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拉膜機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電機驅動拉膜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單電機驅動的拉膜機構,在當前的生產中,在拉伸筒狀或者其他形狀的薄膜或者包裝紙通常需要兩個驅動系統,夾緊爪采用氣缸夾緊,進給則采用電機驅動,這樣造成了極大的成本浪費;大部分的拉膜機構都不可以調節夾緊距離,進給不同形狀或厚度的薄膜或者包裝紙,則需要不同的拉膜機構,同樣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調節夾緊距離的單電機驅動拉膜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單電機驅動拉膜機構,包括:
夾緊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可滑動的夾緊爪;
驅動機構,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軸;
運動機構,包括對稱布置的兩個用于控制所述夾緊爪的夾緊、松開和進給的運動模塊;每個運動模塊包括由支撐系統支撐在同一高度并平行的第一固定光杠與第二固定光杠、平行位于第一固定光杠與第二固定光杠之間下方的滑動連桿;所述滑動連桿通過驅動滑塊連接一旋轉軸;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與二固定光杠分別通過相對的第一固定光杠滑塊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與位于上方側的滑動光杠連接,所述滑動光杠連接滑動光杠滑塊,所述滑動光杠滑塊鉸接連接滑動連桿,所述滑動連桿上套設有始終處于壓縮狀態的彈簧,所述彈簧在驅動滑塊與動光杠滑塊間,所述滑動光杠滑塊滑動連接所述夾緊爪。
所述夾緊爪的一端固定連接安裝在滑動光杠滑塊中并可滑動的導柱,所述導柱上設有夾緊爪彈簧,所述夾緊爪彈簧位于夾緊爪與滑動光杠滑塊之間,所述導柱的另一端設有滑動限位螺母。
兩個所述旋轉軸中的一個旋轉軸上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驅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嚙合連接,所述驅動軸上的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另一個旋轉軸上的第二鏈輪傳動連接。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和第二固定光杠的兩端通過螺母安裝在支撐機架的縱向側固定板和縱向固定槽板的安裝槽中。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和第二固定光杠的兩端分別通過光杠滑塊安裝在支撐機架的縱向側固定板和縱向固定槽板的安裝槽中。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與二固定光杠上分別設有兩個可調節位置的限位塊,所述第一固定光杠滑塊和第二固定光杠滑塊可在兩個所述限位塊之間滑動。
所述限位塊與第一固定光杠與二固定光杠為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單電機驅動拉膜機構,解決了解決了傳統拉膜機構不能調節夾緊距離的問題,并且減少了驅動系統,且可夾緊各種厚度,拉伸各種長度包裝膜,減少驅動系統成本以及工作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拉膜機構左半部分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無固定機架拉膜機構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膜機構夾緊爪還未夾緊時某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膜機構夾緊爪剛夾緊時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膜機構夾緊爪進給過程中某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夾緊爪在驅動軸轉速V=10RPM,運動機構彈簧剛度 K=1000N/m條件下的運動速度;
圖8為本實用新型在驅動軸轉速V=10RPM,運動機構彈簧彈剛度K=1000N/m條件下的滑動光杠與固定光杠的接觸受力圖;
圖中:1--夾緊機構 2-運動機構 3-支撐機架 4-驅動機構;
11-夾緊爪 12-夾緊爪彈簧 13-導柱;
21-限位方螺母 22-滑動光杠滑塊 23-滑動光杠 24-第一固定光杠滑塊 25-第一固定光杠 26-驅動滑塊 27-彈簧 28-滑動連桿 29-第二固定光杠 210-第二固定光杠滑塊;
31-橫向側固定板 32-縱向側固定板 33-縱向固定板 34-縱向固定槽板 35-底板、36-螺母;
41-第一旋轉軸 42-第二鏈輪 43-鏈條 44-驅動軸 45-第一鏈輪 46-第一齒輪 47-第二齒輪 48-第二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1-6所示,一種單電機驅動拉膜機構,包括支撐機架3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架3上的:
