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墊生產設備,特別是一種用于使床墊翻面的裝置。
背景技術:
床墊是目前使用量很大一種床墊之一,其主要由若干組彈簧組成,每組彈簧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間用一根彈簧鋼絲繞制成,穿簧繞在鋼絲軸上并固定繞制的彈簧鋼絲,然后在其框架外包覆一層床墊套即可得到床墊成品。現目前,床墊的生產已經采用現代化的生產線技術,大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現有技術中,床墊生產和質檢工藝中,需對床墊正反兩面分別加工、檢測。常規的做法是通過人工翻轉床墊,在一些工廠中,使用輔助設備人工翻轉床墊,例如通過夾具夾持床墊,夾具中間部位具有轉軸,然后人工驅動夾具翻轉并完成床墊的翻轉。
但此類設備需要在每個床墊翻轉的節點都安排操作員,人工成本較高,同時不符合現在生產線中全自動話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提出一種床墊翻轉機,本翻轉機可機器自動翻轉床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床墊翻轉機,包括底架和安裝在底架頂面且運輸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所述第一輸送機構中靠近第二輸送機構一側鉸接在所述底架;所述第一輸送機構的下方安裝有可推動第一輸送機構沿鉸接處向上翻轉并復位的第一輥組氣缸,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可帶動床墊翻轉并在實現床墊翻轉后復位并使其運輸面保持水平。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輥組氣缸的氣缸體鉸接在所述底架上,第一輥組氣缸的伸出端鉸接在第一輸送機構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輥組氣缸的伸出端鉸接在第一輸送機構的中部且靠近第一輸送機構與底架的鉸接處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底架內部中空,底架還安裝有側面鉸接在底架前端的第一翻轉架,所述第一輸送機構與所述第一翻轉架鉸接;第一翻轉架下方安裝有第一轉架氣缸,該第一轉架氣缸可拉動第一翻轉架向底架內翻轉。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架氣缸的氣缸體鉸接在所述底架上,第一轉架氣缸的伸出端鉸接在第一翻轉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輸送機構的后部鉸接在所述底架的后側,所述第二輸送機構的下方安裝有可拉動第二輸送機構沿鉸接處向下翻轉并復位的后輥組動力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底架還安裝有承托第二輸送機構的第二翻轉架,且第二輸送機構的前端鉸接在第二翻轉架的前側,第二翻轉架的后端鉸接在底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輥組氣缸的伸出端完全伸出氣缸體并帶動第一輸送機構向上翻轉到極限位置時,所述第一輸送機構的運輸面與豎直面的夾角為銳角,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向上翻轉到極限位置時,第一輸送機構的運輸面的前端向第二輸送機構方向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為輸送輥組。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床墊翻轉機通過第一翻轉架和第二翻轉架的反向轉動、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對向轉動的組合,使床墊不通過人力搬運實現翻轉,本翻轉機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翻轉速度快、翻轉和承接的準確率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床墊翻轉機床墊翻轉過程中第一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床墊翻轉機床墊翻轉過程中第二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床墊翻轉機床墊翻轉過程中第三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00-底架 110-第一翻轉架 111-第一輸送機構
112-第一輥組氣缸 120-第二翻轉架 121-第二輸送機構
122-第二輥組氣缸 130-第一轉架氣缸 140-后轉架氣缸
