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
背景技術:
3D打印機又稱三維打印機,是一種累積制造技術,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機器,它是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特殊蠟材、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粘合材料,通過打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制造三維的物體。
現有技術中的3D打印機存在一些不足:1、人工剝離打印好的模型,大多采用鏟刀或類似工具對模型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2、人工剝離打印好的模型,采用尖銳的工具剝離,對操作者存在安全隱患;3、人工剝離打印好的模型,比較耗費時間,對于批量生產時間上產生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的技術方案,不僅可以根據實際3D打印物件的需要實現常溫型與加熱型的切換,提高了負壓打印平臺的靈活性,而且提高了3D打印物件的打印精度,打印結束后方便拿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負壓腔體、氣管和負壓泵,負壓泵通過氣管連接負壓腔體,負壓腔體的頂面上設置有洞孔板,洞孔板與負壓腔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墊,洞孔板和密封墊均通過沉頭螺絲固定連接在負壓腔體的頂面上,洞孔板的頂面上設置有薄膜;通過將薄膜覆蓋在洞孔板上,啟動負壓泵向外排空氣,由于薄膜覆蓋在洞孔板上,使負壓腔體內形成負壓,把薄膜吸附在洞孔板上,當3D打印機啟動時,3D打印頭開始在負壓打印平臺上進行打印工作,打印結束后,負壓泵停止工作,負壓腔體內的負壓恢復到 正常氣壓條件下,使對薄膜的吸附力消失,可以很方便取下打印的物件,沉頭螺絲用于洞孔板、密封墊與負壓腔體的固定連接,防止在負壓泵工作時,由于洞孔板、密封墊與負壓腔體之間漏氣而影響負壓打印平臺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打印物件的拿取。
進一步,氣管通過氣管接頭連接在負壓腔體的側面,氣管接頭與負壓腔體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氣管接頭與負壓腔體之間發生漏氣現象,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證負壓打印平臺能正常工作。
進一步,負壓泵上設置有出氣口,當需要進行3D打印時,通過負壓泵可以將負壓腔體內的氣體從出氣口排出形成負壓,使薄膜緊密貼合在洞孔板的表面上,防止3D打印頭在工作時因薄膜發生移動而影響最終3D打印物件的質量和精度,當打印結束后,外界氣體從出氣口進入負壓腔體內,負壓腔體對薄膜的吸附力消失,方便3D打印物件的拿取。
進一步,負壓腔體的底面上設置有加熱板,加熱板通過螺絲和螺母固定連接負壓腔體,加熱板可以根據3D打印物件的需要對負壓腔體進行加熱,滿足需要預熱物件的打印,提高了負壓打印平臺的實用性和靈活性。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將薄膜覆蓋在洞孔板上,啟動負壓泵向外排空氣,由于薄膜覆蓋在洞孔板上,使負壓腔體內形成負壓,把薄膜吸附在洞孔板上,當3D打印機啟動時,3D打印頭開始在負壓打印平臺上進行打印工作,打印結束后,負壓泵停止工作,負壓腔體內的負壓恢復到正常氣壓條件下,使對薄膜的吸附力消失,可以很方便取下打印的物件;
2、沉頭螺絲用于洞孔板、密封墊與負壓腔體的固定連接,防止在負壓泵工作時,由于洞孔板、密封墊與負壓腔體之間漏氣而影響負壓打印平臺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打印物件的拿取;
3、加熱板可以根據3D打印物件的需要對負壓腔體進行加熱,滿足需要預熱物件的打印,提高了負壓打印平臺的實用性和靈活性。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不僅可以根據實際3D打印物件的需要實 現常溫型與加熱型的切換,提高了負壓打印平臺的靈活性,而且提高了3D打印物件的打印精度,打印結束后方便拿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中實施例1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的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2的爆炸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2的裝配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2的剖面圖。
