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血液冷庫的裝置,尤其是一種應用于智能化血液冷庫自動傳送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主流的血液存儲冷庫采用的血液存取模式仍為操作人員進入冷庫內存取的模式,這種模式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
1.在存取過程中操作人員進出相應的存儲冷庫,易引起血液存儲冷庫內的溫度波動,導致所存儲血液發生固態凍融過程影響血液的質量。
2.血液存儲冷庫內的超低溫環境使存取過程極為不便,人員的冷凍防護措施使血液存取過程的效率受到嚴重影響。
3.人員進入冷庫內之后,外部相關人員容易誤操作鎖死冷庫,引起庫內操作人員的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化血液冷庫自動傳送裝置,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避免操作人員進出智能化血液冷庫存取血液,造成血液保存環境的溫度大幅度波動使存儲血液質量下降,規避操作人員凍傷風險,同時加快血液提取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智能化血液冷庫自動傳送裝置,所述智能化血液冷庫自動傳送裝置包括設于冷庫隔熱壁上的矩形孔、設置在冷庫內位于矩形孔處的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和設置在冷庫外位于矩形孔處的預存柜,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以及預存柜與矩形孔相對的一側上均設有相互連通的孔,所述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內設有第一矩形框架,預存柜內設有第二矩形框架,在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上設有經矩形孔跨越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的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上設有動力輸出模塊,所述動力輸出模塊驅動至少一組設于支撐裝置左右兩側的其中一側上的傳送裝置,所述傳送裝置上設有血柜載板組件,所述動力輸出模塊驅動傳送裝置,使傳送裝置帶動血柜載板組件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與預存柜之間來回移動。
本發明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分別設于支撐裝置前后兩側上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通過第一轉軸連接在支撐裝置前側左右兩側上的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之間,第二齒輪通過第二轉軸連接在支撐裝置后側左右兩側上的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之間,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在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上套有第一鏈條,第一鏈條與第一齒輪以及第二齒輪嚙合。
本發明所述的動力輸出模塊包括設于支撐裝置前側的電機固定板,電機固定板的下端設有電機,電機的軸線與第一轉軸的軸線平行,在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第三齒輪,在第一轉軸上與第三齒輪位置相對應處設有第五齒輪,在電機固定板上與第三齒輪位置相對應處設有鏈條孔,在第三齒輪與第五齒輪上套有第二鏈條,第二鏈條穿過鏈條孔分別與第三齒輪和第五齒輪嚙合,在電機固定板上設有與電機連接的控制板,所述電機與第三齒輪之間通過彈性聯軸器、第五轉軸連接,第三齒輪設于第五轉軸上,所述第五轉軸連接在設于電機固定板下端面左右兩側上的第五固定座以及第六固定座上。
本發明所述的支撐裝置包括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左右兩側上的第一縱梁、第二縱梁、第三縱梁和第四縱梁,所述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左側,第三縱梁和第四縱梁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的右側,所述第一縱梁與第四縱梁對稱設置,第二縱梁與第三縱梁對稱設置,第一固定座和第三固定座設置在第一縱梁的前后兩側上,第二固定座和第四固定座設置在第四縱梁的前后兩側上,在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之間的上方以及第三縱梁和第四縱梁之間的上方分別設有第五縱梁,第五縱梁通過至少二個支撐座分別固定在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上、第三縱梁和第四縱梁上。
