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淺海潛水設備,特別是指一種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
背景技術:
潛水是一項深受許多旅客喜歡甚至于著迷的海洋運動,絢麗多彩的熱帶珊瑚及艷麗無比的海洋生物更是令許多人驚嘆不已,但礙于許多人們并不擅長于游泳及無法在水底下長時間逗留,因此只能借助壓縮空氣瓶及復雜操作培訓的專業人士,或是在能提供大型潛水觀賞船,或復雜潛水配備的高收費高級海洋度假會所才能得償所愿的享受這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底世界。
浮潛裝置的或多或少彌補了許多非游泳能手或專業人士的遺憾,浮潛容易掌握,甚至可以無師自通,浮潛初學者僅需要短時間了解少許技巧就可以使用浮潛三寶,浮潛三寶是指面鏡、呼吸管和腳蹼,因借助呼吸管解決游泳中最難掌握的換氣呼吸問題,同時,借助于漂浮的救生衣,人肯定會浮于水表層,所以浮潛比起學會游泳要容易得多。但是,浮潛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佩戴現有浮潛裝置的最大缺憾是無法真正的潛入水內,僅能漂浮在水面上比較遠距離的觀看美麗的海底生物及世界,而且水面上水波動遠比水底下激烈,導致視線曲折波動,嚴重影響了美感。
有鑒于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浮潛裝置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真正潛入水中,性價比高,安全性高的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其包括一浮板、一呼吸管、一充氣管及一可充氣放氣的救生衣,所述浮板連接一充氣袋,充氣袋具有一充氣口,所述呼吸管的一端穿伸凸出至浮板的上方,所述充氣管的一端與充氣袋連接,另一端與救生衣連接,該充氣管與救生衣連接的一端具有一調節開關,救生衣設有一排氣口。
所述浮板的頂部還設有一雙層防水罩,該雙層防水罩將凸出至浮板頂部的呼吸管進行罩蓋,雙層防水罩具有一內殼及一外殼,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氣流通道,內殼及外殼分別設有一進氣口,兩進氣口呈錯位設置。
所述的呼吸管凸伸出浮板的一端具有一倒j型通氣口,該倒j型通氣口與雙層防水罩內殼的進氣口相錯開。
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連接一咬嘴。
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連接一口鼻呼吸器,口鼻呼吸器具有一入氣口及一出氣口,入氣口及出氣口分別設有一單向閥,該入氣口與呼吸管連接。
所述呼吸管套在所述充氣管內,且呼吸管的兩端穿出該充氣管外。
所述的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還包括一可裝卸沙袋,該沙袋具有一可開合的開口。
所述沙袋的開口通過拉鏈、魔術粘、排扣中的任意一種進行開合。
所述救生衣上上有一安全扣。
所述浮板為硬泡沫材質,所述充氣袋嵌固在該浮板的底部,該充氣袋為橡皮套。
所述充氣管上的調節開關為旋鈕、按鈕或浮力調節器。
所述浮板與充氣袋為一體成型的金屬件,該金屬件內設有充氣室。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將呼吸管連接至帶有充氣袋的浮板上,保證潛水者可在水中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將充氣管由充氣袋連接至救生衣上,從而協助潛水者自動上浮,保證潛水安全。解決了現有浮潛裝置的不足,同時也無需借助昂貴,復雜的專業壓縮空氣瓶配備,其便攜式的特點使其在任何海域或水下,不受限制的就可以潛入水底達3-5米的安全深度,長時間不受空氣儲備的限制,這個深度的光線良好,可以清晰的欣賞,近距離觀察甚至被魚群包圍在內的畢生難忘的美好經歷。本發明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除了造價遠低于專業潛水器材,還具備便攜,輕巧及可重復使用的優點,只要一次性購買了全套裝置,便可隨時隨地的在任何的安全場地反復使用。本發明各部件的組合使用,使任何非專業潛水者或不會游泳的人員,均可以佩戴本發明自供氣潛水裝置,以可負擔的價格暢游海底世界,滿足了許多真正潛入海底美麗珊瑚世界的欲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呼吸管連接咬嘴。