夾緊機構1,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可滑動的夾緊爪11,所述夾緊爪具有弧形面的夾緊弧面;
驅動機構4,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軸,即第一旋轉軸41與第二旋轉軸48;
運動機構,包括對稱安裝布置的兩個用于控制所述夾緊爪的夾緊、松開和進給的運動模塊2;每個運動模塊2包括由支撐系統支撐在同一高度并平行的第一固定光杠25與第二固定光杠29、平行位于第一固定光杠25與第二固定光杠29之間下方的滑動連桿28;所述滑動連桿28連接驅動滑塊26,所述驅動滑動26分別連接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與二固定光杠29上分別設有可沿第一固定光杠25 與二固定光杠29滑動的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所述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與位于第一固定光杠25與二固定光杠29之間上方側的滑動光杠28連接,所述滑動光杠28連接滑動光杠滑塊22,所述滑動光杠滑塊22鉸接連接滑動連桿28,所述滑動連桿25 上套設有始終處于壓縮狀態的彈簧27,所述彈簧27在驅動滑塊26與動光杠滑塊22間,所述滑動光杠滑塊22滑動連接所述夾緊爪11。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支撐機架3包括兩個橫向側固定板31,兩個縱向側固定板32,并具有底板35,所述兩個橫向側固定板31與兩個縱向側固定板 32分別與底板固定,所述兩個橫向側固定板31與兩個縱向側固定板32形成的空間內設有兩個縱向固定槽板34及兩個縱向固定板33,所述縱向固定板 33用于安裝驅動滑動26,所述縱向側固定板32與縱向固定槽板34用于安裝第一固定光杠25與第二固定光杠29,兩個縱向固定槽板34及兩個縱向固定板3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橫向側固定板31的內側面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兩個運動模塊對稱安裝,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固定在支架機架3的縱向側固定板32和縱向固定槽板34的安裝槽內,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間的距離即為夾緊機構1需要的進給距離。
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上的兩邊有螺紋,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上通過該螺紋分別安裝有兩個位置可調節的限位塊,用于調節兩個夾緊爪11之間的距離。
具體實現上,每個所述限位塊包括兩個限位方螺母21,左右各兩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 29上分別設有的可移動的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和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在限位方螺栓21之間進行限位滑動。
本實用新型中,具體的,所述滑動光杠2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和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上,所述滑動光杠23可隨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和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在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 上滑動;滑動光杠23上安裝有可在滑動光杠23上移動的滑動光杠滑塊22。
其中,具體實現上,所述滑動光杠滑塊22與夾緊爪11通過導柱13連接,并通過其底部與滑動連桿28鉸接;其中,所述導柱13安裝在滑動光杠滑塊22上預設的滑動孔(未標出)中,并可在所述滑動孔中直線滑動,在所述導柱上套設有夾緊爪彈簧12,位于滑動光杠滑塊22與夾緊爪11之間,通過夾緊爪彈簧12以及夾緊距離,可以確保夾緊爪11的夾緊力的大小。
其中,所述導柱13的另一端連導柱滑動限位塊,所述導柱滑動限位塊可以是一個限位螺母,與導柱通過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滑動連桿28可以在驅動滑塊26上滑動,所述驅動滑塊與所述滑動連桿28之間固定有一直處于壓縮狀態的彈簧27,所述的滑動光杠滑塊22的運動軌跡為矩形。
具體的,所述傳動系統包括驅動軸44,驅動軸44上固定有第一鏈輪45 和第一齒輪46,第一齒輪47與第二旋轉軸48上的第二齒輪47嚙合,第一鏈輪45與第一旋轉軸41上的第二鏈輪42通過鏈條43連接。當驅動軸44 轉動時,通過鏈條與鏈輪機構以及齒輪機構使第一旋轉軸與第二旋轉軸同步旋轉。
