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防扒式電梯用門刀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91555閱讀:1250來源:國知局
一種防扒式電梯用門刀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電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門刀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梯產品中,門刀是電梯門系統重要組件之一,電梯通過轎廂門上門刀的運動,配合層門上的門球,從而實現電梯門鎖開啟以及轎門層門的聯動開啟。現有技術中,一些電梯門刀存在異步工作,即門機上的皮帶帶動轎門首先開啟,然后轎門門刀帶動層門開啟。這種異步門刀存在的缺點是:由于打開門鎖時,轎門一定要先運動,所以轎門要早于層門打開,晚于層門關閉,在開關門運動時存在一定的時間延遲,即會導致開關門時間延長,降低效率,還使得轎門開啟所需空間寬于層門開啟空間,對井道寬度有要求,此外,轎門被外力扒開時,電梯門鎖也會隨之開啟,導致層門也能被開啟,使得轎廂與井道間失去阻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扒式電梯用門刀裝置,電梯門鎖直接受皮帶驅動,使得轎門和層門同步開關,既縮短開關門時間、節省開關門空間,還有能有效防止轎門因外力作用而開啟。

本發明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防扒式電梯用門刀裝置,包括離合連接轎門和層門的門刀組件,所述門刀組件包括與轎門聯動的底板、轉動連接在底板上的第一連桿、轉動連接在底板上的鎖鉤以及設于門機上的鎖扣,受門機皮帶驅動的第一連桿通過一轉換結構實現鎖鉤在與所述鎖扣匹配鉤合的防扒工位以及與所述鎖扣分離的解鎖工位間切換。門機皮帶直接與門刀組件聯動,門刀組件既起到帶動鎖鉤在防扒工位與解鎖工位間切換的作用,有效防止轎門因外力作用而開啟,還起到帶動轎門和層門同步動作的作用,縮短了轎門和層門同步開關時間、節省了開關門所需空間。鎖鉤由原先轎門驅動開關的方式改進為通過門機皮帶開關的方式,有效避免鎖鉤不能限制轎門移動的缺陷,防止轎門因外力作用開啟而帶動鎖鉤切換至解鎖工位的情況發生。

作為優選,所述轉換結構包括將鎖鉤定位在防扒工位的防扒定位組件、將鎖鉤定位在解鎖工位的解鎖定位組件以及實現鎖鉤在防扒工位和解鎖工位間切換的解鎖觸發件和防扒觸發件。防扒定位組件和解鎖定位組件均能通過門刀組件實現對鎖鉤的定位作用。鎖鉤通過與解鎖觸發件配合來完成從防扒工位向解鎖工位切換的動作,鎖鉤通過與防扒觸發件配合來完成從解鎖工位向防扒工位切換的動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桿呈T形,包括豎置的驅動部以及橫置的聯動部,所述鎖鉤呈T形,所述鎖鉤的橫桿第一端設有與所述鎖扣匹配的鉤體,橫桿第二端通過第一彈簧與所述驅動部下端部活動連接,鉤體朝向鎖扣的對應貼合面與鉤體的擺動路徑相切,所述鎖鉤的豎桿中部通過鎖軸轉動連接在所述底板上。第一連桿將門機皮帶的驅動力傳遞至門刀組件上。鎖鉤動作受底板以及限位軸共同作用的影響,在第一彈簧作用下,鎖鉤橫桿第二端具有朝向第一連桿豎部下端活動的趨勢,確保鎖鉤橫桿下表面始終與限位軸貼合。第一彈簧始終處于被拉伸狀態,確保鎖鉤始終受到朝解鎖工位擺動的驅動力。鉤體以鎖軸為中心進行擺動,鉤體與鎖扣的貼合面與鉤體的擺動路徑相切,當底板對鉤體施加水平向作用力時,鉤體與鎖扣間的貼合面不會降水平向作用力轉化為驅動鉤體脫離鎖扣的非水平向作用力,確保鉤體與鎖扣間鉤合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防扒定位組件包括設于所述驅動部中部的限位軸,所述限位軸通過其側壁與所述豎桿和橫桿銜接處靠近第一彈簧側的弧形壁面匹配抵觸,所述弧形壁面高于所述鎖軸軸線設置,使得鎖鉤定位在防扒工位,所述限位軸與鎖軸平行設置。限位軸推擠豎桿使得鎖鉤的鉤體向鎖扣擺動并定位在防扒工位上,此時,鎖鉤與鎖扣扣合,鎖鉤無法帶動鎖鉤橫向移動,進而使得轎門無法帶動底板橫向移動。豎桿和橫桿銜接處的弧形壁面能匹配貼合限位軸,對限位軸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限位軸與鎖鉤間因相互施力滑動而影響鎖鉤擺動方向的情況發生。弧形壁面高于鎖軸軸線設置,確保鎖鉤在限位軸驅動下使得鉤體自上而下落入防扒工位。所述限位軸與鎖軸平行設置,使得限位軸側壁能與弧形壁面匹配貼合,通過保證接觸面積的方式提高作用力傳遞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門刀組件包括通過第二連軸轉動連接在底板上的第二連桿以及互為平行設置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聯動部和驅動部銜接處通過第一連軸轉動連接在底板上,所述聯動部、第一刀片、第二連桿以及第二刀片依次首尾鉸接呈多邊環形,所述解鎖定位組件包括與層門鎖聯動的門球,第一連桿驅動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平行合攏并夾持所述門球實現鎖鉤定位在解鎖工位。由于聯動部和第二連桿均轉動連接在底板上,使得聯動部、第一刀片、第二連桿以及第二刀片彼此聯動,在聯動過程中,聯動部與第二連桿、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始終互為平行。驅動部向一側移動并驅動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開合時,限位軸不再抵觸在豎部側壁上,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第一連桿驅動下相向運動并夾持門球,使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間距恒定,鎖鉤在解鎖觸發件作用下被定位在解鎖工位上,此時,鎖鉤與鎖扣脫離,轎門與層門能同步開關運動。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始終平行,對門球精確夾緊,進而確保層門鎖與第一連桿擺動精確配合,有效控制轎門延遲開啟時間,為層門與轎門同步開啟提供必要條件。