200-床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床墊翻轉機,包括底架100、第一翻轉架110、第二翻轉架120、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二輸送機構121,底架100上面敞開且內部具有空腔;第一翻轉架110鉸接在底架100的前壁,第一輸送機構111鉸接置于第一翻轉架110內且第一輸送機構111鉸接在第一翻轉架110的后壁;第二翻轉架120鉸接在底架100的后壁,第二輸送機構121鉸接置于第二翻轉架120內且第二輸送機構121鉸接在第一翻轉架110的前壁;空腔內還具有翻轉機構,該翻轉機構可驅動第一翻轉架110和第二翻轉架120向空腔內反向翻轉,且驅動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二輸送機構121向上對向翻轉。進一步的,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二輸送機構121為輸送輥組。
具體的,結合圖1-圖3所示,圖1-圖3為本床墊翻轉機翻轉床墊200完整動作的連續狀態圖。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底架100為鏤空的立方體框架,底架100上表面為敞開面且內部為中空結構,以床墊200運輸方向首先經過位置的為前,后經過的位置為后,第一翻轉架110鉸接在底架100的前壁的內側,第二翻轉架120鉸接在底架100的后壁的內側。
以第一翻轉架110為例,在在一般狀態時,第一翻轉架110位于底架100內部且第一翻轉架110的上表面與底架100的上表面重合,第一翻轉架110位中安裝第一輸送機構111,第一輸送機構111作為水平輸送床墊200的主要裝置,第一翻轉架110后壁鉸接在第一輸送機構111的后部,第一輸送機構111的前部為自由端。翻轉機構可拉動第一翻轉架110向下翻轉,使得第一翻轉架110落入底架100的空腔內,翻轉機構也可推動第一輸送機構111向上翻轉并使得第一輸送機構111的自由端伸出底架100的上表面。第二翻轉架120以及第二輸送機構121的結構以及動作原理與第一翻轉架110和第一輸送機構111類似,不再贅述。
作為優選的,翻轉機構包括第一轉架氣缸130和后轉架氣缸140,第一轉架氣缸130的氣缸體的尾部鉸接在機架上,第一轉架氣缸130的伸出端的頭部鉸接在第一翻轉架110;后轉架氣缸140的氣缸體的尾部鉸接在機架上,后轉架氣缸140的伸出端的頭部鉸接在第二翻轉架120。
為了使第一轉架氣缸130在有限伸出長度和實現第一翻轉架110翻轉所需的扭矩之間實現平衡,第一轉架氣缸130與第一翻轉架110的鉸接處位于第一翻轉架110底面的中部;后轉架氣缸140與第二翻轉架120的鉸接處位于第二翻轉架120底面的中部。后轉架氣缸140與第一轉架氣缸130類似。
作為優選的,翻轉機構包括第一輥組氣缸112和第二輥組氣缸122,第一輥組氣缸112的氣缸體的頭部鉸接在第一翻轉架110,第一輥組氣缸112的伸出端的頭部鉸接在第一輸送機構111上;第二輥組氣缸122的氣缸體的頭部鉸接在第二翻轉架120,第二輥組氣缸122的伸出端的頭部鉸接在第二輸送機構121上。
為了使第一輥組氣缸112在有限的伸出長度和實現第一輸送機構111翻轉所需的扭矩之間實現平衡,第一輥組氣缸112與第一輸送機構111的鉸接處位于第一輸送機構111底面的中部;第二輥組氣缸122與第二輸送機構121的鉸接處位于第二輸送機構121底面的中部。
結合以上翻轉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當床墊200位于第一輸送機構111的正上方,且床墊200完全進入第一輸送機構111上時,第一轉架氣缸130和后轉架氣缸140收回,第一翻轉架110和第二翻轉架120均向底架100內翻轉,當第一翻轉架110和第二翻轉架120均翻轉到極限位置時,第一輥組氣缸112伸出,第一輥組氣缸112的伸出端帶動第一翻轉架110向上翻轉,使得位于第一翻轉架110上的床墊200翻轉并最終落入第二輸送機構121的運輸面上,最后第一轉架氣缸130和后轉架氣缸140伸出,使得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二輸送機構121復位,復位后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二輸送機構121的運輸面形成一個整體的、連續的運輸面。
作為優選的,第一輥組氣缸112的伸出端完全伸出氣缸體并帶動第一輸送機構111翻轉到極限位置時,第一輸送機構111的運輸面與豎直面的夾角為銳角,且第一輸送機構111的運輸面向第二輸送機構121方向傾斜。
為了避免床墊200不能自行由第一輸送機構111的運輸面翻轉到第二輸送機構121的運輸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輥組氣缸112的伸出端完全伸出氣缸體并帶動第一輸送機構111翻轉到極限位置時,即第一輸送機構111的自由端的位置超過第一輸送機構111和第一翻轉架110的鉸接處。這樣即可保證實現床墊200翻轉。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可以作出許多變化,只要這些變化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