圖2為本發明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另一立體示意圖,其中,呼吸管連接口鼻呼吸器。
圖4為圖3中,口鼻呼吸器的吸氣動作圖。
圖5為圖3中,口鼻呼吸器的呼氣動作圖。
圖6為本發明的沙袋結構示意圖。
符號說明:
浮板1通孔11
呼吸管2通氣口21
充氣管3調節開關31
救生衣4排氣口41安全扣42
充氣袋5充氣口51
雙層防水罩6內殼61進氣口611
外殼62氣流通道63進氣口621
咬嘴7
口鼻呼吸器8入氣口81出氣口82
沙袋9開口91。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其包括一浮板1、一呼吸管2、一充氣管3及一可充氣放氣的救生衣4。
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浮板1為硬泡沫材質或其他同等功能材質,使該浮板1可漂浮在海平面上,該浮板1的底部嵌固一具有充氣口51的充氣袋5,充氣袋5可為橡皮套或其他同等功能材質,。該充氣袋5其可儲存壓縮空氣,壓縮空氣使用自行車胎的充氣閥來充氣,浮板1與充氣袋5還可采用金屬材質,例如將浮板1與充氣袋5設計成一體成型的金屬件,該金屬件內形成一充氣室,充氣室連通充氣口,充氣袋5或充氣室內充滿壓縮空氣時,可進一步提升浮板1的漂浮能力。浮板1的中心具有一供所述呼吸管2伸出的通孔11。
所述呼吸管2的一端穿伸至浮板1的通孔11,并凸出至浮板1的上方,該呼吸管2凸伸出浮板1的一端具有一倒j型通氣口21,(j型通氣口21也可替換成其它防水的形狀),所述浮板1的頂面中心還設有一雙層防水罩6,該雙層防水罩6將凸出至浮板1頂部的呼吸管2進行罩蓋,避免海水灌入呼吸管2內。雙層防水罩6具有一內殼61及一外殼62,內殼61與外殼62之間形成一氣流通道63,內殼61及外殼62分別設有一進氣口611、621,兩進氣口611、621呈錯位設置,呼吸管2的倒j型通氣口21與雙層防水罩6內殼61的進氣口621相錯開。
呼吸管2的一端凸伸至浮板1頂部,另一端可如圖1所示連接一咬嘴7,咬嘴7可供潛水者咬住,通過口腔來呼吸來自海面上的新鮮空氣。呼吸管2除了可連接咬嘴7,還可如圖3所示,連接一口鼻呼吸器8,該口鼻呼吸器8具有一入氣口81及一出氣口82,入氣口81與呼吸管2連接,該口鼻呼吸器8的入氣口81及出氣口82分別設有一單向閥。潛水者可通過該口鼻呼吸器8連通呼吸管2通過口鼻來呼吸來自海面上的新鮮空氣,如圖4所示,當吸氣時,口鼻呼吸器8內的壓力小,入氣口81的單向閥開啟進氣,而出氣口82的閥門閉合。如圖5所示,當呼氣時,口鼻呼吸器8內的壓力大,出氣口82的單向閥向外開啟排氣,而入氣口81則閉合,這種口鼻呼吸器8稱為單向開啟雙閥結構,即,氣流僅限于單向流動,海面上的新鮮空氣進入口鼻呼吸器后,再由出氣口82排到水下,使潛水者可使用自然的口鼻呼吸模式,而不受限于單純的口腔呼吸模式。
所述充氣管3的一端連接在充氣袋5的底端,與充氣袋5相通,充氣管3的另一端可充放氣式的救生衣4連接,并且充氣管3于救生衣4連接的一端具有一調節開關31,該調節開關31可為一般的旋(按)鈕,或者設置專業的浮力調節器,本實施例以旋(按)鈕為例進行說明,當潛水者無法通過自身上游來浮出水面時,轉動旋鈕(或按下按鈕),充氣袋5內的壓縮空氣及可以直接灌入可充氣式的救生衣4中,使救生衣4浮力增大將潛水者自動上浮至水面。呼吸管2套在充氣管3內,且呼吸管2的兩端穿出該充氣管3外,充氣管3與救生衣4連接的一端于呼吸管2分離后形成一小管,所述的調節開關31設置在該小管上。
所述救生衣4如圖所示可為一可充放氣式的救生馬夾,該救生衣4具有一入口及一排氣口41,入口與充氣管3連接,為了增加救生衣4的安全性,該救生衣4上還設有一安全扣42。
如圖6所示,本發明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也可選配一個可充/卸的沙袋9來增加重力輔助潛水者下潛或卸掉海沙來減重輔助上浮,該沙袋9具有一可開合的開口91,開口91可通過拉鏈、魔術粘、排扣等方式進行開合。沙袋9的佩戴方式不限,可掛在潛水者的腰間,或者背在背上,或者帶在手上。
