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鋼絞線收線領域,尤其是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
背景技術:
鋼絞線在牽引系統中屬于主要受力部件,使用的鋼絞線需要保證一體性,中間不能有任何接頭或者斷點,因此每一根鋼絞線的長度都比較長,這就給運輸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因此現有的鋼絞線均是通過盤繞成卷的方式存放和運輸。但是鋼絞線本身的剛度和強度都比較大,直接盤繞成卷難度比較大,需要有專門的收線裝置進行盤繞。
目前,常用的收線裝置一般都包括可轉動的轉盤和設置于轉盤上的立柱,多根立柱圍成一個圓形,該圓形為鋼絞線纏繞的位置,即鋼絞線逐層纏繞在立柱外部。比如:中國專利局于2015年7月1日公告了一份CN204435068U號文獻,名稱為緩粘結鋼絞線的收線盤,包括基座、電機、旋轉盤、內徑固定柱和外徑固定柱,基座的上方間隔平行設置旋轉盤,在基座與旋轉盤之間設置電機,旋轉盤上方的外緣沿圓周方向均布間隔設置多個豎直方向的外徑固定柱,在旋轉盤上方的近圓心側沿圓周方向與外徑固定柱相對應均布間隔設置多個豎直方向的內徑固定柱,相鄰兩個內徑固定柱的頂端均通過一固定連接部相連接。但是鋼絞線在螺旋彎曲收線過程中相互擠壓逐漸壓緊,鋼絞線與內徑固定柱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鋼絞線螺旋收線后形成的鋼絞線盤無法順利從收線裝置上取下,需要較大的力才能取下,而取下過程中可能會對鋼絞線外表的PE擠塑套管造成損傷,影響鋼絞線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固定的內徑固定柱與鋼絞線盤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無法順利取下鋼絞線盤的缺陷,提供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徑向支撐柱與下支撐桿之間相鉸接,徑向支撐柱的頂部通過上支撐桿實現徑向支撐,只要取下上支撐桿即可使徑向支撐柱與下支撐桿之間發生轉動,從而使得徑向支撐柱與鋼絞線盤內表相分離,方便鋼絞線盤取出。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包括下支撐桿,與下支撐桿連接的徑向支撐柱,徑向支撐柱下端與下支撐桿相鉸接,徑向支撐柱圍成鋼絞線收線內支撐部,下支撐桿固定有垂直下支撐桿的中心柱,中心柱上套置有可相對中心柱升降的中心套,中心套與徑向支撐柱頂部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上支撐桿。徑向支撐柱與下支撐桿為鉸接連接,這樣徑向支撐柱可以相對下支撐桿轉動,鋼絞線纏繞后,徑向支撐柱相對下支撐桿轉動即可與鋼絞線盤內徑相分離,方便鋼絞線盤取出,同時取出過程中不用施加非常大的力,也就不會破壞鋼絞線表面的PE擠塑套管;上支撐桿連接徑向支撐柱和中心柱,主要是為了支撐徑向支撐柱,防止鋼絞線收線時徑向支撐柱自行轉動,確保徑向支撐柱對鋼絞線提供足夠的徑向支撐。
作為優選,下支撐桿上沿著長度設置有若干徑向調節孔,中心柱上沿著中心柱軸線方向設置有若干豎向調節孔,徑向支撐柱按照鋼絞線盤要求的直徑與對應的驚險調節孔相鉸接,中心套根據徑向支撐柱的高度與對應的豎向調節孔相連接。
作為優選,徑向支撐柱包括呈槽形的主板,主板的槽口處固定有背板,主板的兩端分別固定上板和下板,主板兩側設置有伸出到下板外的卡腳,上板上固定有與上支撐桿相連接的連接柱。
作為優選,連接柱的上端包括錐形部和螺紋部,錐形部的小徑端與螺紋部相固定,錐形部的大徑端與徑向支撐柱的頂端位置相平齊。
作為優選,上支撐桿上設置有錐形狀的連接孔,連接孔的形狀與錐形部相吻合,錐形部插入到連接孔內,螺紋部伸出到上支撐桿外。
作為優選,主板的槽底呈外凸的弧形狀,槽底的外表沿著徑向支撐柱長度方向固定有三片墊片,徑向支撐柱以背板朝向中心柱的方向與下支撐桿相鉸接。
作為優選,上支撐桿與中心套連接的一端呈U形槽。
作為優選,上支撐桿在U形槽的底部位置設置有斜部,斜部由U形槽弧形底的中間部位向上支撐桿的上表面傾斜延伸而成,斜部的寬度與U形槽的寬度相等。
作為優選,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法蘭連接部上設置有對應下支撐桿的通孔,通孔內插入螺栓并連接上支撐桿;或者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法蘭連接部上設置有對應下支撐桿的連接螺桿,連接螺桿與上支撐桿相連接。