具體的,所述第一旋轉軸41和第二旋轉軸48分別與對稱設置的運動模塊2的驅動滑塊26固定連接,通過驅動滑塊26旋轉,帶動夾緊爪11的運動軌跡為矩形,經過第一旋轉軸41和第二旋轉軸48的旋轉,實現了夾緊爪 11的夾緊與進給。
具體的,所述驅動滑塊26安裝在支撐機架3的縱向固定板33上,所述第一旋轉軸41和第二旋轉軸48穿過所述縱向固定板33與驅動滑塊26連接,以驅動所述驅動滑塊26旋轉。
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光杠23上兩端有螺紋,兩端通過螺紋各連接一個限位螺母20,位于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和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的外側,可以防止因為碰撞而使滑動光杠23產生移動,影響夾緊距離。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架機架3的縱向側固定板32的長條形的安裝槽320和縱向固定槽板34長條形的安裝槽340內,具體可以通過在縱向側固定板32和縱向固定槽板34的外側,在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的兩端上安裝螺母36固定,并可通過松開螺母36來調節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在條形安裝槽中的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 29固定在縱向側固定板32和縱向固定槽板34的長條形的安裝槽內,也可以通過在長條形的安裝槽內加滑塊,所述第一固定光杠和第二固定光杠固定在滑塊上與長條形的安裝槽進行安裝連接,通過一個絲杠貫穿所述的滑塊可以調節滑塊位置以調節第一固定光杠25和第二固定光杠29間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彈簧27的彈簧剛度在300N/m左右時,滑動光杠滑塊22與滑動光杠23的接觸力以及滑動光杠與第一固定光杠、第二固定光杠的接觸力最小。
工作時,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驅動軸44旋轉運動通過齒輪和鏈輪傳動傳遞給第一旋轉軸41和第二旋轉軸48,使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反向運動。與旋轉軸固定的驅動滑塊26旋轉,帶動滑動連桿28在驅動滑塊內平移并且旋轉,由于彈簧27始終處于壓縮狀態,可保證滑動光杠滑塊22確定的運動軌跡,即矩形。滑動連桿28通過一端鉸接滑動光杠滑塊22,滑動連桿 28在旋轉和平移過程中,使滑動光杠滑塊22可在滑動光杠23上滑動,同時在滑動光杠滑塊22在滑動光杠23運動到極限位置時,就會驅動與滑動光杠 23相連的固定光杠滑塊22在固定光杠上運動,從而走出矩形軌跡。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固定光杠25、第二固定光杠29以及滑動光杠23 的兩端都有螺紋,通過限位螺母20以及限位方螺母21的位置調節,可以調節夾緊距離和進給距離。
本實用新型所述驅動滑塊26,其位置優選設在第一固定光杠25、第二固定光杠29的正中間位置,以保證第一固定光杠25、第二固定光杠29的受力相等,同時可縮小彈簧27的原長;第一固定光杠25、第二固定光杠29 上的限位方螺母21可使滑動光杠滑塊22上的限位螺母更靠近驅動滑塊,這樣可以減小回程受力。
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旋轉軸41和第二旋轉軸48反向運動,分別驅動對稱設置的滑動連桿進行旋轉與平移運動。從圖4狀態開始,滑動連桿在旋轉和平移過程中,由于彈簧力作用,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 貼合,夾緊爪11同第一固定光杠25一起沿第一固定光杠向內平移,兩個夾緊爪11逐漸靠近,并在運動中逐漸夾緊薄膜或者包裝紙,并在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6與限位方螺母21接觸時,完全夾緊,如圖5所示。
隨著驅動軸的持續運動,在滑動連桿28的旋轉和平移過程中,原來貼合的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一固定光杠滑塊分開,滑動光杠滑塊22開始在滑動光杠23上開始滑動,此時即拉膜機構的進給狀態,如圖6。
驅動軸44的持續運動,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210貼合,此時進給結束,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一起沿著第二固定光杠29往遠離薄膜方向運動,在第二固定光杠滑塊接觸到限位方螺母21后,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分開并逐漸遠離,滑動光杠滑塊22開始在滑動光杠23上開始滑動,滑動到滑動光杠滑塊22與第二固定光杠滑塊 210貼合時,滑動光杠滑塊22上的夾緊爪11同第一固定光杠滑塊24一起沿第一固定光杠25向內平移,兩個夾緊爪11逐漸靠近,如此完成了一循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