作為優選,所述聯動部和第二連桿互為平行地斜向設置,所述第一連軸和第二連軸豎向投影重疊且互為軸向平行,所述第一連軸可轉動連接在聯動部中段靠近第二刀片一側,使得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的水平向移動距離比為1.5-1.9。斜向設置的聯動部在進行擺動時,其兩端具有更大的水平向位移,由此來適應皮帶對驅動部水平向拉伸距離與門刀組件對門球夾緊距離間的配合調節,進而確保皮帶水平拉動距離滿足鎖鉤解鎖以及層門和轎門開啟的持續驅動力需求。由于層門鎖上的門球為兩個,其中,層門鎖以第二門球為中心進行擺動,第一門球接收第一刀片的水平向推力并為層門鎖擺動提供驅動力,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的水平向移動距離比設置在1.5-1.9范圍內,既有效減小第二刀片對對第二門球的推擠距離,還能通過增大第一刀片對第一門球的水平向推力來確保層門鎖體順利擺動。

作為優選,所述解鎖觸發件為一設置在橫桿第二端部下緣外側的槽條,隨第一連桿擺動的限位軸沿橫桿第二端部下緣滑動并卡入所述槽條,鎖鉤擺動使得鉤體與鎖扣水平向投影錯位,實現鎖鉤從防扒工位切換至解鎖工位。第一連桿在皮帶作用下向橫桿第二端擺動時,限位軸沿著橫桿下表面滑動,當限位軸滑動至槽條所在位置時,橫桿在第一彈簧作用下使得槽條套置在限位軸上,鎖鉤由此產生擺動,使得位于橫桿第一端上的鉤體翹起并脫離鎖扣,實現鎖鉤從防扒工位向解鎖工位切換。槽條靠近橫桿第二端部外端,使得第二端部下緣內側預留供門刀組件夾緊門球的活動間距,確保門刀組件夾緊門球并使得層門鎖開啟后,鎖鉤再開啟,利用限位軸從弧形壁面進入槽條的過程形成轎門開啟延時,確保轎門和層門同步開關。

作為優選,所述槽條底面與所述橫桿第二端下緣平行,所述槽條靠近豎桿一側壁面內凹形成與限位軸表面輪廓匹配的弧形。限位軸沿橫桿第二端下緣滑動,并確保鎖鉤始終以較小的擺動幅度在解鎖工位和防扒工位間切換。

