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輪胎模具。
背景技術:
自行車作為現在日常生活的消耗品,輪胎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輪胎的好壞往往也能決定自行車的性能,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出易排水、不易打滑的高性能輪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行車輪胎模具,制造出來的自行車輪胎易排水易操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輪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攏后在交界處形成周向等間隔交替分布的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所述第一花紋塊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設有豎向的第一凸條,第一凹槽的兩側通過第一過渡凹槽連接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花紋塊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中心設有豎向的第二凸條,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兩側均設有周向等間隔分布的第三花紋塊,所述第三花紋塊包括橫向分布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上下端通過第二過渡凹槽連接第五凹槽,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數量相等且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總和等于第三花紋塊。
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均以上模和下模的交界線對稱分布。
所述第一凹槽的上端部位于第一凸條的兩側延伸形成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斜槽的上端部高于下端部。
所述第一過渡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三凹槽的上端部位于第二凸條的兩側延伸形成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的上端部高于下端部。
所述第三凹槽的下端部兩側形成凸尖。
所述第二過渡凹槽的深度小于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設有豎向的第三凸條。
所述第五凹槽的外側向外延伸形成第三斜槽,所述第三斜槽的外端部高于內端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該模具制造出來的自行車輪胎易排水易操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和下模合攏后的花紋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2中B-B向的剖視圖。
圖中:上模1、下模2、第一凹槽3、第一凸條4、第一斜槽5、第一過渡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第二凸條9、第二斜槽10、凸尖11、第四凹槽12、第二過渡凹槽13、第三凸條14、第五凹槽15、第三斜槽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一種自行車輪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合攏后在交界處形成周向等間隔交替分布的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所述第一花紋塊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的中心設有豎向的第一凸條4,所述第二花紋塊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三凹槽8,所述第三凹槽8的中心設有豎向的第二凸條9,第一凹槽3和第三凹槽8對應生產出來的輪胎中心的凸塊,這是輪胎與地面接觸的最主要部位,第一凸條4和第二凸條9對應生產出來的輪胎中心的溝槽,可用于排水,提升濕滑路面的操控性。
第一凹槽3的兩側通過第一過渡凹槽6連接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兩側均設有周向等間隔分布的第三花紋塊,所述第三花紋塊包括橫向分布的第四凹槽12,所述第四凹槽12的上下端通過第二過渡凹槽13連接第五凹槽15,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數量相等且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的總和等于第三花紋塊。
所述第一花紋塊和第二花紋塊均以上模1和下模2的交界線對稱分布,同時兩側的第三花紋塊也以上模1和下模2的交界線對稱分布。
所述第一凹槽3的上端部位于第一凸條4的兩側延伸形成第一斜槽5,所述第一斜槽5的上端部高于下端部。所述第三凹槽8的上端部位于第二凸條9的兩側延伸形成第二斜槽10,所述第二斜槽10的上端部高于下端部。第一斜槽5和第二斜槽10的設置用于減小輪胎的行駛阻力,同時可以加速排水。
所述第一過渡凹槽6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7的深度。所述第二過渡凹槽13的深度小于第四凹槽12和第五凹槽15的深度。第一過渡凹槽6和第二過渡凹槽13減小了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提高了韌性,也有一點的排水性能。
所述第三凹槽8的下端部兩側形成凸尖11,凸尖11可以打破水花,方便排水。
所述第五凹槽15的底部設有豎向的第三凸條14。第三凸條14的設計能減小輪胎行駛阻力。
所述第五凹槽15的外側向外延伸形成第三斜槽16,所述第三斜槽16的外端部高于內端部。第三斜槽16用于過渡到輪胎的胎肩部位,加強輪胎的彈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