作為優選,上支撐桿朝向中心柱的一端設置有橫向的U形槽,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法蘭連接部的周邊對應上支撐桿的位置設置有缺口,缺口處設置有橫桿,橫桿與U形槽相插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徑向支撐柱與下支撐桿為鉸接連接,這樣徑向支撐柱可以相對下支撐桿轉動,鋼絞線纏繞后,徑向支撐柱相對下支撐桿轉動即可與鋼絞線盤內徑相分離,方便鋼絞線盤取出,同時取出過程中不用施加非常大的力,也就不會破壞鋼絞線表面的PE擠塑套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徑向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上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上支撐桿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使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心套結構示意圖;
圖中:1、徑向支撐柱,2、上支撐桿,3、中心套,4、中心柱,5、豎向調節孔,6、下支撐桿,7、徑向調節孔,8、背板,9、主板,10、上板,11、連接柱,12、錐形部,13、螺紋部,14、墊片,15、鉸孔,16、卡腳,17、下板,18、U形槽,19、斜部,20、連接孔,21、底座,22、法蘭連接部,23、連接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參見圖1),包括8根呈放射狀布置的下支撐桿6,其中間隔的4根下支撐桿上均鉸接有1個徑向支撐柱,4個徑向支撐柱圍成鋼絞線收線內支撐部。下支撐桿指向中心的端部位置固定有垂直下支撐桿的中心柱4,中心柱上套置有可相對中心柱升降的中心套3,中心套與徑向支撐柱頂部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上支撐桿2。整體結構參見圖5,下支撐桿的外周固定外圈,中心柱在下支撐桿下方的部位形成轉動軸,轉動軸連接有驅動電機,轉動軸支撐于底座21上。
下支撐桿上沿著長度設置有若干徑向調節孔7,中心柱上沿著中心柱軸線方向設置有若干豎向調節孔5,徑向支撐柱按照鋼絞線盤要求的直徑與對應的徑向調節孔相鉸接,中心套根據徑向支撐柱的高度與對應的豎向調節孔相連接。
徑向支撐柱(參見圖2)包括呈槽形的主板9,主板的槽口處固定有背板8,主板的兩端分別固定上板10和下板17,主板兩側設置有伸出到下板外的卡腳16,上板上固定有用于連接上支撐桿的連接柱11。連接柱的上端包括錐形部12和螺紋部13,錐形部的小徑端與螺紋部相固定,錐形部的大徑端與徑向支撐柱的頂端位置相平齊。主板的槽底呈外凸的弧形狀,槽底的外表沿著徑向支撐柱長度方向固定有三片墊14,徑向支撐柱以背板朝向中心柱的方向與下支撐桿相鉸接。
上支撐桿(參見圖3圖4)上設置有錐形狀的連接孔20,連接孔的形狀與錐形部相吻合,錐形部插入到連接孔內,螺紋部伸出到上支撐桿外。上支撐桿與中心套連接的一端呈U形槽18。上支撐桿在U形槽的底部位置設置有斜部19,斜部由U形槽弧形底的中間部位向上支撐桿的上表面傾斜延伸而成,斜部的寬度與U形槽的寬度相等。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22,法蘭連接部上設置有對應下支撐桿的通孔,通孔內插入螺栓并連接上支撐桿。
鋼絞線收線完成后,只需松開連接柱螺紋部上的螺母,然后向上抬起上支撐桿,使得上支撐桿的連接孔與錐形部相分離,由于錐形部的上端為小徑端,上支撐桿很容易就與連接柱分離,無需很大的力來克服徑向支撐柱產生的徑向力。
實施例2: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參見圖6),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22,法蘭連接部上設置有對應下支撐桿的連接螺桿23,連接螺桿與上支撐桿相連接。其余結構參照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無粘結鋼絞線盤快松裝置,上支撐桿朝向中心柱的一端設置有橫向的U形槽,中心套具有法蘭連接部,法蘭連接部的周邊對應上支撐桿的位置設置有缺口,缺口處設置有橫桿,橫桿與U形槽相插接。其余結構參照實施例1。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幾種較佳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