作為優選,所述防扒觸發件固接在門機上且位于豎桿朝向鎖鉤一側,鎖鉤通過豎桿下部側壁與所述防扒觸發件抵觸限位并擺動,使得鉤體與鎖扣水平向投影交疊,實現鎖鉤從解鎖工位切換至防扒工位。皮帶帶動第一連桿向橫桿第一端擺動時,設于門機上的防扒觸發件會抵觸在豎部下部側壁上,使得鎖鉤鉤體向下擺動并與鎖扣扣合,實現鎖鉤從解鎖工位向防扒工位切換。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部頂端部通過一轉動連接的夾持器與皮帶聯動,所述驅動部通過與所述底板連接的第二彈簧實現朝向所述鉤體擺動,所述第二彈簧上端連接在驅動部頂端朝向鉤體一側壁面上,下端套置連接在一設于底板上部朝向鉤體側邊緣的立柱上。皮帶通過夾持器與驅動端頂端部聯動,第二彈簧用于驅動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背向移動,使得限位軸趨向豎桿上部側壁移動。第二彈簧始終處于被拉伸狀態,并驅使鎖鉤向防扒工位切換的作用,第二彈簧的下端優選設置在底板位于第一連軸靠近鉤體一側的邊緣,確保鉤體朝向鎖扣擺動。

本發明的突出有益效果:鎖鉤由原先轎門驅動開關的方式改進為通過門機皮帶開關的方式,門機皮帶直接與門刀組件聯動,門刀組件既起到帶動鎖鉤在防扒工位與解鎖工位間切換的作用,有效避免鎖鉤不能限制轎門移動的缺陷,防止轎門因外力作用開啟而帶動鎖鉤切換至解鎖工位的情況發生,還起到帶動轎門和層門同步動作的作用,縮短了轎門和層門同步開關時間、節省了開關門所需空間。

附圖說明

圖1 為鎖鉤處于防扒工位且門刀組件處于打開狀態時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 為鎖鉤處于防扒工位且門刀組件處于打開狀態時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3 為鎖鉤處于解鎖工位且門刀組件處于閉合狀態時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4 為鎖鉤處于解鎖工位且門刀組件處于閉合狀態時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鎖扣,3、防扒觸發件,4、驅動部,5、聯動部,6、橫桿,7、豎桿,8、鉤體,9、第一彈簧,10、限位軸,11、第二連桿,12、第一刀片,13、第二刀片,14、門球,15、槽條,16、夾持器,17、第二彈簧,18、鎖軸,19、第一連軸,20、第二連軸,21、弧形壁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實質性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4所示的一種防扒式電梯用門刀裝置,由離合連接轎門和層門的門刀組件組成,所述門刀組件包括與轎門聯動的底板1、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的第一連桿、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的鎖鉤以及設于門機上的鎖扣22,受門機皮帶驅動的第一連桿通過一轉換結構實現鎖鉤在與所述鎖扣22匹配鉤合的防扒工位以及與所述鎖扣22分離的解鎖工位間切換。

所述轉換結構包括將鎖鉤定位在防扒工位的防扒定位組件、將鎖鉤定位在解鎖工位的解鎖定位組件以及實現鎖鉤在防扒工位和解鎖工位間切換的解鎖觸發件和防扒觸發件3。

如圖1所示結構進行說明,并以圖示方位進行動作描述,圖中,門球14已透視方式顯示。門機在水平方向上位置不會變動,能為皮帶驅動第一連桿提供穩定支撐;鎖扣22和防扒觸發件3均與門機固接,使得鎖扣22和防扒觸發件3在水平向上靜止;第一連桿、第二連桿11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底板1與轎門固接且一起作水平向移動,第一刀片12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桿聯動部5左端以及第二連桿11左端鉸接,第二刀片13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桿聯動部5右端以及第二連桿11右端鉸接;位于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間的門球14與層門固接。

當轎門以及層門處于閉合工位時,鎖鉤處于防扒工位(如圖2所示),此時:由于第一連桿會與皮帶聯動,使得第一門刀和第二門刀處于相互遠離的打開狀態;第一彈簧9處于拉緊狀態,第二彈簧處于松弛狀態;豎桿7上部的左側壁與限位軸10抵觸,下部的右側壁與防扒觸發件3抵觸,使得鎖鉤處于與鎖扣22鉤合的防扒工位上。

當轎門以及層門從閉合工位向開啟工位轉換時,此過程包括開鎖階段和開門階段。開鎖階段包括以下步驟動作:

1.門機皮帶帶動驅動部4頂端進行逆時針方向的擺動,使得處于打開狀態的第一門刀和第二門刀相向移動,驅動部4擺動并帶動限位軸10沿橫桿6左端下緣滑動,第二彈簧被拉緊;