本發明所述的血柜載板組件包括設于第一鏈條上并且與第一鏈條的上端鏈條部分連接固定的連接板、固定在連接板上的限位板以及設于限位板上的血框,在血框內均勻排列有與血液儲盒形狀和大小相適配的矩形位。
本發明所述的傳動裝置還包括設于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的第一鏈條張緊裝置,所述第一鏈條張緊裝置包括固定在與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同一側的第五縱梁上的第一張緊輪固定板,所述第一張緊輪固定板的豎直部上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條形調節通槽,第一條形調節通槽貫穿第一張緊輪固定板的左右兩側側面,在第一張緊輪固定板的左側面上設有第一調節板,第一調節板的左側面上端設有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設有豎向設置的螺孔,在第一延伸部上方設有固定在第一張緊輪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有與第一調節板的螺孔位置相對應的螺孔,所述第一固定塊與第一延伸部之間通過第一螺桿與第一延伸部上的螺孔以及第一固定塊上的螺孔螺紋連接,實現第一調節板與第一固定塊活動連接,在第一調節板上設有貫穿第一調節板左右兩側側面的第一調節板軸孔,在第一調節板軸孔以及第一條形調節通槽中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的左端經第一調節板軸孔從第一調節板的左側伸出,第三轉軸的右端經第一條形調節通槽從第一張緊輪固定板的豎直部的右側伸出,所述第三轉軸的左端上設有螺紋,第三轉軸的右端上設有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與第一齒輪以及第二齒輪設置在同一直線上,第四齒輪通過第一卡簧固定在第三轉軸上,第三轉軸的左端通過第一固定螺帽與第三轉軸左端上的螺紋螺紋連接,實現第三轉軸固定在第一調節板上,所述第四齒輪與第一鏈條的下端鏈條部分嚙合。
本發明所述的電機固定板的上端位于鏈條孔旁設有第二鏈條張緊裝置,所述第二鏈條張緊裝置包括L形的折角固定板,折角固定板的橫向部與電機固定板連接固定,在折角固定板的豎直部上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二條形調節通槽,第二條形調節通槽貫穿折角固定板的豎直部的左右兩側,在折角固定板的右側面上設有第二調節板,折角固定板的右側面前側設有固定連接的第二固定塊,第二固定塊上設有貫穿第二固定塊前后兩側側面的螺孔,在第二調節板的右側面前側設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上設有與第二固定塊上的螺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延伸部螺孔,第二固定塊與第二調節板之間通過第二螺桿與第二固定塊上的螺孔以及第二延伸部螺孔螺紋連接,使得第二調節板與第二固定塊活動連接,在第二調節板上設有與第二條形調節通槽連通的第二調節板軸孔,在第二調節板軸孔與第二條形調節通槽內設有第四轉軸,第四轉軸的右端設有螺紋,所述第四轉軸的左端經第二條形調節通槽從折角固定板的左側伸出,第四轉軸的右端經第二調節板軸孔從第二調節板的右側伸出,第四轉軸的右端通過第二固定螺帽與第四轉軸右端上的螺紋螺紋連接,實現第四轉軸固定在第二調節板上,第四轉軸的左端上設有通過第二卡簧固定在第四轉軸左端上的第六齒輪,第六齒輪與第三齒輪設置在同一直線上,第六齒輪與第二鏈條的后側鏈條部分嚙合。
本發明所述的傳送裝置設有兩組,分別對稱設置在支撐裝置的左右兩側,兩組傳送裝置的第一齒輪均設于一根第一轉軸上,兩組傳送裝置的第二齒輪均設于一根第二轉軸上。
本發明所述的限位板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彈性限制片,彈性限制片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向外彎折形成V字形彈性部,每個彈性限制片上的二個V字形彈性部的開口相對設置,在限位板的前側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限位擋片,限位擋片包括截面位L字形擋板,在L字形擋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連接L字形擋板豎直部以及橫向部的三角形連接部。
本發明所述的第二矩形框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豎梁、第二豎梁,所述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的上端高于血框,在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的上端分別設有與控制板連接的接近開關,接近開關設于血框的上方。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智能化血液冷庫正面的隔熱壁的適當位置設置跨越智能化血液冷庫內外部的傳送裝置,并通過傳送裝置將存于血框內待處理血液自動在智能化血液冷庫內外部傳送,避免因操作人員進出所述智能化血液冷庫引起內部溫度波動使存儲血液質量下降,并造成血液提取操作效率低下或相關人員安全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的位置圖。
