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捕絲器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機械中,通常需要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對紗線的前進提供必要的主動輸送,以保證在整個紗線前進過程中紗線的張力是一定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包括導絲盤和分絲輥。導絲盤構成為表面為金屬材質的圓柱體,其直接受電機驅動以旋轉。分絲輥為可自由旋轉的棍狀體。導絲盤與分絲輥呈平行并彼此相隔一定距離設置。紗線在被從前道工序處理完之后,在導絲盤和分絲輥上纏繞若干圈,然后被輸送到后道工序。導絲盤的旋轉將纏繞在其上的紗線主動向后道工序輸送。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后道工序經常會發生紗線斷裂的問題。紗線斷裂后,由于前道工序中的紗線一直在不停地被供給,因此造成紗線無休止地纏繞在導絲盤上。這樣,電機超負荷運轉將導致電機受到損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改進現有技術中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使得可以可靠地以及高成功率地防止紗線斷裂時導絲盤上紗線過度地纏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方案,一種具有捕絲器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包括間隔開平行設置的導絲盤和分絲輥,所述分絲輥上設置有捕絲器,所述捕絲器包括沿著分絲輥表面向外延伸的爪體。
根據本方案,捕絲器的設置可以有效地捕捉到紗線斷裂時的紗線,并且通過自身被動地旋轉將紗線掛在捕絲器上,防止紗線被纏繞在導絲盤上造成超負荷運轉。
為了使捕絲器不會干擾紗線正常狀態下的輸送,并且為了能有效的進行紗線生頭,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案,所述捕絲器進一步位于靠近分絲輥根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個方案,所述捕絲器的所述爪體構成為齒狀。齒狀的爪體將增加捕絲器的作用范圍,能明顯地增加捕絲的成功率。
鑒于該具有捕絲器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能夠快速的安裝和拆卸捕絲器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個方案,所述捕絲器進一步包括套設在所述分絲輥上的環體,所述爪體設置在所述環體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個方案,所述環體內側設有球體,所述球體通過彈簧與所述環體內側連接。這樣,捕絲器可能有效地根據不同的工藝需求,被容易地移動到期望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個方案,所述分絲輥表面設有沿分絲輥圓周方向上分布的環狀凹槽。一般有幾個捕絲器需要較長時間內被安置的固定位置,通過凹槽的設置與所述環體內側的球體進行配合,因此可更穩定地將捕絲器設置在期望的位置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具有捕絲器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示意性示出本發明的捕絲器的一種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中:1、導絲盤,2、分絲輥,3、捕絲器,4、墻板,5、環體,6、爪體,7、球體,8、環狀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存在于拉伸變形機中。所謂的拉伸變形機的功能為通過加熱、冷卻、紗線主動供給裝置、假捻、卷繞等工序對紗線進行變形和拉伸。紗線主動供給裝置主要實現對紗線的拉伸。
已知的紗線主動供給裝置由導絲盤1和分絲輥2組成。導絲盤1和分絲輥2以一定距離隔開設置,分別為圓柱體形。導絲盤1的直徑大于分絲輥2的直徑,二者的長度基本相同。其中導絲盤1直接設置在一未被示出的電機的旋轉軸上,以使電機可直接驅動導絲盤1旋轉,而分絲輥2不受任何驅動裝置驅動。紗線同時在導絲盤1和分絲輥2上纏繞數圈,并且紗線在導絲盤1上為部分卷繞(包纏角小于300),紗線在分絲輥2上部分卷繞(包纏角小于300°)。在導絲盤1表面和紗線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下,導絲盤1的旋轉將帶動沿線向下游方向運動。同時在分絲輥2和紗線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下,紗線也隨之帶動分絲輥2旋轉。
如圖1所示,分絲輥2上安裝有一捕絲器3。這里對位置的要求在于,捕絲器3不能干擾到紗線在被正常供給時若干卷繞圈所占的空間,并且不能影響到生頭時紗線被掛上分絲輥2的便捷。因此,作為優選,捕絲器3被安放在分絲輥2靠近根部的位置。這里所說的根部,參照分絲輥1與導絲盤2共同安裝在墻板4上而言,越靠近墻板4的位置則視為根部,越遠離墻板4的位置則視為頂部。
下面結合圖2對捕絲器3的結構作出說明。捕絲器3由環體5和爪體6組成。環體5的直徑略微大于分絲輥2的直徑,以便能套設在分絲輥2上。沿著環體5的圓周外表面分布著若干沿著徑向延伸的爪體6。爪體6朝向環的外表面凸起,其數量可為一個、兩個或三個及三個以上。優選地,所述爪體6上分布有齒,該齒分布在爪體的四周,以獲得在捕捉紗線時更廣的作用面以及更高的捕捉成功率。
作為進一步優選,環體5的內側設有球體7,該球體7通過一未被示出的彈簧與環體5的內部連接。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捕絲器3安裝在分絲輥2上時,在彈簧推力的作用下,球體7可抵靠在分絲輥2的外表面上,從而捕絲器3能夠更有效的穩定在分絲輥2上。進一步,分絲輥2上沿圓周方向設有環狀凹槽8。捕絲器3被安放在環狀凹槽8的位置上時,通過球體和環狀凹槽8的配合,捕絲器3可更加穩定的定位在分絲輥2上。環狀凹槽8的設置位置以及數量可根據實際紗線生產需求設置,例如,對需要卷繞圈數較少的紗線,如滌綸,環狀凹槽8可更加靠近分絲輥2的根部和頂部之間。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捕絲器3也可能只由爪體構成,這種情況下,爪體6直接設置在分絲輥2上或者爪體6與分絲輥2一體設計而成,因此捕絲器不被局限于必須由環體和爪體構成。
以上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