2.限位軸10與驅動部4聯動并滑動至槽條15下方,用槽條15深度形成鎖鉤的擺動空間,鎖鉤在第一彈簧9作用下進行逆時針方向擺動,使得鎖鉤從防扒工位擺動至解鎖工位(如圖4所示),第一彈簧9被放松,第二彈簧被持續拉緊;第一門刀和第二門刀相向移動并運動至夾持門球14的閉合狀態(如圖3所示),由于門球14的限位作用,使得第一門刀和第二門刀不再靠近,進而限制了第一連桿的逆時針擺動。

通過上述步驟,實現三個目的:第一,鎖鉤與鎖扣22脫離;第二,第一連桿不能進行逆時針擺動;第三,門刀組件與門球14固接進而能同步動作。

完成開鎖階段后,進入開門階段:門機皮帶繼續拉動驅動部4向左移動,第一連桿能將皮帶的驅動力完整傳遞至底板1和門球14上,使得轎門和層門同步向左移動,進而完成開門動作。

當轎門以及層門從開啟工位向閉合工位轉換時,此過程包括關門階段和防扒階段。關門階段:門機皮帶拉動驅動部4向右移動,由于限位軸10卡置在槽條15的側壁上,鎖鉤一直處于解鎖工位,使得第一連桿不能進行順時針擺動,進而使得轎門和層門同步向右移動,進而完成關門動作,此過程中,鎖鉤會與轎門一起進行水平向運動。

完成關門階段后,進而防扒階段:當轎門和層門移動至閉合工位時鎖鉤豎桿7下部的右側壁會抵觸在防扒觸發件3上,使得鎖鉤以豎桿7中部為中心進行順時針方向的擺動,鎖鉤從解鎖工位擺動至防扒工位,鉤體88與鎖扣22鉤合。由于鎖鉤進行順時針擺動,使得限位軸10從槽條15中脫離,驅動部4在限制擺動因素消失后受第二彈簧及皮帶同向作用力而進行順時針擺動,限位軸10會沿橫桿6左側下緣滑動并抵觸在豎桿7上部的左側壁上,確保以豎桿7中部為中心進行擺動的鎖鉤能定位在防扒工位上。此外,當限位軸10脫離槽條15并能進行擺動時,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也從夾持門球14的閉合狀態切換至相互遠離的打開狀態。