本發明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將浮板1及救生衣4通過呼吸管2及充氣管3相互連接運作保證潛水者的安全,呼吸管2及充氣管3形成一個雙通道的管道。
帶壓縮空氣的浮板1由硬泡沫,硬塑料件及橡皮組成,硬泡沫是漂浮主體,確保浮板1的通孔11是漂浮在海面上,而可防進水的倒j形的通氣口21則固定在浮板1上,加上雙層防水罩6的內殼1及外殼2錯位通氣口21的設計可徹底杜絕海水灌進通氣口21內。嵌在浮板1底下的充氣袋5則作為儲存壓縮空氣用,充滿壓縮空氣時能進一步提升整個漂浮通氣口的漂浮能力。
呼吸管2及充氣管3可采用較佳長度3-5米的軟管,同時該呼吸管2及充氣管3的軟管材質必須有一定的硬度并確保它無法扭結起來影響氣流的通暢。潛水者可通過這個呼吸管2連接咬嘴7用口腔來呼吸來自海面上的新鮮空氣(如圖1所示);或可選用單向開啟雙閥的口鼻呼吸器8連接較佳長度為3-5米的呼吸管2,潛水者可通過口鼻來呼吸來自海面上的新鮮空氣,當吸氣時,口鼻呼吸器8內的壓力小,來自入氣口81的單向閥開啟進氣,而出氣口82的閥門閉合(如圖4)。當呼氣時,口鼻呼吸器8內的壓力大,出氣口82的單向閥門向外開啟排氣,而入氣口81則閉合(如圖5);此結構因此命名單向開啟雙閥(即,氣流僅限于單向流動,由海面上進入口鼻呼吸器8后,再由口鼻呼吸器8排到水下。這種口鼻呼吸器8可以使潛水者使用自然的口鼻呼吸模式而不需要改用口腔呼吸模式。
可充放氣式的救生衣通過雙管道中的充氣管3與浮板1的充氣袋5的壓縮空氣聯通,該充氣管3配置了一個旋(按)鈕作為調整開關31,只要壓下按鈕或旋轉這個旋鈕,充氣袋5內的壓縮空氣就可以直接灌入可充氣式的救生衣4,使救生衣4充滿浮力將潛水者自動上浮至水面。為了保證潛水者潛水之前浮力不至于太大,灌充壓縮空氣前可加入少量水來填滿這小管道來減少浮力,打開旋鈕時,少量的水灌入可充氣式救生衣4也不影響其上浮力。本發明也可選配一個可充/卸的沙袋9來增加重力,輔助下潛或卸掉海沙來減重輔助上潛能力。潛水者也可選配其它更為專業的潛水輔助工具如浮力調節器,潛水腳蹼等來提高潛水者的水下游動能力。
通過本發明各部件的的組合使用,任何非專業潛水者或不會游泳的人員,均可以佩戴本發明便攜式自供氣潛水裝置,以可負擔的價格暢游海底世界,滿足了許多真正潛入海底美麗珊瑚世界的欲望。本發明不推薦用于深海潛水,原因是受制于呼吸管2及充氣管3的長度,非專業人員無法確切掌握上浮的專業知識,同時深海的危險因素更大,而且深海光線昏暗,必須另外配置光源等專業器材,因此本發明裝置較佳用于近海小于5米深度且配有救護人員的場地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協助一些不具備專業潛水資格能力,也不擅長游泳的普通游客能夠安全的近距離的欣賞并享受海底美景而設,因此裝配了協助潛水者自動上浮的可充、放氣救生衣4。因為浮潛及淺海潛水不屬于競技性活動,只要潛水者能夠安全的在水下呼吸自如,再加上腳蹼的助力及手臂的劃動,不擅長游泳的人員也可以緩慢,安全的呆在水下欣賞美景。輔助上浮的救生衣4連通充氣袋5能輕松的協助潛水人員想停止潛水時的上浮來最大的保障潛水人員的安全。由于是針對非專業潛水員,它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的簡單,與現有的浮潛裝置一樣的簡單,只不過由于是真正的潛入水里數米,它多了一個上浮的調節開關31讓潛水者若無法通過自身往上游來浮出水面時,可以開啟調節開關31使可充氣式的救生衣充氣,從而起到自動上浮的作用。儲存的壓縮空氣必須重新灌氣后才能重復使用,因此潛水者若還想再次潛入海里,盡量先靠自身的能力往上游出水面。若已經使用了調節開關31,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重新回到岸邊將充氣袋5重新充滿氣。壓縮空氣的量也可根據需要配置足以供2-3次的使用,但每次上浮后,潛水者也必須排放掉在可充氣式救生夾克的空氣以便再次順利下潛,使用者也必須同時確保充氣袋5內的壓縮空氣還夠下一次的使用,否則必須到岸邊重新灌足壓縮空氣以確保安全。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