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粉料儲運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雙聯粉料斗。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粉料儲存和運輸中,不管是粉料的解包還是儲存運輸,很多工序都是通過人力實現的,經常在類似水泥生產的企業會出現工人掉入儲存有粉料的儲料斗中,造成工傷事故,嚴重者危及生命;另外現在的儲料斗都是根據儲料斗的容積來斷定容量,在儲料斗中的粉料使用一部分后,會帶來容積不確定等因素,給生產整備工作帶來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聯粉料斗,目的是用來提高粉料的儲存運輸的安全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聯粉料斗,包括雙料斗本體,所述雙料斗本體由上斗體和下斗體組成,其中所述上斗體與下斗體焊接在一起,且所述上斗體呈圓柱形,下斗體呈圓錐形,所述上斗體上端一側設有順料斗,且順料斗通過螺栓與上斗體連接,所述順料斗傾斜設置,所述上斗體上端另一側設有解包口組件,且所述解包口組件下端與上斗體通過螺釘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斗體下端設有格柵,所述解包口組件下方設有網柵骨架。
優選的,所述下斗體側壁上設有觀察清理窗。
優選的,在其中一側的觀察清理窗上方設有料位計,且料位計通過螺栓與下斗體連接。
優選的,所述下斗體下方設有斗體接口部分,且斗體接口部分與下斗體通過螺栓連接。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雙聯粉料斗,包括雙料斗本體,所述雙料斗本體由上斗體和下斗體組成,其中所述上斗體與下斗體焊接在一起,且所述上斗體呈圓柱形,下斗體呈圓錐形,所述上斗體上端一側設有順料斗,且順料斗通過螺栓與上斗體連接,所述順料斗傾斜設置,所述上斗體上端另一側設有解包口組件,且所述解包口組件下端與上斗體通過螺釘連接,所述上斗體下端設有格柵,所述解包口組件下方設有網柵骨架,通過傾斜設置順料斗以及格柵和網柵骨架的設置,有效保證了工人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所述下斗體側壁上設有觀察清理窗,方便了對雙料斗本體內的粉料的觀察及清理;在其中一側的觀察清理窗上方設有料位計,實現了對雙料斗本體內粉料含量的統計;所述下斗體下方設有斗體接口部分,方便出料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該雙聯粉料斗主視圖;
圖2是該雙聯粉料斗左視圖;
圖3是A向1:10放大圖;
圖4是B向1:10放大圖;
圖5是C位置局部放大圖;
圖6是D位置局部放大圖;
圖7是E位置局部放大圖;
圖8是F位置局部放大圖;
其中:
1、雙料斗本體;10、上斗體;11、下斗體;10-1、順料斗;10-2、解包口組件;10-3、網柵骨架;10-1-1、格柵;11-1、觀察清理窗;11-2、料位計;11-3、斗體接口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是一種雙聯粉料斗,是用來提高粉料的儲存運輸的安全性。
具體的說,如圖1至圖8所示,包括雙料斗本體1,如圖1、圖2所示,所述雙料斗本體1由上斗體10和下斗體11組成,其中所述上斗體10與下斗體11焊接在一起,且所述上斗體10呈圓柱形,下斗體11呈圓錐形,所述上斗體10上端一側設有如圖1、圖3所示的順料斗10-1,且如圖6所示順料斗10-1通過螺栓與上斗體10連接,所述順料斗10-1傾斜設置,所述上斗體10上端另一側設有解包口組件10-2,且如圖8所示所述解包口組件10-2下端與上斗體10通過螺釘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上斗體10下端設有格柵10-1-1,所述解包口組件10-2下方設有網柵骨架10-3。所述下斗體11側壁上設有觀察清理窗11-1。而且在其中一側的觀察清理窗11-1上方設有料位計11-2,且如圖5所示料位計11-2通過螺栓與下斗體11連接。所述下斗體11下方設有如圖1、圖4所示的斗體接口部分11-3,且如圖7所示斗體接口部分11-3與下斗體11通過螺栓連接。
以下用具體實施例對具體工作方式進行闡述:
該雙聯粉料,包括雙料斗本體1,所述雙料斗本體1由上斗體10和下斗體11組成,其中所述上斗體10與下斗體11焊接在一起,且所述上斗體10呈圓柱形,下斗體11呈圓錐形,所述上斗體10上端一側設有順料斗10-1,且順料斗10-1通過螺栓與上斗體10連接,所述順料斗10-1傾斜設置,所述上斗體10上端另一側設有解包口組件10-2,且所述解包口組件10-2下端與上斗體10通過螺釘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上斗體10下端設有格柵10-1-1,所述解包口組件10-2下方設有網柵骨架10-3,通過傾斜設置順料斗以及格柵和網柵骨架的設置,有效保證了工人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所述下斗體11側壁上設有觀察清理窗11-1,方便了對雙料斗本體內的粉料的觀察及清理。而且在其中一側的觀察清理窗11-1上方設有料位計11-2,且料位計11-2通過螺栓與下斗體11連接,實現了對雙料斗本體內粉料含量的統計。所述下斗體11下方設有斗體接口部分11-3,且斗體接口部分11-3與下斗體11通過螺栓連接,方便出料操作。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