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設備用引線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織機是一種以直角交織兩組或多組紗線形成織物用的機器,織機的主要結構分為開口機構、引緯機構、打緯機構、卷取機構和送經機構,上述五個機構構成了織機完成織造的整個工作。織機有多種分類,按織物纖維分類可分為棉紡織機、毛紡織機、麻袋織機、絲綢織機等,如按織造的引緯方法分類可分為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兩大類。在紡織設備中引線架的設計可以便于紗線的傳送,但是現有的引線架一般沒有設置備用繞線輥,當繞線輥上的紗線使用完后,必須將設備停止,進行繞線輥的更換,從而造成生產線的中斷,影響生產速率。而且現有的繞線輥一般只進行單一紗線的傳送,當對多股紗線進行傳送時,會造成相鄰紗線之間發生纏繞、打結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紡織設備用引線架,通過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對紗線的更換,而且又不會造成生產線的中斷,生產效率高,有效引導紗線傳送,可以有效避免多股紗線傳送過程中紗線之間發生纏繞、打結現象,結構設計更加的巧妙合理。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設備用引線架,包括支撐架、繞線輥架和張力調節架,繞線輥架和張力調節架分別設于支撐架上,其特征在于:繞線輥架包括第一繞線輥組、第二繞線輥組和旋轉固定架,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均包括固定板和至少兩個繞線輥,繞線輥均勻設置在固定板之間,第一繞線輥組的固定板與第二繞線輥組的固定板相互垂直設置,旋轉固定架包括弧形支架、上限位輪、下限位輪和安裝板,上限位輪和下限位輪均與安裝板相連接,第一繞線輥組與第二繞線輥組分別與弧形支架的兩端固定連接,上限位輪與弧形支架的內側壁相貼合,弧形支架的下方對稱設置有兩個下限位輪,下限位輪與弧形支架的外側壁相貼合,安裝板與支撐架相連接。
進一步,張力調節架包括擺動板、擺動輥和導線輥,擺動板設于導線輥的兩端,擺動輥設于擺動板之間,導線輥設于支撐架之間,通過擺動輥和導線輥引導紗線傳送,使得傳送更加的順暢,并且擺動輥可以根據紗線的傳送速率和傳送角度進行靈活的擺動,從而使得紗線的傳送更穩定。
進一步,安裝板上均勻設置有至少兩個l型嵌位槽,繞線輥的兩端嵌入在l型嵌位槽內,與安裝板限位卡接,l型嵌位槽的設計可以便于繞線輥與安裝板之間的卡接,安裝時將繞線輥的兩端順著l型嵌位槽的垂直面往下移動再往水平面移動,直至繞線輥卡在l型嵌位槽內部,當拆卸繞線輥時則與安裝時反方向進行,安裝拆卸便捷,設計巧妙。
進一步,繞線輥架與張力調節架之間設置有送線輥,送線輥的兩端與支撐架活動連接,送線輥的設計可以引導紗線的傳送,避免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由于重力出現下垂、纏繞現象,結構設計更合理。
進一步,上限位輪通過連接板與安裝板固定連接,下限位輪通過固定框與安裝板相連接,下限位輪位于固定框內,連接板的設計可以便于上限位輪的安裝和固定,固定框的設計可以便于下限位輪的安裝,便于實際的安裝和拆卸,通過上限位輪和下限位輪限定弧形支架的上下移動,使得弧形支架只能進行旋轉,從而改變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的方向,設計科學,使用操作更方便。
進一步,安裝板上設置有卡接桿,卡接桿之間形成卡槽,卡槽與支撐架相匹配,安裝板通過卡槽與支撐架固定連接,通過卡槽將安裝板與支撐架之間限位卡緊,再進行焊接,提高安裝板與支撐架之間的連接強度。
進一步,還包括引線架,引線架位于張力調節架的一側,引線架包括引線桿、t型固定塊和引線頭,t型固定塊設于引線桿的兩端,引線桿通過t型固定塊與支撐架固定連接,引線桿上均勻設置有至少兩個引線頭,引線頭上設有引線孔,引線架的設計可以進一步引導紗線的傳送,便于同時引導多股紗線的傳送,多個設置的引線孔可以對多股紗線同時進行傳送,使用更方便。
進一步,引線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保護環墊,保護環墊的設計可以減少紗線與引線孔內側壁之間的摩擦力,避免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由于摩擦發生斷裂。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多股或單股紗線的傳送,擴大引線架的使用范圍,而且又可以便于紗線的更換和生產線的連續,當第一繞線輥組上的紗線使用完后,通過旋轉固定架進行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位置的轉換,使得第二繞線輥組可以繼續為生產線提供足夠的紗線,而生產進行的同時,又可以對第一繞線輥組進行新紗線的更換,整體結構設計緊湊合理,實現紗線的不間斷傳送。
本發明通過張力調節架和引線架的雙重設計,有效引導紗線的輸送,加快紗線的傳送速率,可以對多個繞線輥上不同股紗線進行獨立方向的引導,避免多股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發生纏繞等現象而影響生產,從而減小經濟損失,并且張力調節架中擺動輥可以根據紗線的傳送角度和傳送速率進行適當的擺動,使得紗線的傳送更平穩。