圖中:1-薄膜;2-沉頭螺絲;3-洞孔板;4-密封墊;5-負壓腔體;6-加熱板;7-螺絲;8-O型密封圈;9-氣管接頭;10-氣管;11-螺母;12-負壓泵;13-3D打印頭;14-出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包括負壓腔體5、氣管10和負壓泵12,負壓泵12通過氣管10連接負壓腔體5,氣管10通過氣管接頭9連接在負壓腔體5的側面,氣管接頭9與負壓腔體5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8,O型密封圈8可以有效防止氣管接頭9與負壓腔體5之間發生漏氣現象,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證負壓打印平臺能正常工作,負壓泵12上設置有出氣口14,當需要進行3D打印時,通過負壓泵12可以將負壓腔體5內的氣體從出氣口14排出形成負壓,使薄膜1緊密貼合在洞孔板3的表面上,防止3D打印頭13在工作時因薄膜1發生移動而影響最終3D打印物件的質量和精度,當打印結束后,外界氣體從出氣口14進入負壓腔體5內,負壓腔體5對薄膜1的吸附力消失,方便3D打印物件的拿取。
負壓腔體5的頂面上設置有洞孔板3,洞孔板3與負壓腔體5之間設置有密封墊4,洞孔板3和密封墊4均通過沉頭螺絲2固定連接在負壓腔體5的頂面上,洞孔板3的頂面上設置有薄膜1;通過將薄膜1覆蓋在洞孔板3上,啟動負壓泵12向外排空氣(吸氣方向如圖中A方向所示),由于薄膜1覆蓋在洞孔板3上,使負壓腔體5內形成負壓,把薄膜1吸附在洞孔板3上,當3D打印機啟動時,3D打印頭13開始在負壓打印平臺上進行打印工作,打印結束后,負壓泵12停止工作,負壓腔體5內的負壓恢復到正常氣壓條件下,使對薄膜1的吸附力消失,可以很方便取下打印的物件,沉頭螺絲2用于洞孔板3、密封墊4與負壓腔體5的固定連接,防止在負壓泵12工作時,由于洞孔板3、密封墊4與負壓腔體5之間漏氣而影響負壓打印平臺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打印物件的拿取。
實施例2
如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3D打印機的負壓打印平臺,包括負壓腔體5、氣管10和負壓泵12,負壓泵12通過氣管10連接負壓腔體5,氣管10通過氣管接頭9連接在負壓腔體5的側面,氣管接頭9與負壓腔體5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8,O型密封圈8可以有效防止氣管接頭9與負壓腔體5之間發生漏氣現象,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證負壓打印平臺能正常工作,負壓泵12上設置有出氣口14,當需要進行3D打印時,通過負壓泵12可以將負壓腔體5內的氣體從出氣口14排出形成負壓,使薄膜1緊密貼合在洞孔板3的表面上,防止3D打印頭13在工作時因薄膜1發生移動而影響最終3D打印物件的質量和精度,當打印結束后,外界氣體從出氣口14進入負壓腔體5內,負壓腔體5對薄膜1的吸附力消失,方便3D打印物件的拿取。
負壓腔體5的頂面上設置有洞孔板3,洞孔板3與負壓腔體5之間設置有密封墊4,洞孔板3和密封墊4均通過沉頭螺絲2固定連接在負壓腔體5的頂面上,洞孔板3的頂面上設置有薄膜1,負壓腔體5的底面上設置有加熱板6,加熱板6通過螺絲7和螺母11固定連接負壓腔體5,加熱板6可以根據3D打印物件的需要對負壓腔體5進行加熱,滿足需要預熱物件的打印,提高了負壓打印平臺的實用性和靈活性;通過將薄膜1覆蓋在洞孔板3上,啟動負壓泵12向外排空 氣(吸氣方向如圖中A方向所示),由于薄膜1覆蓋在洞孔板3上,使負壓腔體5內形成負壓,把薄膜1吸附在洞孔板3上,當3D打印機啟動時,3D打印頭13開始在負壓打印平臺上進行打印工作,打印結束后,負壓泵12停止工作,負壓腔體5內的負壓恢復到正常氣壓條件下,使對薄膜1的吸附力消失,可以很方便取下打印的物件,沉頭螺絲2用于洞孔板3、密封墊4與負壓腔體5的固定連接,防止在負壓泵12工作時,由于洞孔板3、密封墊4與負壓腔體5之間漏氣而影響負壓打印平臺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打印物件的拿取。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實用新型為基礎,為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地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