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涉及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起重機裝置是我們在大型施工現場經常可以看到的機械設備,現有的起重機沒有實現智能化操作,沒有設置可控制主桿長度的伸縮槽,不能夠很方便便捷的操作起重設備,而且發動機沒有設置散熱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機器的壽命減短,主軸承沒有設置可固定的緊固圈,結構不夠合理,本次設計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產生的的問題。
實用內容
本實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通過設置大支撐桿、小支撐桿、散熱槽以及緊固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包括起重吊桿、重鐵、鐵鏈、起重鉤、發動機、主桿、滑輪、繩索、支撐臂、底部支撐架、橫桿、鐵插槽、主軸承、螺絲帽和拉桿;所述的主桿上端和支撐臂相連;所述的支撐臂通過滑輪和繩索相連;所述的滑輪頂端設置起重吊桿;所述的起重吊桿底部安裝重鐵;所述的重鐵通過鐵鏈和起重鉤相連;所述的底部支撐架內側安裝橫桿;所述的底部支撐架和鐵插槽相連;所述的拉桿通過螺絲帽和主軸承相連。其特征在于:該多功能起重機裝置還包括散熱槽、支架、小支撐桿、伸縮槽、大支撐桿、緊固圈;所述的主桿通過支架和發動機相連;所述的發動機表面設置散熱槽;所述的主桿下端和小支撐桿相連;所述的小支撐桿通過伸縮槽和大支撐桿相連;所述的主桿中端設置主軸承;所述的主軸承上端設置緊固圈。
優選的,所述的拉桿頂部內腔為螺紋孔結構;所述的螺紋孔內嵌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
優選的,所述的支撐臂下端臂架為旋轉軸、可繞起重機垂直軸線做回轉運動。
優選的,所述的鐵插槽下端外側有四個支撐點,支撐點由螺絲、螺帽固定。
優選的,所述的底部支撐架由型鋼和鋼板組成、通過鉚接、焊接方法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經過現有技術的改造,設置的大支撐桿和小支撐桿,通過設置伸縮槽,可以有效控制起重機主桿的高度,設置的發動機散熱槽,可以在長時間操作機器的情況下,快速散熱,方便使用可以增加使用機器的使用壽命,設置的緊固圈,可以提高主桿的緊固程度,設置結構簡單方便,便于操作,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結構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示意圖。
圖2本實用結構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結構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局部示意圖。
圖中:1起重吊桿、2重鐵、3鐵鏈、4起重鉤、5發動機、6主桿、7旋滑輪、8繩索、9支撐臂、10散熱槽、11支架、12小支撐桿、13伸縮槽、14大支撐桿、15底部支撐架、16橫桿、17鐵插槽、18緊固圈、19主軸承、20螺絲帽、21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弥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本實用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起重機裝置,包括起重吊桿1、重鐵2、鐵鏈3、起重鉤4、發動機5、主桿6、滑輪7、繩索8、支撐臂9、底部支撐架15、橫桿16、鐵插槽17、主軸承19、螺絲帽20和拉桿21。
所述的主桿6上端和支撐臂9相連;所述的支撐臂9通過滑輪7和繩索8相 連;所述的支撐臂9下端臂架為旋轉軸、可繞起重機垂直軸線做回轉運動;所述的滑輪7頂端設置起重吊桿1;所述的起重吊桿1底部安裝重鐵2;所述的重鐵2通過鐵鏈3和起重鉤4相連;所述的底部支撐架15內側安裝橫桿16;所述的底部支撐架15和鐵插槽17相連。
所述的底部支撐架15由型鋼和鋼板組成、通過鉚接、焊接方法固定連接;所述的鐵插槽17下端外側有四個支撐點,支撐點由螺絲、螺帽固定;所述的拉桿21通過螺絲帽20和主軸承19相連。
所述的拉桿21頂部內腔為螺紋孔結構;所述的螺紋孔內嵌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其特征在于:該多功能起重機裝置還包括散熱槽10、支架11、小支撐桿12、伸縮槽13、大支撐桿14、緊固圈18;所述的主桿6通過支架11和發動機5相連;所述的發動機5表面設置散熱槽10;所述的主桿6下端和小支撐桿12相連,
所述的小支撐桿12通過伸縮槽13和大支撐桿14相連;所述的主桿6中端設置主軸承19;所述的主軸承19上端設置緊固圈18。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