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越野車輪胎模具。
背景技術:
越野車由于需要經常行駛在路況惡劣的道路上,因此對其輪胎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越野車的輪胎需要堅固耐用,能抗各種沖擊,并順暢進行排水排泥,這就對生產其輪胎的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越野車輪胎模具,制造出來的輪胎排水排泥順暢,結實耐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越野車輪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攏后的花紋包括位于中間處周向等間隔排列的多個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間隔設有對稱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外側間隔設有對稱的連接成一體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每個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表面沿著周向對稱設有凸條,第一凹槽的寬度b大于第二凹槽的寬度c,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的距離d大于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間的距離e。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長度相等且在橫向一一對應。
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均為橫向設置,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數量相等且在周向錯開交替分布。
每個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的凸條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凸條為橫向設置且貫穿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兩端。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的距離d為第二凹槽的寬度c的2/5~3/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造出來的輪胎的排水排泥順暢,結實耐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和下模合攏后的花紋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圖中:上模1、下模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凸條5、第三凹槽6、第四凹槽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越野車輪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合攏后的花紋包括位于中間處周向等間隔排列的多個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的兩側間隔設有對稱的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長度相等且在橫向一一對應。第一凹槽3的寬度b大于第二凹槽4的寬度c,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間的距離d大于第二凹槽4和第三凹槽6之間的距離e。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間的距離d為第二凹槽4的寬度c的2/5~3/5。制造出來的整個輪胎主要通過一圈第一凹槽3和兩圈第二凹槽4形成的對應的凸塊進行行駛,該設計使得凸塊較大且凸塊之間形成的溝槽也較大,同時越靠近中間處的凸塊和溝槽越大,排水排泥順暢,同時使得輪胎抗各種沖擊的能力也較好。
第二凹槽4的外側間隔設有對稱的連接成一體的第三凹槽6和第四凹槽7,其中第三凹槽6對應生產出來的輪胎的胎冠最外側,第四凹槽7對應生產出來的輪胎的胎肩,所述第三凹槽6和第四凹槽7均為橫向設置,第三凹槽6和第二凹槽4的數量相等且在周向錯開交替分布,提升了車輛行駛的操控性能。
每個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上表面沿著周向對稱設有凸條5,每個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上的凸條5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凸條5為橫向設置且貫穿第一凹槽3或第二凹槽4的兩端,凸條5可以設計的較為細小,兩個凸條5加起來占整個第一凹槽3或第二凹槽4的表面積的1/10以下,在不影響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結構強度的情況下使得排水更為順暢并能提升越野車轉彎時的操控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