪23,第二齒輪24,后懸掛臂25,減震簧26,彈簧擋碗27,其中傳送帶總成固定連接在履帶框架11中,后輪18位于履帶框架11的后部,后輪18具有一個向內側凸出的軸,該軸的外周具有固定的軸套,所述軸套上具有后懸掛臂25,履帶框架11通過減震簧26連接在后懸掛臂25上,彈簧擋碗27位于減震簧26與后懸掛臂25的連接處,所述凸出的軸的頂端連接有第一同步輪19,所述第一同步輪19通過同步帶20與第二同步輪21傳動連接,第二同步輪21連接在中間軸22上,中間軸22連接在履帶框架11后部底端,中間軸22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齒輪23,所述第一齒輪23與第二齒輪24相互嚙合,第二齒輪24與所述傳送帶總成的主動輥傳動連接。
在以上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滿足以下條件:
所述傳送帶總成包括履帶17,第一輥軸28,第二輥軸29,基板30,其中基板30內嵌于履帶框架11中,基板30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輥軸28和第二輥軸29,履帶17呈環狀,所述履帶17套接于第一輥軸28、第二輥軸29、基板30外周,該傳送帶總成的主動輥是第一輥軸28。
還包括握把1,立管3,金屬板6,前叉12,前輪14,其中握把1固定連接在立管3上,立管3的下端與前叉12的上端固定連接,前叉12的兩臂分別與前輪14軸的兩側連接,金屬板6有兩片,二者的上端分別與所述前叉12固定連接、二者的下端與履帶框架11鉸接,前輪14上連接有無刷電機。
所述基板30中封裝有電池。
所述履帶17的材質為塑膠。
實施例2
一種同步傳動的跑步健身型電動自行車,包括傳送帶總成,履帶框架11,后輪18,第一同步輪19,同步帶20,第二同步輪21,中間軸22,第一齒輪23,第二齒輪24,后懸掛臂25,減震簧26,彈簧擋碗27,其中傳送帶總成固定連接在履帶框架11中,后輪18位于履帶框架11的后部,后輪18具有一個向內側凸出的軸,該軸的外周具有固定的軸套,所述軸套上具有后懸掛臂25,履帶框架11通過減震簧26連接在后懸掛臂25上,彈簧擋碗27位于減震簧26與后懸掛臂25的連接處,所述凸出的軸的頂端連接有第一同步輪19,所述第一同步輪19通過同步帶20與第二同步輪21傳動連接,第二同步輪21連接在中間軸22上,中間軸22連接在履帶框架11后部底端,中間軸22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齒輪23,所述第一齒輪23與第二齒輪24相互嚙合,第二齒輪24與所述傳送帶總成的主動輥傳動連接。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申請范圍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