圖2是本發明設于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內的第一矩形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設于預存柜內的第二矩形架及智能化的冷庫隔熱壁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兩組傳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1是本發明支撐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2是本發明支撐座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一鏈條張緊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動力輸出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第二鏈條張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一、第二轉軸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的血柜載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的智能化血液冷庫自動傳送裝置包括設于冷庫隔熱壁85上的矩形孔86、設置在冷庫內位于矩形孔86處的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4和設置在冷庫外位于矩形孔86處的預存柜6,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4以及預存柜6與矩形孔86相對的一側上均設有相互連通的孔,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4內設有第一矩形框架5,預存柜6內設有第二矩形框架7;
所述第一矩形框架5的前后兩側中部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一橫梁8、第二橫梁9;第二矩形框架7包括設于上端前后兩側的橫向設置的第三橫梁10和第四橫梁11以及縱向設置在左右兩側的第七縱梁51和第八縱梁53,第一橫梁8、第二橫梁9、第三橫梁10以及第四橫梁11均設于同一平面上,它們位于矩形孔86的下側孔邊緣處,
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橫梁8、第二橫梁9構成用于放置支撐裝置16的其中一個底部框架1,而第三橫梁10、第四橫梁11、第七縱梁51、第八縱梁53構成用于放置支撐裝置16的另一個底部框架,支撐裝置16經矩形孔86跨越在第一發地方啊發第一矩形框架第一矩形框架5和第二矩形框架7的支撐裝置16,第一矩形框架5和第二矩形框架6上,所述支撐裝置16上設有動力輸出模塊17,動力輸出模塊17驅動至少一組設于支撐裝置16左右兩側的其中一側上的傳送裝置2,所述傳送裝置2上設有血柜載板組件3,所述動力輸出模塊17驅動傳送裝置2,使傳送裝置2帶動血柜載板組件3在智能化血液冷庫緩沖柜4與預存柜6之間來回移動。
如圖5所示,支撐裝置16包括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5和第二矩形框架7左右兩側上的第一縱梁12、第二縱梁13、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所述第一縱梁12和第二縱梁13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5和第二矩形框架7左側,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設置在第一矩形框架5和第二矩形框架7的右側,所述第一縱梁12與第四縱梁15對稱設置,第二縱梁13與第三縱梁14對稱設置,第一縱梁12、第二縱梁13、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均與第一橫梁8、第二橫梁9、第三橫梁10、第四橫梁11接觸并固定。
在第一縱梁12和第二縱梁13之間的上方以及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之間的上方還可分別設有第五縱梁24,第五縱梁24通過至少二個支撐座23分別固定在第一縱梁12和第二縱梁13上、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上,兩個第五縱梁24平行設置并且其上緞面用于撐托傳送裝置2的兩個第一鏈條21的上側鏈條部分。
如圖4和圖10所示,每組傳動裝置2包括分別設于支撐裝置16前后兩側上的第一齒輪37、第二齒輪42,所述第一齒輪37通過第一轉軸18連接在第一縱梁12以及第四縱梁15的前側上的第一固定座35、第二固定座36之間,第二齒輪42通過第二轉軸19連接在地一縱梁12以及第四縱梁15的后側上的第三固定座40、第四固定座41之間,第一固定座35和第二固定座26設置在相對應的位置上,第三固定座40和第四固定座41設置在相對應的位置上,第一齒輪37和第二齒輪42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在第一齒輪37和第二齒輪42上套有第一鏈條21,第一鏈條21與第一齒輪37以及第二齒輪42嚙合。
