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著極地區域的不斷開發,對于能夠運行于極地海域的船舶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眾所周知,極地區域的環境比較寒冷,通常為零下50℃,而安裝于戶外的設備一般能抵抗的環境溫度只有零下20℃,根本滿足不了要求。特別是對于安裝于戶外的救生設備,由于其自身沒有抵抗低溫的能力,只能依靠外力來解決。對于極地甲板運輸船而言,用于海域救生的救生圈也不可避免的安裝于戶外的低溫環境中。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救生圈的保護措施,防止救生圈被凍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在寒冷環境中具有良好的熱補充效果。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包括加熱組件以及用于包裹所述加熱組件的外包層,所述加熱組件包括伴熱電纜,所述伴熱電纜固定于所述外包層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中,伴熱電纜作為加熱組件的一部分固定設置于外包層內部,用于保護極地甲板運輸船配備的救生設備時,可以有效地補充救生設備因外部環境溫度過低而造成的熱損失,對救生設備具有良好的防凍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剖視圖。
圖1至2中:
100、加熱組件;110、伴熱電纜;120、隔熱保溫層;200、外包層;210、第一三防布層;220、第二三防布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部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部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對于極地甲板運輸船,其工作環境溫度為零下50℃,在進行海域救生時,必須給極地甲板運輸船配備救生設備如救生圈,但由于溫度過低,救生圈容易被凍住,從而影響其正常使用,鑒于此,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可以有效防止極地甲板運輸船配備的救生圈被凍住。
于本實施例中,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不限于用來保護救生設備,也可以是其他處于寒冷環境中的裝置。
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包括加熱組件100以及用于包裹所述加熱組件100的外包層200,所述加熱組件100包括伴熱電纜110,所述伴熱電纜110固定于所述外包層200內。本實施例中,伴熱電纜110是一種以導電塑料為核心的自控溫電伴熱,其作為加熱組件100的一部分固定設置于外包層200內部,用于保護極地甲板運輸船上的救生圈時,可以有效地補充救生圈因外部環境溫度過低而造成的熱損失,具有良好的防凍效果。
于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伴熱電纜110呈迂曲狀結構,其固定于外包層200內,可以提高熱補充效率,加強對救生圈的防凍效果。
具體地,所述加熱組件100還包括鋁箔帶,所述伴熱電纜110通過所述鋁箔帶固定于所述外包層200內。鋁箔帶即為鋁箔膠帶,其纏繞于伴熱電纜110上,同時與外包層200粘結在一起,以使伴熱電纜110固定于外包層200內。本實施例采用鋁箔帶固定伴熱電纜110的同時不會影響伴熱電纜110的熱補充效果。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組件100還包括隔熱保溫層120,所述隔熱保溫層120的一側面直接與所述外包層200接觸,相對的另一側面直接與所述鋁箔帶接觸,以使伴熱電纜110直接與外包層200接觸,使用時,該側外包層200直接與待加熱保護的救生圈接觸,以提高熱補充效率。
優選地,所述隔熱保溫層120采用巖棉制成。巖棉又叫巖棉纖維,可根據需要制成相應的形狀,其用于外包層200中,設置于外包層200內且遠離救生圈的一側,對伴熱電纜110所散發的熱量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效果,以進一步提高熱補充效率。
優選地,所述外包層200采用三防布制成。三防布又可叫做防水三防布,采用其制作的外包層200具有防水、阻燃、耐高溫的效果,能有效保護加熱保護裝置蓋住的救生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外包層200包括尺寸相同的第一三防布層210和第二三防布層220,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和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均為方形結構,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和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的一側固定連接,其余三側可拆卸連接。第一三防布層210和第二三防布層220的一側固定連接,即第一三防布層210和第二三防布層220為一塊完整的三防布層,方便后續的其余三側的連接。其余三側采用可拆卸連接,方便加熱組件100的安裝。
本實施例中的外包層200不限于方形結構,也可以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結構。
作為本實施例的其中一種實施方案,本實施例的加熱保護裝置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緊貼所述加熱組件100并鄰近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和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的其余三側設置。該連接件可以是暗扣,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和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的其余三側通過暗扣扣合(圖中未示出),以實現將加熱組件100封裝于外包層200內。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種實施方案,除了所述的連接件之外,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的其余三側設置有第一密封條,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的其余三側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相配合的第二密封條,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可相互扣合(圖中未示出)。采用密封條對第一三防布層210和第二三防布層220的其余三側進行密封,方便加熱組件100的封裝,而且采用密封結構可以避免加熱組件100遭受外部潮濕環境的影響,同時避免加熱組件100產生的熱量擴散至外包層200外,影響對救生圈的加熱效果。
優選地,所述第一密封條和所述第二密封條的端部分別封合形成不能被打開的封合端,所述第一三防布層210和所述第二三防布層220上還設置有用于開合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的鎖頭(圖中未示出),以方便密封條的扣合和打開。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救生設備的加熱保護裝置是根據造船規范以及救生設備的安裝和使用要求而設計的,該加熱保護裝置用于保護救生設備如救生圈時,容易接近且易于使用,相當于救生圈的電熱“被子”,可直接蓋在救生圈上,使救生設備不被冰凍住,對寒冷環境中的救生圈具有保護作用;需要使用救生圈的時候,可以直接打開該電熱“被子”,拿出救生圈即可。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優選的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方案,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即不意味著本實用新型必須依賴上述實施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改進,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