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性聚酯條的冷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造纖維粒子的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粗纖維線的定型冷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為了生產陽離子再生著色滌綸短纖維,須先將酯化物和再生的PET片材、三單體、色母粒混合進行束聚改性,經擠出形成連續的粗纖維線,再由切刀制成改性纖維粒子。為了形成粒徑相同的纖維粒子,需將粗纖維線從模板擠出的高溫狀態后經冷卻系統冷卻定型。 現有的冷卻系統主要由水槽形成,在水槽的后部設置進水管,在前部設置出水口,以此形成冷卻循環水。由于水槽較長,而低溫水由后部進入水槽,在水槽前部的水溫較高,不利于粗纖維線的溫度快速降低,因此,造成冷卻定型效率低下,水用量大,水槽長而占用生產車間用地面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縮短水槽長度、提高冷卻定型效率、且節水的改性聚酯條的冷卻系統。本實用新型沿水槽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布置三排與水槽長度方向垂直的進水管,在水槽的前部和中部分別設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各進水管所在的水平面。本實用新型將低水溫由前、中、后三處分別進入水槽,使水槽各部分水溫處于較低狀態,利于制品的快速降溫,出水口布置在前部,使最高溫的水能快速排出水槽。本實用新型利于節水、縮短水槽長度、節約冷卻定型占地面積,還利于提高冷卻定型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沿水槽I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布置前排進水管2、中排進水管3和后排進水管4,各進水管分別與水槽I的長度方向垂直,可在各進水管上分別開設若干朝向水槽I前部的出水嘴。在水槽I的前部和中部分別設置出水口 5和6,出水口 5和6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各進水管所在的水平面。
權利要求1.改性聚酯條的冷卻系統,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沿水槽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布置三排與水槽長 度方向垂直的進水管,在水槽的前部和中部分別設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各進水管所在的水平面。
專利摘要改性聚酯條的冷卻系統,涉及人造纖維粒子的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粗纖維線的定型冷卻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沿水槽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布置三排與水槽長度方向垂直的進水管,在水槽的前部和中部分別設置出水口,出水口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各進水管所在的水平面。本實用新型將低水溫由前、中、后三處分別進入水槽,使水槽各部分水溫處于較低狀態,利于制品的快速降溫,出水口布置在前部,使最高溫的水能快速排出水槽。本實用新型利于節水、縮短水槽長度、節約冷卻定型占地面積,還利于提高冷卻定型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文檔編號B29C47/88GK202727321SQ20122035866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吳海燕, 張殿剛 申請人:揚州思窈化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