每組傳動裝置2還包括安裝在第五縱梁24內側面上、第一齒輪37與第二齒輪42之間的第一鏈條張緊裝置26。
本發明的傳動裝置2優選設有兩組,分別對稱設置在支撐裝置16的左右兩側,兩組傳送裝置2的第一齒輪37均設于一根第一轉軸18上,兩組傳送裝置2的第二齒輪42均設于一根第二轉軸19上。
如圖8所示,動力輸出模塊17設置在支撐裝置16的前側下端,動力輸出模塊17包括設于支撐裝置16前側下端的電機固定板27,電極固定板27固定在第一縱梁12、第二縱梁13、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上,在電機固定板27的下端設有電機28,電機28的軸線與第一轉軸18的軸線平行,并且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在電機28的輸出軸上設有經彈性聯軸器29、第五轉軸30連接的第三齒輪34,第五轉軸30連接在設于電機固定板27下端面左右兩側上的第五固定座31以及第六固定座32的圓形孔87上,在第一轉軸18上與第三齒輪34位置相對應處設有第五齒輪38,在電機固定板27上與第三齒輪34位置相對應處設有鏈條孔90,在第三齒輪34與第五齒輪38上套有第二鏈條20,第二鏈條20穿過鏈條孔90分別與第三齒輪34和第五齒輪38嚙合,在電機固定板27上設有與電機28連接的控制板56。
如圖7所示,第一鏈條張緊裝置26包括固定在與第一齒輪37和第二齒輪42相同一側的第五縱梁24上的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左側面上端設有凸出的第一延伸部94,在第一延伸部94以及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上設有貫通兩者的第七螺孔91,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通過螺栓經第七螺孔91固定在第五縱梁24內側面上,所述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豎直部上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條形調節通槽71,第一條形調節通槽71貫穿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左右兩側側面,在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左側面上設有第一調節板65,第一調節板65的兩側分別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二腰形孔72、第三腰形孔73,第一調節板65可通過螺栓經第二腰形孔72、第三腰形孔73固定在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左側面上,第一調節板65可沿堤一張緊輪固定版63的左側面上下移動,第一延伸部94上設有豎向設置的螺孔,在第一延伸部94上方設有固定在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上的第一固定塊67,所述第一固定塊67上設有與第一調節板65的螺孔位置相對應的螺孔,當第一固定塊67與第一調節板65接合后,兩者的螺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述第一固定塊67與第一延伸部94之間通過第一螺桿69與第一延伸部94上的螺孔以及第一固定塊67上的螺孔螺紋連接,實現第一調節板65與第一固定塊67活動連接,在第一調節板65上設有貫穿第一調節板65左右兩側側面的第一調節板軸孔75,在第一調節板軸孔75以及第一條形調節通槽71中設有第三轉軸66,第三轉軸66的左端經第一調節板軸孔75從第一調節板65的左側伸出,第三轉軸66的右端經第一條形調節通槽71從第一張緊輪固定板63的豎直部的右側伸出,所述第三轉軸66的左端上設有螺紋,第三轉軸66的右端上設有第四齒輪64,所述第四齒輪64與第一齒輪37以及第二齒輪42設置在同一直線上,第四齒輪64通過第一卡簧70固定在第三轉軸66上,第三轉軸66的左端通過第一固定螺帽68與第三轉軸66左端上的螺紋螺紋連接,實現第三轉軸66固定在第一調節板65上,所述第四齒輪64與第一鏈條21的下端鏈條部分嚙合。
通過扭動第一螺桿69上下調節第一調節板65的高度,第一調節板65的高度改變引起貫穿第一調節板65的第三轉軸66的高度改變,進一步使套設于第三轉軸66上的第四齒輪64的高度發生改變,第四齒輪64高度發生改變使與其嚙合的第一鏈條21的松緊程度發生變化。
