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型墊膠條及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為形狀、尺寸固定,一副模口只能用于單一規格生產,更換生產規格必需更換對應模口,因此需要根據生產內胎規格加工大量模口,增加了生產成本及管理難度,頻繁更換模口導致效率降低設備損壞。
進一步的,現有技術中,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為可調式,寬度可根據生產規格隨時調整,但由于壓角處為直角方形,接頭時如果內胎胎筒離小模口遠,壓角易出現錯位及壓薄;如果內胎胎筒離小模口近,壓角被擠壓成方形。上述情況硫化后內胎將出現壓角薄、局部薄及內裂等缺陷。
因此,有必要提出有效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多規格內胎接頭生產的C型墊膠條。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C型墊膠條,包括墊膠條主體;C型凹槽,位于所述墊膠條主體的前端,用于胎筒兩端的壓入;圓柱形嵌條,位于所述墊膠條主體的后端。
進一步的,所述墊膠條主體的下表面為水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墊膠條主體的上表面為傾斜面。
進一步的,所述C型凹槽的后部的厚度小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C型凹槽的前部的厚度大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包括如上述的C型墊膠條。
進一步的,還包括上模口、下模口和小模口,所述小口模設有圓槽,所述圓柱形嵌條嵌入所述圓槽內。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一套模口可適用于多規格內胎接頭生產,可滿足不同規格內胎胎筒的兼容性;C型墊膠條后端為圓柱形嵌條,可嵌入小模口的圓槽中固定,方便墊膠條的安裝和拆卸。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C型墊膠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C型凹槽;2.圓柱形嵌條;3.下表面;4.上表面;5.上模口;6.下模口;7.小模口;8.C型墊膠條;9.胎筒;10.墊膠條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實用新型C型墊膠條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C型墊膠條,包括墊膠條主體10;位于所述墊膠條主體的前端的C型凹槽1,用于胎筒9兩端的壓入;位于所述墊膠條主體的后端的圓柱形嵌條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墊膠條主體的下表面3為水平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墊膠條主體的上表面4為傾斜面。優選的,所述C型凹槽的后部的厚度小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所述C型凹槽的前部的厚度大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其可適用于不同厚度胎筒,而且可保證對接胎筒時壓力適中。若不滿足所述C型凹槽的后部的厚度小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所述C型凹槽的前部的厚度大于兩層所述胎筒的厚度,則要么壓力太小,下壓時會產生滑移;要么壓力太大,下壓時胎筒變形過大,會將胎筒壓薄,都不合適宜。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包括如上述的C型墊膠條8。還包括上模口5、下模口6和小模口7,所述小口模設有圓槽,所述圓柱形嵌條嵌入所述圓槽內。其中小模口與下模口連接,在使用時,。具備此種C型墊膠條的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在上模口未壓下時,上模口下壓,上模口5、下模口6和小模口7相互接觸,胎筒9位于上模口5、下模口6和C型墊膠條構成的容納空間內。墊膠條主體的上表面為傾斜面,即是向上翹的,可滿足不同規格內胎胎筒的兼容性。
下面,對具有如上述構成的內胎接頭機壓腳模口的內胎對接過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1)首先C型墊膠條的圓柱形嵌條嵌入小模口的圓槽中固定,此種嵌入方式可使得圓柱形嵌條損壞或者胎筒厚度與C型凹槽寬度不符時可以迅速進行更換;
2)再根據內胎胎筒寬度調整小模口間的距離,以胎筒兩邊與C型墊膠條的尖角對齊為準;
3)啟動接頭機壓腳落下將胎筒壓緊,胎筒兩端受接頭機壓腳擠壓進入C型墊膠條的C型凹槽中呈圓形;
4)啟動電刀完成切頭,胎筒兩端向中間擠壓完成內胎對接。
本實用新型可用其他的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體形式來概述。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方案都只能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指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上述的說明并未指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因此,在與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相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任何改變,都應認為是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