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電氣設備高空作業安全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懸掛裝置及檢修裝置。
背景技術:
話說:“經濟要發展,電力需先行。”隨著工農業和科技的發展,以及《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貫徹實施,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變壓器在檢修過程中,經常遇到灑落的絕緣油造成變壓器頂部作業面溜滑,檢修人員在實施作業或移動走位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踏空、摔跌的危險,導致高空墜落事故時有發生,給檢修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然而由于變壓器結構的特性,以及安裝位置的需求,變壓器周圍沒有適合的系掛保證人身安全的安全帶保險繩的系掛點。加之安全帶禁止系在移動或不牢固的物件上,以及不能高掛低用的特性。因此,在變壓器的檢修、更換時,如何降低安全風險、簡化操作流程、以及快速移動等問題,成為了行業內關注的焦點。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懸掛裝置及檢修裝置,以有效地改善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懸掛裝置,包括:底板、支撐架、懸掛架和起吊裝置。所述底板與所述支撐架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懸掛架與所述支撐架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支撐架和所述懸掛架均為可調節支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開關,所述懸掛架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開關,所述懸掛架與所述起吊裝置可拆卸連接,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用于放置起重物的載物區,所述載物區內設置有緩沖層。其中,所述第一調節開關用于調節所述支撐架的長度,所述第二調節開關用于調節所述懸掛架的長度。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一支撐臂和所述第二支撐臂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兩端,所述第一支撐臂的一端與所述底板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臂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與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懸掛裝置還包括:第一加強桿和第二加強桿,所述第一加強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臂與所述底板之間,所述第二加強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臂與所述底板之間。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述懸掛裝置還包括:第三加強桿和第四加強桿,所述第三加強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臂與所述懸掛架之間,所述第四加強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臂與所述懸掛架之間。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起吊裝置包括鋼絲繩電動葫蘆,所述鋼絲繩電動葫蘆與所述懸掛架可拆卸間接。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懸掛裝置還包括:至少兩個轉動輪,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轉動輪,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轉動輪。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轉動輪,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另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轉動輪,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一端的兩個轉動輪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一端的兩側,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另一端的兩個轉動輪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另一端的兩側。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轉動輪均為可折疊轉動輪,所述底板上對應設置有用于收納每個所述轉動輪的凹槽。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懸掛裝置還包括:推手,所述推手設置于所述底板的一側。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檢修裝置,包括:上述的懸掛裝置和與該懸掛裝置配套使用的檢修工具。所述檢修工具用于拆卸或者安裝所述懸掛裝置中的底板、支撐架、懸掛架和起吊裝置,所述懸掛裝置的底板上開設有用于收納所述檢修工具的容納槽,所述檢修工具置于所述容納槽中。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懸掛裝置及檢修裝置,其中,所述懸掛裝置包括:底板、支撐架、懸掛架和起吊裝置。第一方面,底板與支撐架之間、支撐架與懸掛架之間、懸掛架與起吊裝置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使得該懸掛裝置在運輸和搬運時,十分便捷。第二方面,所述支撐架和所述懸掛架均為可調節伸縮支架,進一步加強了運輸和搬運時的便捷性,還增加了該懸掛裝置的適用性,在使用該懸掛裝置時,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架以及懸掛架的長度來滿足不同的作業需求。第三方面,所述底板上不僅設置了供起重物停放的載物區,而且所述載物區內還設置有緩沖層,該緩沖層不僅可以減緩起重物與底板的接觸壓力,更好地保護其起重物不受損耗,而且還可以減小緩起重物與底板接觸的碰撞聲,低到降低噪音的功效。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實施例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通過附圖所示,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放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明的主旨。
圖1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懸掛裝置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懸掛裝置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懸掛裝置中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懸掛裝置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懸掛裝置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檢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懸掛裝置;20-底板;21-緩沖層;22-推手;30-支撐架;31-第一調節開關;32-第一支撐臂;33-第二支撐臂;40-懸掛架;41-第二調節開關;42-第一加強桿;43-第二加強桿;44-第三加強桿;45-第四加強桿;50-起吊裝置;61-第一輪;62-第二輪;63-第三輪;64-第四輪;70-檢修裝置;71-容納槽;80-檢修工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懸掛裝置10,請參閱圖1和圖2。該懸掛裝置10包括:底板20、支撐架30、懸掛架40和起吊裝置50。
