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D型母線自動硫化噴涂裝置。
背景技術:
在D型母線的硫化處理領域中,傳統的硫化處理方式是用工裝將預熱好的D 型母線裝夾,采用人工的方式將D型母線置入硫化槽中攪動,實現工件的硫化處理。然而這種人工作業過程中,裝夾效率較低,硫化過程中受工裝的限制無法將母線反復翻轉,處理過程難以實現標準可控,會造成硫化層不均勻等不良產生。同時由于D型母線的重量比較重,傳統的作業過程需要作業人員付出很高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D型母線自動硫化噴涂裝置,實現自動的硫化噴涂過程。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D型母線自動硫化噴涂裝置,包括:硫化槽,置于硫化槽上方從兩端固定所述D型母線的夾持機構、以及驅動所述夾持機構上下移動的平移機構、驅動所述夾持機構繞D型母線軸向轉動的翻轉機構;
所述平移機構帶動所述夾持機構下移將D型母線完全浸入硫化槽中,此后所述翻轉機構帶動所述夾持機構翻轉使D型母線在硫化槽中勻速轉動,進行硫化噴涂作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硫化槽的左右兩側面分別連接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通過一橫梁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固定框架。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平移機構為兩個氣缸,其與橫梁垂直放置;一端固定設置于橫梁的左右兩端,伸縮端與一支架連動連接。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一分別與兩個氣缸的伸縮端固定連接的橫桿,以及垂直設置在橫桿兩端的豎桿。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翻轉機構為相向設置在豎桿末端的轉軸;所述夾持機構為夾具;所述轉軸驅動夾具同軸轉動。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還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驅動一電機帶動從動輪轉動,所述從動輪通過一鏈條驅動所述轉軸轉動。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設置在其中一個立柱的外側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橫梁、立柱和硫化槽之間共同包圍出一開口面;所述開口面連接一除塵機構。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除塵機構包括一導流槽和設置于導流槽末端的排風管;所述導流槽從所述開口面至所述排風管具有開口逐漸縮小的結構。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了D型母線自動硫化噴涂裝置,通過夾具將D型母線固定,通過平移機構控制D型母線下移,從而整體浸入硫化槽中,而后再通過翻轉機構控制D型母線在硫化槽中勻速翻轉,就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硫化噴涂作業。作業穩定性高,產品的一致性也比較好。大大提高了D型母線的硫化噴涂作業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D型母線自動硫化噴涂裝置,包括:硫化槽1,置于硫化槽1上方從兩端固定所述D型母線5的夾持機構2、以及驅動所述夾持機構2上下移動的平移機構3、驅動所述夾持機構2繞D型母線5軸向轉動的翻轉機構4;
所述平移機構3帶動所述夾持機構2下移將D型母線5完全浸入硫化槽1 中,此后所述翻轉機構4帶動所述夾持機構2翻轉使D型母線5在硫化槽1中勻速轉動,進行硫化噴涂作業。就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硫化噴涂作業。作業穩定性高,產品的一致性也比較好。大大提高了D型母線的硫化噴涂作業的效率。
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如下:所述硫化槽1的左右兩側面分別連接一立柱11,所述立柱11的上端通過一橫梁12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固定框架。
所述平移機構3為兩個氣缸31,其與橫梁12垂直放置;一端固定設置于橫梁12的左右兩端,伸縮端與一支架32連動連接。所述支架32包括一分別與兩個氣缸31的伸縮端固定連接的橫桿321,以及垂直設置在橫桿321兩端的豎桿 322。
所述翻轉機構4為相向設置在豎桿末端的轉軸41;所述夾持機構2為夾具;所述轉41軸驅動夾具同軸轉動。
還包括一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帶動一從動輪42轉動,所述從動輪42通過一鏈條43驅動所述轉軸41轉動。所述控制器6還控制所述氣缸31的伸縮。其設置在其中一個立柱11的外側面。
作業時將D型母線5通過夾具固定好,按下控制器6上的按鈕,氣缸31將支架32往下推,使得D型母線5浸入硫化槽1之中;按下控制器6上的按鈕,電機44帶動從動輪42通過鏈條43帶動轉軸41旋轉,使得D型母線5在硫化槽1中勻速翻轉,進行硫化噴涂作業。達到預定作業時間后通過控制器6帶動D 型母線5從硫化槽1中升起并且停止旋轉;從夾具中取下D型母線5。
進一步的,所述橫梁12、立柱11和硫化槽1之間共同包圍出一開口面;所述開口面連接一除塵機構7。所述除塵機構7包括一導流槽71和設置于導流槽71末端的排風管72;所述導流槽71從所述開口面至所述排風管具有開口逐漸縮小的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