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塑料加工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防止爆破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捏合機是由一對互相配合和旋轉的葉片所產生強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狀態的或橡膠狀粘稠塑料材料能使物料迅速反應從而獲得均勻的混合攪拌。該機是各種高粘度的彈塑性物料的混煉、捏合、破碎、分散、重新聚合各種化工產品的理想設備,具有攪拌均勻、無死角、捏合效率高的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防止爆破混合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防止爆破混合裝置,包括出料管、冷卻裝置、加熱裝置、傳熱管、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第三攪拌葉、保溫層、鍋體、第一控制閥門、第二控制閥門、攪拌軸、驅動電機、進料口、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第三測溫計和控制裝置,在鍋體的外側設置保溫層,在鍋體內通過隔板分為三層,在鍋體外側設置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連接攪拌軸,攪拌軸貫穿鍋體在,三層空間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和第三攪拌葉,在鍋體內側一側設置有傳熱管,傳熱管與設置于鍋體外的加熱裝置相連,在鍋體與傳熱管相對的一側邊緣設置有進料口,在與進料口相對的兩層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控制閥門和第二控制閥門,在鍋體的一側內壁上對應每一層空間分別設置有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和第三測溫計,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和第三測溫計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接,在傳熱管旁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外側設置有冷卻裝置。
而且,所述的加熱裝置為鍋爐。
而且,所述的傳熱管通過熱水傳熱。
而且,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和第三攪拌葉的葉片為6-10片。
而且,所述的進料口的寬度為鍋體寬度的1/8-1/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鍋體分層,使物料可以分為多步驟進行攪拌,在每個攪拌區域均設置控溫裝置使得每個區域內的反應溫度得到控制,出料管外側的冷卻裝置使物料離開鍋體后得到冷卻,方便下游的物料加工,本裝置結構合理,提高了捏合機械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出料管,2為冷卻裝置,3為加熱裝置,4為傳熱管,5為第一攪拌葉,6為第二攪拌葉,7為第三攪拌葉,8為保溫層,9為鍋體,10為第一控制閥門,11為第二控制閥門,12為攪拌軸,13為驅動電機,14為進料口,15為第一測溫計,16為第二測溫計,17為第三測溫計,18為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附圖所示,其中1為出料管,2為冷卻裝置,3為加熱裝置,4為傳熱管,5為第一攪拌葉,6為第二攪拌葉,7為第三攪拌葉,8為保溫層,9為鍋體,10為第一控制閥門,11為第二控制閥門,12為攪拌軸,13為驅動電機,14為進料口,15為第一測溫計,16為第二測溫計,17為第三測溫計,18為控制裝置。
一種防止爆破混合裝置,包括出料管、冷卻裝置、加熱裝置、傳熱管、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第三攪拌葉、保溫層、鍋體、第一控制閥門、第二控制閥門、攪拌軸、驅動電機、進料口、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第三測溫計和控制裝置,在鍋體的外側設置保溫層,在鍋體內通過隔板分為三層,在鍋體外側設置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連接攪拌軸,攪拌軸貫穿鍋體在,三層空間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和第三攪拌葉,在鍋體內側一側設置有傳熱管,傳熱管與設置于鍋體外的加熱裝置相連,在鍋體與傳熱管相對的一側邊緣設置有進料口,在與進料口相對的兩層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控制閥門和第二控制閥門,在鍋體的一側內壁上對應每一層空間分別設置有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和第三測溫計,第一測溫計、第二測溫計和第三測溫計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接,在傳熱管旁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外側設置有冷卻裝置。
而且,所述的加熱裝置為鍋爐。
而且,所述的傳熱管通過熱水傳熱。
而且,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和第三攪拌葉的葉片為6片。
而且,所述的進料口的寬度為鍋體寬度的1/8。
通過將鍋體分層,使物料可以分為多步驟進行攪拌,在每個攪拌區域均設置控溫裝置使得每個區域內的反應溫度得到控制,出料管外側的冷卻裝置使物料離開鍋體后得到冷卻,方便下游的物料加工,本裝置結構合理,提高了捏合機械的工作效率。
以上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