如圖9所示,電機固定板27的上端位于鏈條孔90旁設有第二鏈條張緊裝置33,第二鏈條張緊裝置33包括L形的折角固定板81,折角固定板81的橫向部與電機固定板27連接固定,在折角固定板81的豎直部上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貫穿折角固定板81的豎直部的左右兩側,在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的前側上下兩側、折角固定板81的豎直部上設有第六螺孔85,在折角固定板81的豎直部的右側面上設有第二調節板80,折角固定板81的右側面前側設有第二固定塊78,第二固定塊78通過螺絲穿過第二固定塊78與第六螺孔85螺紋連接,實現第二固定塊78與這家哦固定板81的相互固定,第二固定塊78上設有貫穿第二固定塊78前后兩側側面的螺孔,在第二調節板80的右側面前側設有第二延伸部93,第二延伸部93上設有與第二固定塊78上的螺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延伸部螺孔,第二固定塊78與第二調節板80之間通過第二螺桿79與第二固定塊78上的螺孔以及第二延伸部螺孔螺紋連接,使得第二調節板80與第二固定塊78活動連接,在第二調節板80上設有對稱設置的第四腰形孔77,第四腰形孔77橫向設置在,第二調節板80通過螺栓經第四腰形孔77與折角固定板81螺紋連接,實現第二調節板80與折角固定板81的固定,第二調節板80可沿折角固定板81豎直部的右側面前后移動,在第二調節板80上設有與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連通的第二調節板軸孔95,在第二調節板軸孔95與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內設有第四轉軸83,第四轉軸83的右端設有螺紋,所述第四轉軸83的左端經第二條形調節通槽92從折角固定板81的左側伸出,第四轉軸83的右端經第二調節板軸孔95從第二調節板80的右側伸出,第四轉軸83的右端通過第二固定螺帽76與第四轉軸83右端上的螺紋螺紋連接,實現第四轉軸83固定在第二調節板80上,第四轉軸83的左端上設有通過第二卡簧84固定在第四轉軸83左端上的第六齒輪82,第六齒輪82與第三齒輪34設置在同一直線上,第六齒輪82與第二鏈條2的后側鏈條部分嚙合。
通過扭動第二螺桿79前后調節第二調節板80的位置,第二調節板80的前后位置改變引起貫穿第二調節板80的第四轉軸83的前后位置改變,進一步使套設于第四轉軸83上的第六齒輪82的前后位置發生改變,第六齒輪82前后位置改變使豎直設置且與第六齒輪82嚙合的第二鏈條20的松緊程度發生變化。
如圖6-1和6-2所示,支撐座23由兩個對稱設置的L字形結構組成,L字形結構包括下橫臂61、豎直臂57,在豎直臂57靠近上端處設于與下橫臂61延伸方向相反的上橫臂60,在下橫臂61上設有第四螺孔62以將其固定在第一縱梁12、第二縱梁13、第三縱梁14和第四縱梁15上,在豎直臂57的上端具備限制作用的延長部58,在延長部58上設有用于固定第五縱梁24的第三螺孔59,所述上橫臂60的寬度為第五縱梁24寬度的一半,所述支撐座23沿所述第一縱梁12,第二縱梁13、第三縱梁14、第四縱梁15長度方向設置,通常成對使用以限制并固定第五縱梁24。
如圖11所示,所述血柜載板組件3包括設于第一鏈條21上并且與第一鏈條21的上端鏈條部分連接固定的連接板44、固定在連接板44上的限位板45以及設于限位板45上的血框46,在血框46內均勻排列有與血液儲盒形狀和大小相適配的矩形位49,所述連接板44的橫向部兩端設有第一螺孔47,連接板44通過螺絲與第一螺孔47螺紋連接,使第一鏈條21與連接板44連接固定;在連接板44的橫向部上設有若干第二螺孔48,限位板45上設于若干與第二螺孔48相對應的螺孔,限位板45通過螺絲分別與第二螺孔48以及自身上的螺孔螺紋連接,實現連接版44與限位板45連接固定;限位板45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彈性限制片88,彈性限制片88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向外彎折形成V字形彈性部96,每個彈性限制片88上的二個V字形彈性部96的開口相對設置,在限位板45的前側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限位擋片89,限位擋片89包括截面位L字形擋板97,在L字形擋板97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連接L字形擋板97豎直部以及橫向部的三角形連接部98,血框46放置在限位板45上由限位擋片89及彈性限制片88包圍所形成的區域上,在血框46的四周設有向上彎折的折邊50。
如圖1和圖3所示,第二矩形框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豎梁52、第二豎梁54,所述第一豎梁52、第二豎梁54的上端高于血框46的折邊50,在第一豎梁52、第二豎梁54的上端分別設有與控制板56連接的接近開關55,接近開關55設于血框46的上方,其與電機28形成反饋機制,電機28通過系列傳動帶動血框46移動至接近開關55下方感應范圍,接近開關55感應到血框46的折邊50,表明血框46已移動至傳送裝置2的最外部位置,電機28停止工作。
在血液存取過程中,控制板56控制電機28工作,電機28通過彈性聯軸器29帶動所述第五轉軸30轉動,第五轉軸30轉動帶動第三齒輪34轉動,第三齒輪34轉動通過第二鏈條20帶動第五齒輪38轉動,第五齒輪38轉動帶動第一轉軸18轉動,第一轉軸18轉動帶動設于其兩端的第一齒輪37同線速度轉動,第一齒輪37同線速度轉動帶動分別與其嚙合的第一鏈條21同步移動,最終使固定于第一鏈條21上的血框46前后同步移動,完成待處理血液進出所述智能化血液冷庫的目的,避免操作人員進入所述智能化血液冷庫,防止智能化血液冷庫內溫度大幅波動,提升了存取效率及人員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