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包裝領域,尤指一種彈片包裝。
背景技術:
彈片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領域,主要用于連接主板與天線,當然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功能性連接,如麥克與耳麥等組件。如圖4所示,彈片30一般包括板狀基部31、及自所述板狀基部31一端反向折彎延伸形成的彈性臂32,所述彈性臂32一般包括水平延伸部33、及自所述水平延伸部33末端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觸部34。所述板狀基部31的底部大致呈平板狀結構,所述接觸部34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水平延伸部33的高度,即在彈片30的整體結構上,呈現出較高的前部與較低后部。
所述彈片30容置于包裝內運輸過程中,常會因彈片30前高后低的結構特征而導致所述彈片30翻轉,影響客戶自動化制造程序。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保證彈片運輸過程中不翻轉移位的彈片包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彈片包裝,用于包裝彈片,包括載帶、及貼附于所述載帶上的蓋帶,所述載帶設有用于容納所述彈片的若干承載單元,所述彈片包括板狀基部、自所述板狀基部一端反向折彎延伸形成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包括水平延伸部、及自所述水平延伸部一端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觸部,所述板狀基部位于所述承載單元的底部上,所述蓋帶向下凹陷形成延伸入所述承載單元內并位于所述水平延伸部上的突出部。
優選地,所述彈片的接觸部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水平位置。
優選地,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蓋帶下方或接觸所述蓋帶。
優選地,所述水平延伸部位于所述突出部下方或接觸所述突出部。
優選地,所述載帶還包括主體部,所述承載單元設于所述主體部上。
優選地,所述載帶還包括位于所述主體部一側的用于自動化包裝的料帶孔。
優選地,所述承載單元呈長方體或正方體結構。
本申請彈片包裝的蓋帶設置延伸入所述載帶的承載單元內的突出部,所述彈片的板狀基部位于所述承載單元的底部上,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較低的水平延伸部上方或接觸所述水平延伸部限制所述水平延伸部一側的空間,達到防止所述彈片在承載單元內翻轉的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彈片包裝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申請彈片包裝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申請彈片包裝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
圖4為本申請彈片包裝的彈片的結構圖;
圖5為沿圖1所示A-A虛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申請彈片包裝包括載帶10、及貼附于所述載帶10上的蓋帶20。
所述載帶10包括主體部11、設于所述主體部11上的若干承載單元12、及設于所述主體部11一端用于自動化包裝的料帶孔13。所述承載單元12呈長方體或正方體結構。
所述蓋帶20貼附于所述載帶10的承載單元12的上方,所述蓋帶20對應所述承載單元12縱向一端向下凹陷形成突出部21。
重點參閱圖4、圖5所示,所述彈片30(彈片結構已在背景技術中描述,在此不再贅述)的板狀基部31與所述載帶的承載單元12的底部接觸,所述接觸部34位于所述蓋帶20下方或接觸所述蓋帶20,所述蓋帶20的突出部21延伸入所述承載單元12內且位于所述水平延伸部33上方或接觸所述水平延伸部33。
本申請彈片包裝的蓋帶20設置延伸入所述載帶10的承載單元12內的突出部21,所述彈片30的板狀基部31位于所述承載單元12的底部上,所述突出部21位于所述較低的水平延伸部33上方或接觸所述水平延伸部33限制所述水平延伸部33一側的空間,達到防止所述彈片30在承載單元12內翻轉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