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底板20的形狀為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為了避免使用者在搬運或者使用底板20的過程中,被底板20的邊角撞傷,或者為了避免與底板20一同運輸的別的物體受損。所述底板20的邊角可以是均經過圓角處理,例如均經過半徑R為3cm的圓角過渡,呈曲線狀。所述底板20可以為木質底板20,也可以為金屬底板20,還可以為塑料底板20,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底板20為金屬底板20,例如由不銹鋼材質制成。
其中,所述底板20上設置有載物區,該載物區可以用于盛放起重物,其中,該載物區可以是所述底板20的表面,也可以是在所述底板20的表面上設置的置物平臺,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載物區為底板20的表面。
于本實施例中,為了減緩起重物與底板20的接觸壓力,更好地保護其起重物不受損耗,所述底板20上設置有緩沖層21,進一步地,優選,所述緩沖層21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中間位置。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沖層21,可以是塑料層,也可以是橡膠層,或者別的其它具有緩沖效果的材質。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緩沖層21為橡膠層。所述緩沖層21可以是直接置于所述載物區內,也可以是通過粘合及連接件等方式設置于所述載物區內,于本實施例中,不作進一步限定。
于本實施例中,由于優選地,所述底板20由金屬材質制成,當起重物為金屬、陶瓷、或者玻璃等材質制成的物體時,例如變壓器,該緩沖層21不僅可以減緩起重物與底板20的接觸壓力,更好地保護其起重物不受損耗,而且還可以減小緩起重物與底板20接觸的碰撞聲,低到降低噪音的功效。
所述支撐架30用于支撐起重物,或者支撐高空作業的檢修人員。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30與所述底板20連接,進一步地,為了方便移動該懸掛裝置10,優選地,所述支撐架30與所述底板20可拆卸連接。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支撐架30的形狀為柱狀形。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支撐架30由金屬材質制成,例如由不銹鋼材質制成。
為了便于運輸和移動,所述支撐架30優選為可調節支架,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30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開關31,所述第一調節開關31,用于調節所述支撐架30的長度。例如,逆時針調節該第一調節開關31時,該支撐架30處于可伸縮狀態。例如,向上用力時,支撐架30為拉伸狀態,向下用力時,支撐架30為收縮狀態。當支撐架30的高度調節到合適位置時,順時針調節第一調節開關31,將其固定住。
其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30的長度是可以調節的,相對于不能調節的支撐桿來說,不僅便于運輸,而且可以增強該懸掛裝置10的適用性,在使用該懸掛裝置10時,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架30的長度來滿足不同的作業需求。
所述懸掛架40用于懸掛起重物,或者懸掛高空作業的檢修人員。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懸掛架40與所述支撐架30連接,進一步地,為了方便移動該懸掛裝置10,優選地,所述支撐架30與所述懸掛架40可拆卸連接。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懸掛架40的形狀為柱狀形。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懸掛架40由金屬材質制成,例如由不銹鋼材質制成。
為了便于運輸,所述懸掛架40優選為可調節支架,進一步地,所述懸掛架40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開關41,所述第二調節開關41,用于調節所述懸掛架40的長度。例如,逆時針調節該第二調節開關41時,該懸掛架40處于可伸縮狀態。例如,向右用力時,懸掛架40為拉伸狀態,向左用力時,懸掛架40為收縮狀態。當懸掛架40的高度調節到合適位置時,順時針調節第一調節開關31,將其固定住。
其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懸掛架40的長度是可以調節的,相對于不能調節的懸掛桿來說,不僅便于運輸,而且可以增強該懸掛裝置10的適用性,在使用該懸掛裝置10時,可以通過調節懸掛架40的長度來滿足不同的作業需求。
其中,所述第一調節開關31與所述第二調節開關4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于本實施例中,不作就進一步限定。
所述起吊裝置50用于起吊起重物,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起吊裝置50與所述懸掛架40可拆卸連接。所述起吊裝置50可以是目前市面上廣泛使用的用于起吊重物的電動葫蘆,例如鋼絲繩電動葫蘆、群吊電動葫蘆、微型電動葫蘆等。其中,鋼絲繩電動葫蘆是一種輕小起重機械,它具有機體質量輕,機件硬度高,靈活性好,磨損小等特點,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起吊裝置50為鋼絲繩電動葫蘆。
其中,應當理解的是,所述底板20、所述支撐架30和所述懸掛架40的形狀以及使用的材質等不應理解成是對本發明的限制,以上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而示出的實施例而已。例如,所述底板20的形狀還可以是棱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為了避免累贅,此處不再一一舉例。
為了便于移動該懸掛裝置10以及置于底板20上的起重物,所述懸掛裝置10還包括:轉動輪。其中,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轉動輪,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轉動輪。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轉動輪,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另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轉動輪。其中,為了便于區分,將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一端的兩個所述轉動輪命名為第一輪61和第三輪63,將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另一端的兩個所述轉動輪命名為第二輪62和第四輪64,如圖3所示。其中,第一輪61和第三輪63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一端的兩側,第二輪62和第四輪64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底部的另一端的兩側。
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每個所述轉動輪均為可折疊轉動輪,即該轉動輪可以相對于底座轉動。其中,所述底座上對應設置有用于收納每個所述轉動輪的凹槽,當所述底板20需要固定在某一位置時,此時在安裝支撐架30以及懸掛架40之前,將底板20上的轉動輪折疊收納于對應的凹槽中。當底板20沒有連接第一支撐臂32、第二支撐臂33等時,該底板20可以當做一個平板車使用,如圖3所示。
為了便于推動該底板20,所述底板20上還設置有推手22,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推手22為一個倒U型的結構。該推手22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一側,該推手22可以是與該底板20可拆卸連接,也可以是固定連接,還可以是一體成型等,在此,不作進一步限定。