本發明實用性強,通過第一繞線輥組和第二繞線輥組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對紗線的更換,而且又不會造成生產線的中斷,生產效率高,通過張力調節架和引線架的雙重引導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多股紗線傳送過程中紗線之間發生纏繞、打結現象,結構設計更加的巧妙合理。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紡織設備用引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繞線輥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旋轉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引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張力調節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架;2-繞線輥架;3-張力調節架;4-第一繞線輥組;5-第二繞線輥組;6-旋轉固定架;7-固定板;8-繞線輥;9-弧形支架;10-上限位輪;11-下限位輪;12-安裝板;13-擺動板;14-擺動輥;15-導線輥;16-l型嵌位槽;17-送線輥;18-連接板;19-固定框;20-卡接桿;21-卡槽;22-引線架;23-引線桿;24-t型固定塊;25-引線頭;26-引線孔;27-保護環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紡織設備用引線架,包括支撐架1、繞線輥架2和張力調節架3,繞線輥架2和張力調節架3分別設于支撐架1上,繞線輥架2與張力調節架3之間設置有送線輥17,送線輥17的兩端與支撐架1活動連接,送線輥17的設計可以引導紗線的傳送,避免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由于重力出現下垂、纏繞現象,結構設計更合理。
繞線輥架2包括第一繞線輥組4、第二繞線輥組5和旋轉固定架6,第一繞線輥組4和第二繞線輥組5均包括固定板7和至少兩個繞線輥8,繞線輥8均勻設置在固定板7之間,第一繞線輥組4的固定板7與第二繞線輥組5的固定板7相互垂直設置,旋轉固定架6包括弧形支架9、上限位輪10、下限位輪11和安裝板12,上限位輪10和下限位輪11均與安裝板12相連接,上限位輪10通過連接板18與安裝板12固定連接,下限位輪11通過固定框19與安裝板12相連接,下限位輪11位于固定框19內,連接板18的設計可以便于上限位輪10的安裝和固定,固定框19的設計可以便于下限位輪11的安裝,便于實際的安裝和拆卸,通過上限位輪10和下限位輪11限定弧形支架9的上下移動,使得弧形支架9只能進行旋轉,從而改變第一繞線輥組4和第二繞線輥組5的方向,設計科學,使用操作更方便,安裝板12上均勻設置有至少兩個l型嵌位槽16,繞線輥8的兩端嵌入在l型嵌位槽16內,與安裝板12限位卡接,l型嵌位槽16的設計可以便于繞線輥8與安裝板12之間的卡接,安裝時將繞線輥8的兩端順著l型嵌位槽16的垂直面往下移動再往水平面移動,直至繞線輥8卡在l型嵌位槽16內部,當拆卸繞線輥8時則與安裝時反方向進行,安裝拆卸便捷,設計巧妙,安裝板12上設置有兩個卡接桿20,兩個卡接桿20之間形成卡槽21,卡槽21與支撐架1相匹配,通過卡槽21將安裝板12與支撐架1之間限位卡緊,再進行焊接,提高安裝板12與支撐架1之間的連接強度。第一繞線輥組4與第二繞線輥組5分別與弧形支架9的兩端固定連接,上限位輪10與弧形支架9的內側壁相貼合,弧形支架9的下方對稱設置有兩個下限位輪11,下限位輪11與弧形支架9的外側壁相貼合,安裝板12與支撐架1相連接。
張力調節架3包括擺動板13、擺動輥14和導線輥15,擺動板13設于導線輥15的兩端,擺動輥14設于擺動板13之間,導線輥15設于支撐架1之間,擺動板13可以便于擺動輥14和導線輥15的安裝,通過擺動輥14和導線輥15引導紗線傳送,使得傳送更加的順暢,并且擺動輥14可以根據紗線的傳送速率和傳送角度進行靈活的擺動,從而使得紗線的傳送更穩定。
還包括引線架22,引線架22位于張力調節架3的一側,引線架22包括引線桿23、t型固定塊24和引線頭25,t型固定塊24設于引線桿23的兩端,引線桿23通過t型固定塊24與支撐架1固定連接,引線桿23上均勻設置有至少兩個引線頭25,引線頭25上設有引線孔26,引線架22的設計可以進一步引導紗線的傳送,便于同時引導多股紗線的傳送,多個設置的引線孔26可以對多股紗線同時進行傳送,使用更方便,引線孔26的內側壁上設置有保護環墊27,保護環墊27的設計可以減少紗線與引線孔26內側壁之間的摩擦力,避免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由于摩擦發生斷裂。
本發明通過第一繞線輥組4和第二繞線輥組5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多股或單股紗線的傳送,擴大引線架22的使用范圍,而且又可以便于紗線的更換和生產線的連續,當第一繞線輥組4上的紗線使用完后,通過旋轉固定架6進行第一繞線輥組4和第二繞線輥組5位置的轉換,使得第二繞線輥組5可以繼續為生產線提供足夠的紗線,而生產進行的同時,又可以對第一繞線輥組4進行新紗線的更換,整體結構設計緊湊合理,實現紗線的不間斷傳送。
本發明通過張力調節架3和引線架22的雙重設計,有效引導紗線的輸送,加快紗線的傳送速率,可以對多個繞線輥8上不同股紗線進行獨立方向的引導,避免多股紗線在傳送過程中發生纏繞等現象而影響生產,從而減小經濟損失,并且張力調節架3中擺動輥14可以根據紗線的傳送角度和傳送速率進行適當的擺動,使得紗線的傳送更平穩。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