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肥生產及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復合肥生產線上的輸送線。
背景技術:
目前,農田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復合肥,復合肥在我國大面積使用始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面積迅速增加,復合肥的使用對農作物的增產起到了顯著作用。
復合肥在生產完成后,需要進行裝袋、縫線、運輸、碼垛和裝車過程,在現有生產過程中,縫線完成后運送碼垛大多通過人工和小車完成,費時費力,生產效率低下;且復合肥在裝袋縫線后處于豎立狀態,使得袋裝的復合肥一端多,一端少,從而會導致復合肥碼垛不穩,容易倒塌,浪費人力重新整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肥生產線上的輸送線,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包括A輸送機、B輸送機、C輸送機、一對導向柱、導向板、限位支架、A導向輥、B導向輥、一對導向擋板和壓平裝置,所述B輸送機位于A輸送機和C輸送機之間,A輸送機和B輸送機位于同一水平線上,且中心線一致,C輸送機與B輸送機相互垂直,所述一對導向柱分別通過支架安裝在A輸送機兩側,且一對導向柱一端向導向板彎曲延伸,所述導向板通過支架傾斜安裝在B輸送機的機架一側,所述限位支架兩端分別安裝在B輸送機上,A導向輥通過支架安裝在限位支架上,所述B導向輥通過支架安裝在C輸送機上,所述一對導向擋板分別安裝C輸送機兩側,所述壓平裝置支撐架、工作支架、壓輥、一對固定板、活動軸、絲桿、絲桿固定座、彈簧和手輪,所述支撐架兩端分別安裝在C輸送機的機架兩側,所述工作支架一端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壓輥通過輥軸活動安裝在工作支架另一端,所述一對固定板分別安裝在支撐架頂部,所述活動軸兩端分別活動安裝在一對固定板上,活動軸上設有與絲桿相配的螺紋孔,所述絲桿位于活動軸的螺紋孔內,且絲桿一端活動安裝在絲桿固定座上,所述彈簧兩端分別與絲桿固定座和工作支架相連,所述手輪安裝在絲桿的另一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輸送線通過導向柱和導向板,將包裝完成后豎直狀態的肥料變為平躺狀態,并通過導向輥完成換向,以利于后續的碼垛工作;本輸送線自動完成輸送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投入;通過設置在輸送機上的壓平裝置,在輸送的過程中即可對袋裝的復合肥進行壓平,避免碼垛不穩導致的人力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壓平裝置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A輸送機1、B輸送機2、C輸送機3、一對導向柱4、導向板5、限位支架6、A導向輥7、B導向輥8、一對導向擋板9和壓平裝置,所述B輸送機2位于A輸送機1和C輸送機3之間,A輸送機1和B輸送機2位于同一水平線上,且中心線一致,C輸送機3與B輸送機2相互垂直,所述一對導向柱4分別通過支架安裝在A輸送機1兩側,且一對導向柱4一端向導向板5彎曲延伸,所述導向板5通過支架傾斜安裝在B輸送機2的機架一側,所述限位支架6兩端分別安裝在B輸送機2上,A導向輥7通過支架安裝在限位支架6上,所述B導向輥8通過支架安裝在C輸送機3上,所述一對導向擋板9分別安裝C輸送機3兩側,所述壓平裝置支撐架10、工作支架11、壓輥12、一對固定板13、活動軸14、絲桿15、絲桿固定座16、彈簧17和手輪18,所述支撐架10兩端分別安裝在C輸送機3的機架兩側,所述工作支架11一端活動安裝在支撐架10上,所述壓輥12通過輥軸活動安裝在工作支架11另一端,所述一對固定板13分別安裝在支撐架10頂部,所述活動軸14兩端分別活動安裝在一對固定板13上,活動軸14上設有與絲桿15相配的螺紋孔,所述絲桿15位于活動軸14的螺紋孔內,且絲桿15一端活動安裝在絲桿固定座16上,所述彈簧17兩端分別與絲桿固定座16和工作支架11相連,所述手輪18安裝在絲桿15的另一端。
使用時,啟動A輸送機1、B輸送機2和C輸送機3的電源,將包裝好的復合肥放置在A輸送機1上,此時袋裝復合肥處于豎直狀態;當袋裝復合肥運動到A輸送機1和B輸送機2之間時,在一對導向柱4的作用下向導向板5一側傾斜,并隨B輸送機2繼續運動,在A導向輥7的作用下,袋裝復合肥完成換向,與B輸送機的皮帶運動方向平行;當袋裝復合肥運動到B輸送機2和C輸送機3之間時,在B導向輥8和一對導向擋板9的作用下,袋裝復合肥再次換向至與C輸送機3的皮帶運動方向平行,一對導向擋板9的作用是防止袋裝復合肥在換向時偏離C輸送機3的皮帶。
當袋裝復合肥運動到壓輥12處時,壓輥12將袋裝復合肥前端較多的肥料向后推擠,使得復合肥在包裝袋內分布均勻;彈簧17起到緩沖袋裝復合肥對壓輥12向上推力的作用,通過轉動手輪18,使得絲桿15轉動,可以調節工作支架11和壓輥12的初始高度,以適應不同包裝的復合肥;壓平完成后,復合肥被輸送至儲藏間進行碼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