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屬于真空定型機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
背景技術:在管材制造生產線上,通常在成型機出來后的管材需要經過真空定型機的定型工藝。在真空定型機內的工藝流程中需要進行抽真空和冷卻步驟,具體地,當型材從定型機的前端進入定型套時,此時定型機內通過真空和冷卻工序,使得型材內外產生壓力差并利用壓力差實現型材的定型。現有技術中,定型機上雖然設置有抽真空裝置,但在定型機工作過程中,現有的抽真空裝置只能通過使用者手動調節定型機內負壓大小,容易造成定型機內負壓過大現象的產生,影響了定型機的工作效率。為解決現有的定型機抽真空裝置不能自動調節的問題,需要設計一種調節效果好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調節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包括:箱體,其具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排氣組件,包括設置于箱體上并與出水管相通的至少一個分離壺;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一端分別與進水管和箱體相連,真空泵的另一端與分離壺相連;調壓組件,其設置于箱體上并能調節箱體內的負壓;所述真空泵持續工作能使箱體內的負壓不斷增大,所述調壓組件能減小箱體內的負壓并使箱體內的負壓保持在預設范圍內波動。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箱體可分為前室和后室,所述真空泵和與真空泵對應的分離壺數量均為兩個,兩個真空泵分別與前室和后室相連。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分離壺包括主體;輸入管,其設置于主體側邊并與真空泵相連;排氣管,其設置于主體的上表面且排氣管下端伸入主體內;排水管,其設置于主體的下表面并與主體相通,所述排水管與出水管相連。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在排氣管內橫向且平行設置有若干擋板,所述擋板交錯設置于排氣管的兩側壁上,擋板的一端與排氣管內壁相連,擋板的另一端懸空。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擋板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擋板分別平行設置于排氣管兩側的內壁上。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調壓組件包括設置于箱體上并與箱體相通的手動閥和真空閥,所述真空閥能自動調節箱體負壓,當真空閥失效時手動閥能正常工作。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真空閥包括:閥體,其設置于箱體上且在閥體的端面上開設有與箱體相通的安裝槽;接頭,其設置于閥體上并與安裝槽相通;拉桿,其可移動設置于閥體內,所述拉桿的一端向上貫穿安裝槽內壁并向外伸出閥體,拉桿的另一端設置有閥門,所述閥門設置于安裝槽內并位于接頭的下方;所述拉桿能帶動閥門在安裝槽內移動并能使接頭與定型機阻斷或導通。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在閥體上端套設有閥蓋,在閥蓋和閥體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閥蓋和閥體相連。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所述拉桿上端貫穿閥蓋并設置有螺母,在拉桿下端凸起形成有凸臺,在拉桿上設置有墊圈,所述閥門位于凸臺和墊圈之間且閥門的兩端分別與凸臺和墊圈相連。在上述的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中,在箱體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箱體相通的出氣閥,所述出氣閥與真空泵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箱體,在箱體上設置有排氣組件、真空泵以及調壓組件,真空能將箱體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組件不斷排出使箱體內負壓狀態,真空泵持續工作能使負壓不斷增大,調壓組件能將外界的氣體導入至箱體內并保持箱體的內壓在預設范圍內波動,從而保證了真空定型機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分離壺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分離壺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真空閥的剖視圖。圖中,101、前室;102、后室;110、進水管;120、出水管;200、分離壺;210、主體;220、輸入管;230、排氣管;231、擋板;240、排水管;300、真空泵;400、手動閥;410、真空閥;411、閥體;411a、安裝槽;412、接頭;413、拉桿;413a、凸臺;414、閥蓋;414a、彈性件;415、螺母;416、墊圈;417、閥門;418、套筒;500、出氣閥。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在箱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管材直徑相近的定徑套和銅管,管材由箱體具有定徑套一端的導入,并從箱體具有銅管一端導出,同時由于定徑套和銅管的直徑與管材的直徑相近,在箱體內能形成負壓環境,管材內、外表面的壓力差能實現管材的定型。如圖1至圖5所示,本用于真空定型機的抽真空裝置包括:箱體,其具有進水管110和出水管120;排氣組件,包括設置于箱體上并與出水管120相通的至少一個分離壺200;真空泵300,所述真空泵300的一端分別與進水管110和箱體相連,真空泵300的另一端與分離壺200相連;調壓組件,其設置于箱體上并能調節箱體內的負壓;基于上述技術特征,由于箱體內為密封環境,開啟真空泵300工時,真空泵300能將箱體的氣流抽離并通過排氣組件排出箱體使得箱體內形成負壓狀態,為了避免真空泵300持續工作導致箱體內的負壓過大現象的產生,在箱體上設置有能將氣流導入至箱體的調壓組件且調壓組件能使箱體內的負壓在定范圍內波動,保證了管材定徑的準確性。箱體分為前室101和后室102,其中前室101的負壓主要控制決定管材的外徑,后室102的負壓能控制決定管材的圓度,從而在前室101和后室102上分別設置有真空泵300和與真空泵300相連的分離壺200,使得前室101和后室102的負壓均能根據實際使用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率。