其中,為了增加該底板20的靈活性,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四個轉動輪中,有兩個制動輪,兩個自由輪。例如,在底板20的推行方向上,前面的兩個車輪為制動輪,后面的兩個車輪為自由輪。即第一輪61和第三輪63為制動輪,第二輪62和第四輪64為自由輪。
應當理解的是,所述轉動輪的的數量、以及推手22的形狀、設置位置等不應理解成是對本發明的限制。例如當推手22的位置發生變化時,所述制動輪和自由輪的關系也將發生變化。例如當將推手22置于所述底板20的另一側時,此時,第一輪61和第三輪63為自由輪,第二輪62和第四輪64為制動輪。為了避免累贅,此處不再一一舉例。
為了加強該懸掛裝置10的承重性能,進一步保障起重物以及高空作業的檢修人員的安全性。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懸掛裝置10還包括:第一加強桿42和第三加強桿44。
所述第一加強桿42設置于所述支撐架30與所述底板20之間,用于加強支撐架30與所述底板2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桿42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架30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加強桿42的另一端與所述底板20可拆卸連接,如圖2所示。
所述第三加強桿44設置于所述支撐架30與所述懸掛架40之間,用于加強支撐架30與所述懸掛架4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強桿44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架30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三加強桿44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40的一端可拆卸連接。
作為另外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支撐架30包括:第一支撐臂32和第二支撐臂33,請參閱圖4和圖5。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臂32的一端與所述底板20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臂32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40的一端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二支撐臂33的一端與所述底板20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臂33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40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臂32和所述第二支撐臂33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20的兩端。
為了加強該懸掛裝置10的承重性能,進一步保障起重物以及高空作業的檢修人員的安全性。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懸掛裝置10還包括:第二加強桿43和第四加強桿45,如圖4所示。
所述第一加強桿42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臂32與所述底板20之間,用于加強第一支撐臂32與所述底板2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桿4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臂32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加強桿42的另一端與所述底板20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二加強桿43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臂33與所述底板20之間,用于加強第二支撐臂33與所述底板2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強桿43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臂33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加強桿43的另一端與所述底板20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三加強桿44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臂32與所述懸掛架40之間,用于加強第一支撐臂32與所述懸掛架4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強桿4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臂32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三加強桿44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40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四加強桿45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臂33與所述懸掛架40之間,用于加強第二支撐臂33與所述懸掛架40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加強桿45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臂33可拆卸連接,所述第四加強桿45的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架40可拆卸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檢修裝置70,如圖6所示。該檢修裝置70包括檢修工具80和上述任意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掛裝置10。
所述檢修工具80用于拆卸或者安裝所述懸掛裝置10中的底板20、支撐架30、懸掛架40、起吊裝置50等。該檢修工具80是與該懸掛裝置10配套使用的,這樣,在需要拆卸或者安裝該懸掛裝置10時,不至于因工具不匹配,導致無法順利實現拆卸或者安裝,亦或者為了找尋合適的工具而耽誤不少的時間,從而耽誤了搶修作業,造成損失。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檢修工具80包括:工具盒和工具。所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扳手、老虎鉗、螺絲刀等。其中,所述工具盒用于盛裝所述工具。
所述懸掛裝置10中的底板20上設置有用于收納所述檢修工具80的容納槽71,所述檢修工具80不使用或使用完畢時,置于所述容納槽71內,需要使用時,從所述容納槽71中取出。
綜上所述,本方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懸掛裝置及檢修裝置。所述懸掛裝置包括:底板、支撐架、懸掛架和起吊裝置等。第一方面,底板與支撐架之間、支撐架與懸掛架之間、懸掛架與起吊裝置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使得該懸掛裝置在運輸和搬運時,十分便捷。第二方面,所述支撐架和所述懸掛架均為可調節伸縮支架,進一步加強了運輸和搬運時的便捷性,還增加了該懸掛裝置的適用性,在使用該懸掛裝置時,可以通過調節支撐架以及懸掛架的長度來滿足不同的作業需求。第三方面,所述底板上不僅設置了供起重物停放的載物區,而且所述載物區內還設置有緩沖層,該緩沖層不僅可以減緩起重物與底板的接觸壓力,更好地保護其起重物不受損耗,而且還可以減小緩起重物與底板接觸的碰撞聲,低到降低噪音的功效。第四方面,該懸掛裝置還設置有強化懸掛裝置承重性能,進一步保障起重物以及高空作業的檢修人員的安全性的第一加強桿、第二加強桿、第三加強桿和第四加強桿。第五方面,為了便于移動起重物等,所述底板還設有轉動輪以及推手,使得該底板可以當做一個平板車使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懸掛裝置不僅結構簡單,還具備便于運輸、移動,適用性強,功能全面等諸多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