在轎門和層門處于閉合狀態時,鎖鉤處于防扒工位。當使用者在轎廂內對轎門進行非正常開啟時,一方面,具有向右開啟作用力的轎門無法通過第一連桿去抵觸鎖鉤豎部左側壁,另一方面,轎門具有的向右作用力會通過底板1傳遞至鎖鉤,但鎖鉤利用其右側的鉤體88鉤合鎖扣22,是的轎門無法開啟,綜上所述,實現轎門防扒功能。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第一連桿呈T形,包括豎置的驅動部4以及橫置的聯動部5,所述鎖鉤呈T形,所述鎖鉤的橫桿6第一端設有與所述鎖扣2匹配的鉤體8,橫桿6第二端通過第一彈簧9與所述驅動部4下端部活動連接,鉤體8朝向鎖扣2的對應貼合面與鉤體8的擺動路徑相切,所述鎖鉤的豎桿7中部通過鎖軸18轉動連接在所述底板1上。橫桿第一端為圖示的右端,第二端為圖示的左端。第一連桿和鎖鉤均為一體件,既方便加工,還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第一彈簧9具有驅使鎖鉤向解鎖工位擺動的作用。第一連桿通過驅動部4和聯動部5的連接處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防扒定位組件包括設于所述驅動部4中部的限位軸10,所述限位軸10通過其側壁與所述豎桿7和橫桿6銜接處靠近第一彈簧9側的弧形壁面21匹配抵觸,所述弧形壁面21高于所述鎖軸18軸線設置,使得鎖鉤定位在防扒工位,所述限位軸與鎖軸18平行設置。在實際使用時,所述限位軸10卡入槽條15時,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處于運動至夾持門球14的閉合狀態,通過調節槽條15位置或者門球14尺寸來實現限位軸10與槽條15、門刀組件與門球14間匹配動作。所述弧形壁面21包括豎桿7對應側壁與弧形壁面鄰近的直線部分以及橫桿6對應側壁與弧形壁面鄰近的直線部分。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門刀組件包括通過第二連軸20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的第二連桿11以及互為平行設置的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所述聯動部5和驅動部銜接處通過第一連軸19轉動連接在底板1上,所述聯動部5、第一刀片12、第二連桿11以及第二刀片13依次首尾鉸接呈多邊環形,所述解鎖定位組件包括與層門鎖聯動的門球14,第一連桿驅動所述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平行合攏并夾持所述門球14實現鎖鉤定位在解鎖工位。聯動部5、第一刀片12、第二連桿11以及第二刀片13依次首尾鉸接并形成可形變的菱形結構,方便將皮帶的水平向作用力轉化為夾持力。第一刀片12和第二刀片13的相向邊緣用于夾持門球14,在動作時,可以與門球14發生相對滑動,以實現緊固夾持的目的。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聯動部和第二連桿11互為平行地斜向設置,所述第一連軸19和第二連軸20豎向投影重疊且互為軸向平行,所述第一連軸19可轉動連接在聯動部中段靠近第二刀片一側,使得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的水平向移動距離比為1.5-1.9。優選方案為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的水平向移動距離比為1.7,使得第一門刀與第二門刀間距離在46mm-73mm間切換,通過夾持門球實現層門鎖在鎖定狀態和解鎖狀態間切換。此外,所述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的水平向移動距離比可以根據門球結構進行調整,在調整時,通過改變第一連軸19和第二連軸20分別在聯動部和第二連桿上的具體位置對水平向移動距離比進行調整,以實現門球動作與轎門、層門開關協同動作。為了匹配皮帶水平向移動距離與刀片組件水平向推擠門球距離,可以通過調整聯動部與驅動部間的角度實現,當皮帶水平向移動預設距離而刀片組件無法完成推擠門球任務時,調整聯動部角度并趨于豎置,使得聯動部長度方向與豎線間夾角變得更小,聯動部端部的弧形擺動位移更多地轉化為水平向位移,反之,則調整聯動部角度并趨于水平,均應視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解鎖觸發件為一設置在橫桿6第二端部下緣外側的槽條15,隨第一連桿擺動的限位軸10沿橫桿6第二端部下緣滑動并卡入所述槽條15,鎖鉤擺動使得鉤體8與鎖扣2水平向投影錯位,實現鎖鉤從防扒工位切換至解鎖工位。所述槽條底面與所述橫桿第二端下緣平行,所述槽條靠近豎桿一側壁面內凹形成與限位軸表面輪廓匹配的弧形,槽條側壁與橫桿第二端部下緣內側面間為直角過度,限位軸能更容易地落入槽條,但從槽條移動至弧形壁面21將更困難。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防扒觸發件3固接在門機上且位于豎桿7朝向鎖鉤一側,鎖鉤通過豎桿7下部側壁與所述防扒觸發件3抵觸限位并擺動,使得鉤體8與鎖扣2水平向投影交疊,實現鎖鉤從解鎖工位切換至防扒工位。防扒觸發件3位于鎖鉤豎桿7下部的移動路徑上,確保轎門和層門關閉后,鎖鉤能通過其豎桿7下部側壁抵觸在防扒觸發件3上,鎖鉤豎桿7中部隨著底板1向右移動,驅動鎖鉤進行順時針方向的擺動。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驅動部4頂端部通過一轉動連接的夾持器16與皮帶聯動,所述驅動部4通過與所述底板1連接的第二彈簧17實現朝向所述鉤體8擺動,所述第二彈簧上端連接在驅動部頂端朝向鉤體8一側壁面上,下端套置連接在一設于底板上部朝向鉤體8側邊緣的立柱上。夾持器16確保皮帶與驅動部4聯動,起到兩個作用:作用一,皮帶帶動驅動部4移動;作用二,皮帶限制驅動部4移動。均應視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普陀区| 大丰市| 岗巴县| 紫云| 太白县| 赞皇县| 湘乡市| 保定市| 吕梁市| 大同县| 睢宁县| 建平县| 临城县| 华宁县| 黄石市| 临海市| 渭源县| 达州市| 北票市| 剑阁县| 嫩江县| 洱源县| 东宁县| 浦县| 阳曲县| 中江县| 辉南县| 浦北县| 平谷区| 鹤山市| 巴林右旗| 武汉市| 姜堰市| 高邮市| 阿拉善右旗| 什邡市| 昭平县| 扶绥县| 铅山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