在箱體的上設置有箱體相通的出氣閥500,出氣閥500與真空泵300相連。上述真空泵300優選地為水環真空泵300,水環真空泵300能通過泵腔內容積的變化來實現吸氣、壓縮和排氣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縮短了箱體內抽氣時間,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效率。優選地,上述分離壺200包括形狀呈圓柱狀的主體210,在主體210的側邊固連有與主體210相通的輸入管220,在主體210上表面設置有排氣管230且部分排氣管230伸入主體210內,在主體210的下表面設置有與主體210相通的排水管240且排水管240與出水管120相連,真空泵300能將水氣通過輸入管220導入至主體210內,水氣能在主體210完成水氣分離,使得氣體由排氣管230導出至外界而液體由排水管240導入至出水管120內。進一步地,真空泵300通過輸入管220導出的氣流夾雜有較多的水氣,為了避免上輸入管220內到導出的水氣直接導入至排氣管230內,導致排氣管230的堵塞而影響排氣管230的排氣效率現象的產生,上述排氣管230的最下端的垂直高度小于輸入管220的垂直高度,保證輸入管220導出的氣流濺射至排氣管230的外壁上,保證了分離壺200的正常工作。進一步地,在排水管240內橫向且平行設置有若干擋板231,擋板231交錯設置于排水管240的內壁上,擋板231的一端與排水管240內壁相連,擋板231的另一端懸空,在相鄰兩擋板231之間形成有間隙,使得氣體能通過間隙并由排氣管230的上端導出至外界,而液體則順著擋板231壁流回至主體210并由排水管240排出至出水管120內。進一步地,上述擋板231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擋板231分別平行設置于排水管240兩內壁上,擋板231的徑向長度大于排氣管230的半徑從而在兩擋板231相互錯開,保證氣體能通過兩擋板231之間的間隙,同時也避免液體堵塞排氣管230而影響排氣管230的排氣效率現象的產生。上述調壓組件包括設置于箱體上并與箱體相通的手動閥400和真空閥410,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真空閥410打開而手動閥400關閉,真空閥410能自動調節箱體負壓并保證箱體內的負壓在預設范圍內波動;當真空閥410失效時,使用者能手動打開手動閥400能從而保證本實用新型的正常工作。上述真空閥410包括:閥體411,其設置于箱體上且在閥體411的端面上開設有與箱體相通的安裝槽411a;接頭412,其設置于閥體411上并與安裝槽411a相通;拉桿413,其可移動設置于閥體411內,所述拉桿413的一端向上貫穿安裝槽411a內壁并向外伸出閥體411,拉桿413的另一端設置有閥門417,所述閥門417設置于安裝槽411a內并位于接頭412的下方;所述拉桿413能帶動閥門417在安裝槽411a內移動并能使接頭412與箱體阻斷或導通。上述閥門417設置安裝槽411a內,且閥門417的一側與箱體相通,閥門417的另一側與外界相通,在正常狀態下閥門417兩側壓強差所產生的壓力不能帶動拉桿413豎直移動,從而閥門417與安裝槽411a內壁接觸而阻斷接頭412與安裝槽411a兩者之間的連通;當箱體內的負壓過大而使得閥門417兩側壓強差所產生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壓力能帶動拉桿413豎直移動并使閥門417與安裝槽411a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從而外界的氣流能通過間隙導入至箱體內而降低了箱體內的負壓,保證箱體內的負壓保持在預設范圍波動。優選地,在閥門417開設有由上而下直徑逐漸增大的錐面,在安裝槽411a的內壁上開設有與錐面對應的錐形槽,錐面位于錐形槽內,在初始狀態下,拉桿413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從而使得錐面與錐形槽的內壁接觸而能使外界與箱體處于阻斷狀態,當箱體內的負壓過大而使得閥門417兩側壓強差所產生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壓力能帶動拉桿413豎直移動并使閥門417與錐形槽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從而外界的氣流能通過間隙導入至箱體內而降低了箱體內的負壓,從而保證箱體內的負壓保持在預設范圍波動。進一步地,在拉桿413的上端螺紋設置有螺母415,螺母415的下端與閥體411相連,當周向轉動螺母415能帶動拉桿413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在初始狀態下,螺母415能鎖緊拉桿413使錐面與錐形槽內壁緊密接觸,使得箱體與接頭412保持阻斷狀態;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能轉動螺母415使拉桿413處于放松狀態,從而閥門417兩端壓強差所產生的壓力達到預定值時,壓力能帶動拉桿413豎直向下運動,使得錐面與錐面槽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外界氣流能通過間隙導入至箱體內,保證箱體內的負壓保持在預設范圍內波動。進一步地,在閥體411上端套設有閥蓋414,在閥蓋414和閥體411之間設置有彈性件414a,彈性件414a的兩端分別抵靠于閥蓋414和閥體411上,拉桿413穿過彈性件414a和閥蓋414并與螺母415相連,螺母415抵靠于閥蓋414上表面,在初始狀態下,彈性件414a被壓縮并產生彈力,彈力能使錐面與錐形槽內壁接觸,使得箱體與接頭412保持阻斷狀態;在工作過程中,當閥門417兩端壓強差所產生的壓力大于彈力時,壓力能使拉桿413帶動閥蓋414豎直向下運動,從而在錐面與錐面槽內壁之間形成有間隙,外界氣流能通過間隙導入至箱體內,保證箱體內的負壓保持在預設范圍內波動,同時拉桿413帶動閥蓋414豎直向下運動過程中彈簧件被壓縮能產生豎直向上的彈力,當壓強差所產生的彈力小于彈力時,彈性件414a能拉蓋隨著閥門417回復至初始位置,實現了本實用新型能自動調節箱體內的負壓值。優選地,在閥體411內設置有套筒418,套筒418與閥體411內壁緊密接觸而限制了套筒418周向轉動,上述拉桿413部分卡設于套筒418內,在進一步地,在拉桿413上凸起形成有凸臺413a,在拉桿413上還設置有墊圈416,閥門417位于凸臺413a和墊圈416之間且閥門417的兩端分別與凸臺413a和墊圈416相連,避免了閥門417沿著拉桿413在軸向方向上移動而影響閥門417正常工作現象的產生,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工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